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学习语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3-07-15 10:34:19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023年6月7日,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转载请注明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赵瑞熙

  校对:白梦洁

  制作:穆 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

    时间:07-15
  • 全球@中国|意大利前众议长伊雷妮•皮韦蒂:期待意中“一带一路”合作并肩前行

      7月14日,意大利国家众议院前议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荣誉主席伊雷妮 皮韦蒂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出席活动。她在接受海外网专访时,点赞中方推进绿色发展的成果,期待意大利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方面与中方并肩前行。  “意中人民在中世纪就是家人”  “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次来中...

    时间:07-15
  • 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国家文物局: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暑期等节假日期间,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激增。国家文物局目前发布通知,就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强化服务供给 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  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所在地区...

    时间:07-15
  • 大陆高校师生抵台 岛内舆论盼两岸青年珍惜交流、加深了解

      中新社台北7月15日电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由37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参访团一行15日抵达台湾开启参访。此行备受瞩目,台湾舆论盼两岸青年珍惜得来不易的交流机会,透过此行建立互信、加深了解。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抵达台湾后,大陆女学生笑容灿烂走出机场,不少媒体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画面。其中...

    时间:07-15
  • 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展现开放性和包容性

      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展现开放性和包容性(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马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马来西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产生积极溢出效应。10年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各方扩大共同利益,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携手实现互利共赢,为...

    时间:07-15
  • 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来了!咱们的优势项目有哪些?

      7月12日,成都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吉林长春成立。成都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由700多人组成,其中411名运动员将参加成都大运会全部18个大项的角逐。具体来看,运动员的平均年龄22.9岁,男运动员206人,占50.1%;女运动员205人,占49.9%。成都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还有哪些特点?我们的优势...

    时间:07-15
  • “搭建互信、合作、共赢的桥梁”

      7月12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委员积极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成就,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各...

    时间:07-15
  • 中央财政下达2023年医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约296.51亿元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2023年医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约34.17亿元,加上提前下达的262.34亿元,预算合计约296.51亿元。补助资金列入直达资金管理,直达资金标识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整个环节。财政部对直达资金实行动态监控。按照通知,各地在分配补助资金时,应切实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

    时间:07-15
  • 自然资源部:各地加大地质灾害排查力度 精确圈定重要隐患点

      我国即将进入今年防汛关键期。今天(7月15日),自然资源部部署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各地加大地质灾害排查力度,精细圈定重点防范区和重要隐患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7月到8月,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灾害较重,安徽、江西、湖南、广西、青海等地发...

    时间:07-15
  • 习近平的文化足迹|福建朱熹园:朱子文化正在“活”起来

      新华社福州7月14日电 题:福建朱熹园:朱子文化正在“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许雪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

    时间:07-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