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民族高校教学科研共发展

2023-11-10 19:42: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陕西咸阳11月10日电 (赵朗 张翠娟)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其前身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校。西藏民族大学现有来自34个民族的在校学生13000余人,70%的学生来自西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约占50%

  1958年建校以来,60余年间,西藏民族大学已培养了11万余名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位校友走上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岗位,赢得了“西藏人才摇篮”的美誉。

图为顾祖成讲述明清实录藏族史料整理研究经历。赵朗 摄

  88岁的顾祖成是西藏民族大学最早一批专业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专业,1960年入职,1998年退休,1999年返聘后,担任《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和民族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西藏民族教育和科研事业。期间,他主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史纲、西藏地方史,并开设门珞简史、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等多门专题课程,在新课开设、教材编著、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顾祖成回忆,入职到西藏公学后,逐渐了解了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但没有完整、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过。教学不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以他一直思考,如何将历史系藏族史教学成为一个强项。他认为,高等学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质量,就必须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深化学习。

  在学校支持下,顾祖成集中做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的整理研究。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2年初,他和团队成员一直进行辑录整理,完成时有三百多万字。《清实录·藏族历史资料汇编》共六册,这一集体成果,成为西藏民族大学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成果。当时进行了内部印刷,虽未正式出版,但有很多高校提出交流,引进这部书。这是改革开放后,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对外交流的第一个成果。

  明清实录藏族历史资料的整理汇编继续做下去是在西藏自治区社科院。顾祖成全程投入,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人员协作,他担任第一编者兼责任编辑。1982年至1985年期间,出版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两部十三集。1989年,该成果获得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馆藏的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研究成果。赵朗 摄

  《明清实录藏族史料》出版后,顾祖成又编写了《明清治藏史要》。他说,把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明王朝、清王朝时期已在中央政府的有效统辖之下这一历史事实予以昭示,这是职责使命。

  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今年,由西藏民族大学团队完成的《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这一成果获得了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基础资料成果类一等奖。

  顾祖成和团队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为西藏民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献系统整理研究方面。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刘凯接受采访。赵朗 摄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刘凯介绍,学校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的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他说,建校初期,学校是一所政治学校,为西藏培养干部人才。学校的创建,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领域,该校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优秀民族文化两大学科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已逐步构建了特色鲜明、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

  刘凯表示,立足西藏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开设了民族学涉藏外宣、宗教中国化、汉语言文学等本硕连读专业和高原医学、高原体育、环境保护、文博与考古等涉藏专业方向,为西藏培养急需人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周剑平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据“京检在线”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原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周剑平(正局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北京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交办,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

    时间:11-10
  • 在“千岛之城”逐梦 浙江海岛乡贤与家乡“双向奔赴”

      中新网舟山11月10日电(记者 林波)“不管走到哪,我永远是海的女儿,大海的蓝、家乡的蓝,始终是我心底最爱的色彩。”乡贤乐玲珍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全国各地奔波。  2019年,她回到家乡创业,成立了海事咨询、船员服务相关企业,目前已服务航运企业100余家,船舶近500艘,业务面...

    时间:11-10
  • 中国美术学院庆建校九十五周年 启用良渚新校区

      中新网杭州11月10日电 (谢盼盼)11月10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当天,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全面启用。  1928年,时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在西子湖畔创立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揭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95年过去了,学校...

    时间:11-10
  •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举行 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出炉

      中新网广州11月10日电 (记者 王坚)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10日在广州落幕。来自全国各地80支代表队265名选手同台竞技,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饕餮盛宴。决赛现场。大赛组委会供图  此届大赛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由科技部主办,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

    时间:11-10
  • 习近平河北行丨同心建设新家园——走进涿州市永济秀园小区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涿州市永济秀园小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永济秀园小区隶属于涿州市双塔街道天桥街社区。小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共有29栋住宅楼,1198户,常住人口2339人。  今年夏天,受台风影响,永济秀园小区遭受洪水,平均水深0.5米,最大水深1.5米,139户居...

    时间:11-10
  • 习近平北京行丨风雨过后 重建家园——走进妙峰山镇水峪嘴村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门头沟区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永定河畔的水峪嘴村,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410户860人。此次汛情期间,村内通讯、水电气全部中断;村内道...

    时间:11-10
  • 台湾今年前十月人口出生数比死亡数少6.1万人

      中新社台北11月10日电 台湾当局内部事务主管部门10日公布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台人口出生数为11.27万人,死亡数为17.37万人,出生人数比死亡人数少6.1万人。  综合《工商时报》《经济日报》等台湾媒体报道,10月全台人口出生数为1.31万人,虽是今年以来单月出生人数最多的月份,但死亡人数有1.6...

    时间:11-10
  • 以创意塑造城市未来 中外学者献策城市设计和软实力建设

      中新网济南11月10日电 (记者 赵晓)“当前,知识、文化、创意成为城市快速转变的新关键词。创意城市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11月10日在“人民城市与全民设计:凝聚城市设计软实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视频发言说...

    时间:11-10
  • 湖南省知联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吴金水担任会长

      中新网长沙11月10日电 (刘曼)11月10日,湖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一次理事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选举产生湖南省知联会第五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成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金水任会长。11月10日,湖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一次理...

    时间:11-10
  • 四川: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新网成都11月10日电 (陈选斌)10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多个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解读近日印发的《四川省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禁用药物使用得到基本遏制,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

    时间:1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