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北京怀柔强化乡村非遗传承与保护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3-11-15 19:5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先把用艾草和糯米粉和成的面剂子擀成薄片儿,然后再加进去豆沙馅,包起来揉成一个圆团儿……”北京市怀柔区北京果脯博物馆的非遗体验区日前热闹非凡,30多名学生和家长在技术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青团制作。这是怀柔区常态化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一个缩影。

怀柔区杨宋镇年丰庄善缘老会现场的非遗表演。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挖”:挖掘优秀乡土非遗资源

  挖掘和传承乡村非遗资源,不仅能保护独特的乡土文化基因,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十四五”以来,怀柔区大力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完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及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体系,加强对本区琉璃庙镇敛巧饭风俗、杨宋镇年丰庄善缘老会、渤海镇沙峪村竹马、长哨营满族乡满族食俗、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二魁摔跤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的动态传承、开发、保护与利用。

  目前,怀柔区已拥有3项国家级、9项市级、36项区级非遗项目。付麻子香油、杏仁油、杨门浆水豆腐、茯苓饼、景泰蓝制作等非遗项目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以及轿子坊民俗活动通过相关平台对外发布,一项项特色乡村非遗项目已然成为怀柔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怀柔区首个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揭牌。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建”:建设非遗宣传展示基地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柔区在桥梓镇设立了全区首个非遗宣传展示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内设浸烙葫芦、京绣、阮氏沙燕、绳编、陶艺等非遗项目,陈列红色教育、木画、农耕等系列展品300余件。现有能容纳500人的研学教室6间,非遗传承工作室5间,爱国教育展厅1处,落户非遗传承人4人。

  在非遗技艺传承中,让中小学生们切实体验到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至关重要。基地通过实践大课堂、非遗公开课等形式,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让学生通过京绣的一针一线缝纫,浸烙葫芦的绘、烙、浸、染工序,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

京郊灯笼第一村红庙村。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培”:培育乡村非遗特色产业

  怀柔区注重乡村非遗特色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非遗特色产业的实际发展难题,开展直播活动,助推乡村非遗特色产品宣传,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非遗文化大餐。

  以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的灯笼为例,该村不少人会做灯笼但附加值有限。近年来,在传承本村灯笼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怀柔区建立乡情村史馆,启用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训基地,让村里的灯笼手艺人在此开展培训教学活动。慕名而来的游人可免费参观展馆、体验灯笼制作,依托村里的民宿等产业,游客可以吃住在红庙,发展“驻停经济”,提高手工艺品的附加值,实现传统手工制作向农文旅服务的转变,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如今的红庙已是美名远播的“京郊灯笼第一村”。

  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怀柔区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治理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本乡本土非遗传承与保护为抓手,推动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3个台资项目落户江苏淮安 总投资14.1亿美元

      中新网淮安11月15日电 (徐珊珊)第十七届台商论坛11月15日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开幕式上,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内销拓展工作委员会示范基地揭牌,23个台资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14.1亿美元。开幕式上,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内销拓展工作委员会示范基地揭牌。管伟法 摄  本届台商论坛以“融...

    时间:11-15
  • 多国学者代表聚首浙江杭州 共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中新网杭州11月15日电 (王潇婧)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系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路在何方?  11月15日,来自英国、...

    时间:11-15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三位司长谈慢阻肺病防治:关口前移 医防融合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在第二十二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到来之际,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三位司长在会上谈及慢阻肺病的防治管理时,都提到了关口前移、医防融合,重视基层和预防的作用。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病)为代表的慢性呼...

    时间:11-15
  • 潘贤掌:大陆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态度始终如一

      中新社江苏淮安11月15日电 (徐珊珊)“大陆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态度始终如一。我们将继续完善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措施,持续增强台湾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15日在江苏淮安出席第十七届台商论坛时表示。11月15日,第十七届台商论坛在江苏省淮...

    时间:11-15
  • 国家卫健委:中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2022年升至43.7%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  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11-15
  • 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11月15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慢阻肺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当天,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开幕式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围绕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慢...

    时间:11-15
  • 学者:科技、管理双轮驱动才能创造中国科创未来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唯有将科技与管理相结合实现双轮驱动,才能创造中国的科创未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15日对记者指出,“管理虽决定了资源安排和战略规划,但技术的突破必然会带来管理的升级,因此唯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共同成就中国科创发展的未来。”“创·...

    时间:11-15
  • 天津: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中新网天津11月15日电 (孙玲玲)日前,记者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天津市最新制定《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天津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科学有序的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增强中医治未病、康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健全中西...

    时间:11-15
  •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五个维度综合表现全面提升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缪璐)以“创新链接 开放共赢”为主题的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15日在沪开幕。开幕式上发布的《2023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结合专家意见,综合研判解读,形成长三角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表现百强名单,2023百强机构在发明...

    时间:11-15
  • 长三角国创中心建设的新一批专业研究所落地上海嘉定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缪璐)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15日在上海嘉定举行。会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宣布其布局建设的新一批专业研究所和重大项目落地上海嘉定。  长三角国创中心当天与上海市嘉定区签订“智能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建协议,并宣布...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