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世界首例!中国科学家成功创制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

2023-07-14 19:3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7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专项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成功创制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成为目前世界上首例实现全波段双折射相位匹配的紫外/深紫外倍频晶体材料,将满足半导体晶圆检测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并有望成为应用于大科学装置的新晶体材料。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激光实验。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 供图

  这项光学晶体领域重大理论突破和材料制备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晶体材料研究中心潘世烈研究员团队攻关完成,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在线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晶体材料研究中心米日丁·穆太力普研究员介绍说,激光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60多年来,13项诺贝尔奖与激光技术密切相关。非线性光学晶体是获得不同波长激光的物质条件和源头,可用来对激光波长进行变频,从而扩展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而在晶体中实现应用波段相位匹配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技术挑战之一,决定最终激光输出的功率和效率。

  目前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其中利用晶体各向异性的双折射相位匹配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弥补相位失配的有效途径。该方案转换效率高,但现有晶体均存在相位匹配波长损失,即可用晶体紫外截止边和最短相位匹配波长的差值表征。对此,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团队之前就提出关于非线性光学晶体一种理想状态的假设,即在基于双折射相位匹配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中,是否可以实现“紫外截止边等于最短匹配波长”的理想状态?

本次研究的GFB晶体器件。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 供图

  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功创制出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这类晶体基于应用广泛的双折射相位匹配技术,且可以实现对晶体材料透过范围内任意波长的相位匹配。该研究揭示出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的物理机制,并以此为指导获得一例非线性光学晶体。同时,基于晶体器件实现193.2-266纳米紫外/深紫外激光输出,从而验证了其全波段相位匹配特性,使该晶体成为目前全球首例实现全波段双折射相位匹配的紫外/深紫外倍频晶体材料。

  米日丁·穆太力普称,研究结果表明,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宽的相位匹配波长范围,使非线性光学晶体透光范围得到充分应用,可实现1064纳米激光器二、三、四、五倍频高效、大能量输出,有望满足半导体晶圆检测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同时,该晶体具有生长容易、成本低、效率高、抗激光损伤等优势,有望成为应用于大科学装置的新晶体材料。他透露,在晶体制备方面,研究团队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已向欧洲、美国、日本等提交国际专利申请。

  论文通讯作者潘世烈研究员指出,波长短于200纳米的深紫外激光因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特点,在信息、工业、科研、国防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实用化深紫外倍频晶体KBBF是由中国老一代科学家陈创天院士带领团队创制。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这次实现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的理论突破和材料制备,就是接过老一辈科学家“接力棒”并努力探索研究取得。

本次研究的GFB晶体正在进行激光实验。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 供图

  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所长,潘世烈研究员表示,该所下一步将加大对新型高性能、大尺寸晶体新材料的研究力度,在现有成果基础上持续开展相关晶体材料、器件及激光光源应用的攻关研究,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毅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

      中新社雅加达7月15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4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驳斥了个别国家提及南海仲裁和所谓航行自由,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  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航行最安全、最自由的海域之一,没有任何一艘商船抱怨在航经该海域时遇到干扰阻碍,个别国...

    时间:07-15
  • 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主题边会 研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实践

      中新社日内瓦7月14日电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14日在日内瓦举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鲁广锦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特别是把宣言和行动...

    时间:07-15
  • 王毅: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

      中新社雅加达7月1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4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第13届东亚峰会外长会,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驳斥了个别国家称中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错误论调。  王毅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共识,更是台海的真正现状。想要改变这...

    时间:07-15
  • 王毅:地区国家要警惕三个消极动向

      中新社雅加达7月1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3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时强调,当前形势下,地区国家尤其要警惕事关本地区和平安全的三个消极动向。  一要警惕所谓“印太战略”加快向本地区渗透,冲击东盟中心地位,冲击以东盟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架构...

    时间:07-15
  • 一张照片201项业务通用!数字赋能下的城市生活还有这些便利

      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智能化大数据赋能城市管理在各地不断显现出它的强大优势。  生活中,办理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证件都需要拍摄证件照,能不能实现拍摄一张证件照通用多个政务服务场景呢?这在浙江嘉兴就实现了。居民一次拍照,跨部门201项业务...

    时间:07-14
  •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下一个“万亿级” 为何瞄准新型储能?

      制造业当家。  这是“经济体量第一大省”广东过去四十多年浓缩而来的发展经验,也是时至今日广东依然坚定坚持的产业发展路径。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也一直在探索制造业“新增量”:过去一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55.1%和29.9%。在继...

    时间:07-14
  • 数字化、智能化在夏粮收购各环节占比提升

      央视网消息:2023年的夏粮收购,数字化、智能化在各个环节的占比有了显著提升。各地通过“智能收储”的平台建设,让数据代替种粮户和收购企业“跑腿”,大大提高了收粮效率。  在河北武邑县,智能粮库的应用让种粮户张建兴体验了一把“一卡通关”。通过手中的智能卡,粮食抽检、入库到结算的全流程都由电...

    时间:07-14
  • 铁路部门:严格落实“防、避、抢”工作要求 确保汛期运输安全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消息,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铁路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做好防洪防汛各项工作,坚决扛起确保汛期铁路运输安全的政治责任。  7月份,针对台风、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多发的实际,铁路部门严格...

    时间:07-14
  • 人民网评: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做细做好做实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4日-15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地大暴雨。14日-16日,江苏中南部、安徽中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住建部、应急管理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

    时间:07-14
  • 【每日一习话】建设安澜长江

      习近平: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奔流,途经我国11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时间:07-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