首页 > 经济·科技

银行理财抛债背后: 产品设计亟须持续改进

2022-12-16 14:57:03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进入12月,银行理财赎回问题成为影响债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一自11月延续而来的问题到了12月呈现出新变化,诸如理财抛售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应对赎回压力,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导致理财净值继续下跌等。当前债市下跌与银行理财抛债之间的互相强化,既有市场预期转变的触发影响,也有着恰逢年底多数理财产品到期或开放的助推,多重因素交织下,债市持续处于震荡调整中。

  以前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按市值法计价的理财净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行,这种“财不理你”的状况着实让大多数金融消费者感到不适应。但理财净值下跌的“板子”不应一味打在估值方法上,既然并非表内存款业务,投资就要承担有亏有赚的各种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理财参与各方可通过此次下跌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对理财公司来说,当前理财的行业规模近30万亿元,早已过了一心谋大的狂飙突进时代,在行业规模趋稳的背景下,应下更大力气做精做细产品,丰富产品设计的差异性。

  12月以来,银行理财抛债应对持续的赎回压力,但细究赎回压力的来源,其中既有前期净值下跌导致的客户主动“离场”,也有因临近年底大规模产品集中到期开放,债市波动进一步放大赎回压力。银行理财诞生于银行体系,与银行表内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使得其产品设计之初就与存款有着强互动,产品到期或开放日多在季末、年末等表内流动性考核时点,这一特点延续至今。但在净值化时代,这种特点易在极端情况下强化流动性压力,放大市场波动。因此,如何完善产品设计的丰富度,让理财产品不论是在申购赎回的交易设计上,还是所投资产种类的选择上更加差异化,避免“扎堆”和高度同质化,是理财公司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

  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以投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收益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相对稳健,短期因市场预期、交易结构特点引发的估值波动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终会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回归合理区间。此外,此次风险释放,也是一场投资者教育的生动实践。和银行理财相比,存款的安全性特质,相信从此会更为深刻地印在不少投资者心里,理财持有人风险偏好也会更精细地分层,为丰富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定调2023年楼市,为何要放在这个框架下论述?

      中新网12月1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对于房地产行业,会议在“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总体方针下,有了重要的新表述。...

    时间:12-17
  • 中央关于科技政策最新表述该怎么看? 邬贺铨院士解读

      中新网12月1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要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

    时间:12-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间:12-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何深意?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何深意?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刘文文)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时间:12-17
  • 30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30句话,速览会议内容,看看2023年中国经...

    时间:12-17
  • 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这些提法与你我有关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国家发改委同步制定出台《“十四五”扩大内需战...

    时间:12-17
  • 油价19日迎年内“最后一调” 或将“三连跌”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新财经 葛成)12月19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  本轮调价将是2022年国内油价“最后一调”。继上轮成品油价格“两连跌”后,机构预计...

    时间:12-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做好五大工作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

    时间:12-16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背后有何政策考量?

      (经济观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背后有何政策考量?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陈康亮)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作出权威定调。  会议...

    时间:12-16
  • 中国202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这一定调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会议明确,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要...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