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继续放鹰 美联储年内第七次加息

2022-12-16 14:49:32

来源:北京商报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的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连续第七次加息。当天,美联储发布了经济预测概要,将明年的GDP增速预期中值下调了0.7个百分点至0.5%。

  有专家表示,加息抑制通胀的效果缓慢,可能需要明年才会慢慢体现出来。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加上经济陷入衰退的压力,将给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冲击,经济复苏将更加困难。

  抑通胀效果迟缓

  本次加息是美联储年内连续第七次加息,也是在连续四次的75个基点加息后,加息幅度首次缩小至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来到4.25%-4.5%的利率区间,也再次刷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称,最近的指标表明美国的支出和生产温和增长,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美联储高度重视通胀风险,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2%较长期通胀率的目标。为支持这些目标,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25%至4.5%之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后召开了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他表示,“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们预计持续的加息是适当的,以达到足够的限制性”。他还指出,预计2023年不会降息,而明年2月会议上宣布的加息幅度将取决于经济数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6次。分别是3月17日,加息25基点;5月5日加息50基点;6月16日、7月28日、9月22日、11月3日,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加上本次加息50个基点,美联储今年累计加息425个基点。

  连续7次加息,带来了哪些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美联储一开始加息过晚,导致今年不得不连续7次加息,且加息幅度较大。从通胀数据来看,尽管10月和11月CPI有所下降,但具体效果并不太明显。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年内最后一份通胀报告,数据显示1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1%,预期值为7.3%,较前值7.7%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6月时,美国CPI同比涨幅一度触及9.1%峰值,创逾40年新高。

  “事实上,加息对通胀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只能通过影响对于投资的需求,进而影响通胀。整体来看,今年无论是设备投资还是住房投资都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利率的高涨,例如房屋抵押贷款最高到达7%以上。”马伟认为,加息的作用存在滞后性,对通胀的控制作用在明年可能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发布加息决策的同时,当天,美联储还公布了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的经济预测概要。概要显示,与9月相比,美联储将明年的GDP增速预期中值下调了0.7个百分点至0.5%,将明年的通胀预期、核心PCE价格指数中值上调了0.4个百分点至3.5%。

  此外,概要里的加息路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预测,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到2023年末将升至5.1%,较9月升高了半个百分点,暗示明年还将加息75个基点,这也将成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的加息幅度仍取决于后续的通胀及经济形势。这也意味着,在下次议息会议上仍然存在继续加息50基点的可能性。他还表示,目前美联储只关心终端利率,并没有考虑过降息。换言之,只有在委员会确信通胀会以持续的方式下降到2%的水平之后,才会开始考虑降息。

  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最新经济预测进一步下调了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失业率预期,说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空间更加逼仄。鲍威尔进一步释放“鹰派”信号,以期打消市场的“降息梦”。

  “鲍威尔的讲话也透露出,美联储不愿意看到金融状况过度宽松,因为这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或维持高位运行,美股短期或难大幅回暖。”钟正生说。

  未来利率的终点在哪里?马伟表示,根据鲍威尔的表态,终点利率比较有可能在5%-5.5%之间,比较大胆的猜想也不会超过6%。“进入深水区后,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每次加25bp这样小步走、慢步走的方式来观察市场反应,探求利率的终点。”

  溢出效应波及全球经济

  美股方面,三大股指早盘低开后震荡回升,在加息决定宣布及鲍威尔讲话后快速下探并触底回升翻红,尾盘震荡收跌。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道指跌0.42%,报33966.35点,标普500指数跌0.61%,报3995.32点,纳指跌0.76%,报11170.89点。

  “美联储加息50bp没有给市场带来任何意外,因此市场并不会对此作出太大反应,但是由于鲍威尔此次表态对市场乐观情绪降温,叠加美联储下调2023年经济预期,因此股市和金融市场的反应较为悲观。”马伟说。

  《华尔街日报》说,对于那些曾猜测加息将在金融状况缓和后很快暂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根据美联储最新声明,投资者预计未来几个月借贷成本的上升将对经济造成更大压力,市场经济前景的担忧引发了美股市场震荡。

  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由全球承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最大的受害者是英欧日韩。英镑反复震荡,日韩经济深陷国际贸易逆差,同样遭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的欧元区,几个月前就跌破平价。欧洲不仅货币政策跟随美国,滞涨水平也步美国后尘。“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并不是美联储目前加息决策的目标,联储加息起来更加有恃无恐。”陈佳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除了将影响美国本国的金融市场外,也会给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带来负面的外溢冲击。目前全球已经处于供给冲击之中,如果再出现资产负债表式冲击,经济复苏将更加困难。

  “加息和缩表推进,可能诱发美元荒问题出现,将加剧国际外汇、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发达经济体,此番金融市场稳定压力比以往更甚,可能加剧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波及效应。”王有鑫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袁泽睿/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间:12-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何深意?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何深意?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刘文文)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时间:12-17
  • 30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30句话,速览会议内容,看看2023年中国经...

    时间:12-17
  • 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这些提法与你我有关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国家发改委同步制定出台《“十四五”扩大内需战...

    时间:12-17
  • 油价19日迎年内“最后一调” 或将“三连跌”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新财经 葛成)12月19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  本轮调价将是2022年国内油价“最后一调”。继上轮成品油价格“两连跌”后,机构预计...

    时间:12-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做好五大工作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

    时间:12-16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背后有何政策考量?

      (经济观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背后有何政策考量?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陈康亮)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作出权威定调。  会议...

    时间:12-16
  • 中国202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这一定调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会议明确,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要...

    时间:12-16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中新网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时间:12-16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新网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