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来乌镇,看见数字未来

2023-11-12 09:03:5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富有活力的数字世界图景正在乌镇展开。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分享了他对数字服装的畅想:今后时尚可以计算、可以检索、可以预测流行趋势,并按场合推荐服饰搭配、虚拟试衣。去过不少化纤厂、纺织厂的陈文兴说,“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成朝阳产业。”

  搭上数字技术的快车,乌镇峰会展示的很多场景让人熟悉又陌生。在未来生活数字体验馆,指路机器人随时为参观者导航,AI中医台提供智能把脉服务,还有现场生成的数字分身让参观者看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在文化传播领域,数字技术更是让百年前的文物“再现”,让敦煌文化等中华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共享。

  “数字化的意义比肩一百年前的电气化,电气化和数字化的融合,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看来,汽车这样百年前存在的产业,在百年后同时被电气化和数字化改造,是电气化和数字化融合的典型代表,而以后每个产业都会发生一次这样的变化,“未来值得期待”。

  数字世界新动能

  本次乌镇峰会,关于大模型的讨论成为焦点,不少与会嘉宾都称其为新的生产力工具。一家轻工业领域的国企的最新实践是,利用大模型去反向定制一些新品的开发,包括预测性生产、智慧协调、智能营销等。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模型正在擦亮这些传统老字号品牌的底色。”在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松看来,数字经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通过数字技术促使原有的生产要素高效地迭代、重新组合,提升了原来传统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二是关注行业跨界融合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也认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携带巨大的算力,帮助人类管理知识、促成协同,由此驱动的发展加速度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全面的深远影响。”

  他解释说,传统计算必须依赖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预设的算法逻辑,通过他们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流程翻译成机器语言,从而帮助人们提高效率,有点类似于人类小脑。而当AI能够充分理解人类语言,以及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联,它便有了类似于人类大脑的智能。“AI计算将会接管以前由程序员管理的传统计算资源。”吴泳铭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也认为,大模型将颠覆原来传统的编程方式。他说,在一些主流编程软件里,大模型的编程能力超过一般编程人员的水平,“大模型如果跟行业结合,可以成为每个行业的专家级助手,实现新一代专家系统。”

  解锁海量知识的综合处理能力,各行各业的数据资产正因为大模型拥有更丰富的价值。多年来与数据资产打交道的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其市场潜力空间越来越大,“这在十年前还不被人所重视”。

  实际上,过去被乌镇峰会见证的十年,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中国风起云涌。用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 张平安的话来说,以云为底座的创新生态,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重塑千行万业,“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动能。”

  数字文化零距离

  从赋能千行百业,到加速自身变革,技术创新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人们与数字世界的距离却不断缩短。本次乌镇峰会上,一群年轻人通过数字化方式,让古老的敦煌不再遥远。

  “‘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峰会期间举行的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发布仪式上介绍,基于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和腾讯游戏科技的技术支持,“数字藏经洞”得以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敦煌藏经洞及其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这种将中华文化数字化、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探索已不是首次。去年的峰会上,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就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到今年,供全球共享的敦煌文化资源仍在增加。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45身彩塑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形成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

  “过去年轻人了解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不多,可能只来自课本,但随着互联网渠道的畅通、多种普及读物、视频节目的出现,激发了年轻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苏伯民告诉记者,目前仅从事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80后、90后就占到八成以上,“越来越多掌握数字技术的年轻人愿意来到敦煌,扎根敦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藏经洞(国际版)的发布意味着更多海外用户能一键“穿越”,跨越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朝代,感受莫高窟从洞窟开凿、封藏万卷,再到重现于世、文物流散、再次聚首的千年历程。

  “只有开放的参与和互动,才能让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同样为文化传承寻找数字化路径的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说,数字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共创,能建立起一种文化交流交融的机制。他说,截至2023年6月,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已上线约32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同时培养了约38万名海外网络作家。

  “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也是文化产业从业者、文明传播者的共同目标。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孙海燕结合本次乌镇峰会的主题说,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断地一边探索,一边要摸到石头,一起垒石成桥,不断冲着共同目标前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捷克企业家:中国市场巨大,机会无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郭雅雯):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进博时刻”成果丰硕。在进博会期间,11月9日,总台记者采访了捷克企业瑞世保的中国区经理雅库布·斯科佩克。  这位捷克企业家在采访中谈到了他对正在进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看法...

    时间:11-12
  • 新闻周刊丨老朋友回归、“朋友圈”扩大 这届进博群英“惠”聚

      进博会第六年,越来越多曾经的展品跳出展柜,融到我们的生活。除了今年扩大的新“朋友圈”,不少老朋友也带着新的产品回到舞台。本届进博会有约200家企业连续6年签约参展,这些企业可以被称为进博会的“忠粉”。  今年,在多项大型赛事后引领的运动热潮下,体育消费市场热情...

    时间:11-12
  •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丨国际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国际人士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相信中国的发展潜力。  米其林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高德华:米其林公司进入中国已经34年了。在...

    时间:11-12
  • 新闻调查丨在进博“大舞台”上 这些“小客商”的友情更动人

      李林国是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总会的名誉会长,他正在分发南非中小企业客商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证件。从2018年开始,李林国每年都参加进博会,这已经是第六次了。今年他肩负多重任务,协助来自南非的中小企业客商仅仅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李林国在展会开幕的10天前就从南非来到上海。  李林国...

    时间:11-12
  • 意大利需要同中国更紧密合作

      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次释放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复苏与发展。作为连续六届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意大利国家馆此次带来“未来是一种理念——意大利制造”主题展览,携九大领域代表作品精彩亮相,倾情呈现...

    时间:11-12
  • 乌镇“网”事丨共赴十年之约 共谱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华章

      刚刚闭幕的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乌镇峰会走过十年。十年间,每一届峰会都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关心关怀和亲自指导。回首十年,这场世界级的互联网盛会,也在国际风云变幻间,不断重...

    时间:11-12
  • 大国来信丨飞虎队记忆

      这是一段共同铸就的非凡历史。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飞虎队这段历史,应与我们同在,永不被遗忘。  这是一次跨越万里的动人相聚。  飞虎队老兵 哈里·莫耶:我一直深爱着中国,当我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接触到中国人民,我就想一直待下去,这种感觉直接流入我的心中。...

    时间:11-12
  • 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发展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元首时隔一年再次面对面会晤,对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

    时间:11-12
  • 时政现场说丨筑牢洪水防御屏障 提升防洪应急体系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考察,听取北京市水系、永定河修复治理、拦河闸运行等情况汇报,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  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是永定河官厅山峡段控制性工程。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提前腾出调蓄库容,增加蓄洪...

    时间:11-12
  • 时政现场说丨众志成城 构筑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11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察看工程进展,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情况汇报。堤坝上,习近平亲切看望慰问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和曾经参加涿州抗洪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队伍等方面的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的看望慰问,让参与抗洪救援的...

    时间:1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