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陈振裕:你知道越王勾践剑考古发现的那些事儿吗?

2023-07-14 20:5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7月14日电 题:你知道越王勾践剑考古发现的那些事儿吗?

  ——专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陈振裕

  作者 梁婷 武一力

  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唯独1965年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被陈展于独立展厅中,其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光彩依然耀目,是海内外各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必看文物之一。

  越王勾践剑是如何发现的?剑主人身份是如何确定的?越王勾践剑何以蜚声中外?对此,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越王勾践剑主要考古发掘者之一陈振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其出土背后有哪些故事?当时是如何确定剑主人身份的?

  陈振裕:20世纪60年代前期,湖北江陵地区遭遇干旱。政府决定修建漳河水库第二、四干渠,灌溉荆门、钟祥和江陵三地农田。荆州地区文物遗存丰富,在修建干渠时,文保部门参与其中进行考古调查。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处时,考古专家发现古墓群,将其称为望山楚墓。

  越王勾践剑即出土于望山一号楚墓,当时实行抢救性发掘,并未打开木鞘,而是连同其它文物一并交给临时库房管理员。第二天,文物保护专家在清洗青铜剑时,发现让人惊奇的一幕,其不仅十分精美,剑身上还有八个字,字体奇异。

  工作人员对一号楚墓内棺进行清理时,还发现错金银铁带钩,其出自于墓主头部左侧,大而重,表明它并非作日常束带之用,而是作为珍宝置于棺内,显示墓主高贵身份。此外,还有铜削刀,铜削刀一般被认为在古代是用于文房中的,多用来削去简牍上的错字,就像现在用橡皮可以擦去铅笔写在纸上的错字一样。一号楚墓中越王勾践剑与铜削刀紧邻,由此推测,墓主是位文武双全的贵族,所以方能“出入侍王”。

  剑身八字铭文是确认剑主的依据。其出土后,经过多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对铭文的释读,最终确定了这把剑的主人。剑身铭文的字体为“鸟虫书”,参与发掘的方壮猷先生初步解读出“越王”和“自作用剑”六字,推断这是某位越王的佩剑。之后,他写信给郭沫若、夏鼐、唐兰、陈梦家、于省吾、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苏秉琦等专家学者,征求对剑铭的释读。经过两个多月书信研讨,终于确定这柄剑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践,剑上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中国多领域十多位知名专家,以书信往来的盛大“笔会”,考释剑铭,这在中国文物考古史上,可谓史无前例。

    越王勾践剑剑身八字铭文。视觉中国 供图

  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被称为惊世发现,其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剑首向外翻卷成圆盘形,首内铸有11圈同心圆。圆茎空心,近首处略粗大,近格处较细小。剑格宽,格的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几何花纹。整个剑身的两面均满饰黑色菱形花纹,刃薄而锋利。

    越王勾践剑局部。视觉中国 供图
    越王勾践剑局部。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越王勾践剑随葬在楚国贵族的墓中,如何流入楚国?对于研究当时的楚越关系有何意义?

  陈振裕:东周时期,驰名的吴越青铜剑,曾是与其他诸侯国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馈赠礼品。同时,由于各国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也有一些青铜剑作为战利品流入他国。总之,青铜剑是当时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物证。目前已出土有数十件越王剑,其中有些是因赠送而传入楚地的,有些是楚灭越时的战利品。这与文献所记载,楚怀王之前楚越关系相当密切,而后才互相敌对攻占的情况基本一致。越王剑在楚地发现,为研究楚越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信息。

  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至勾践时国力达到鼎盛,越王勾践剑在楚国贵族墓葬中发现是当时楚越关系的见证。

  越王勾践的青铜剑,为何葬于湖北望山一号楚墓中?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主要有战利品和馈赠品两种观点。我个人比较赞同后者,其应该是因赠送而传入楚国的,即楚昭王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其系勾践嫁女之器而流入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加强相互间的关系,多以嫁女或派使节访问等方式进行交往。楚昭王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夫人,意在联越以图吴。因此,当年勾践必然准备了许多珍贵嫁女之器,这其中很可能就有他心爱的青铜剑。

  需指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不仅是进攻与防卫的重要武器,也是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名贵的吴越青铜剑,是当时吴越君主赠送给身份尊贵客人的珍贵礼品。据《庄子·刻意》记载,吴越名贵青铜剑,“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楚昭王得到其岳父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后,必然交由掌剑大夫放于国库中珍藏,并意欲代代相传。

越王勾践剑。郑子颜 摄

  中新社记者:越王勾践剑何以“千年不锈”?有人评价其代表春秋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有何特色?

  陈振裕:中国考古发现的青铜剑数量众多,为何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吴越剑之冠”甚至“天下第一剑”?经过十余年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我认为越王勾践剑特点显著,且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这是它独一无二的优势,其美誉实至名归。

  越王勾践剑保存完好,历千年不锈。由于出土勾践剑的望山一号墓没有被盗,而且自现存封土堆至椁底板深达10.8米,墓坑填有经夯打的五花土、青灰泥与白膏泥,密封性能较好,使得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仍完好无损。同时,单椁重棺也保存较好,使剑不会直接与墓室土壤接触而锈蚀,出土时,其插于黑漆木鞘里,避免接触氧气而不锈,仍保持当年的耀目光泽。

  越王勾践剑至今仍锋利无比。在1977年拍摄的《古剑》纪录片中,越王勾践剑被列为拍摄重点文物之一。为了解其锋利情况,拍摄时取30余张纸层叠在一起,持剑划纸,竟然能划破20多张。

    观众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视觉中国 供图

  越王勾践剑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考古发现与传世的东周列国青铜剑在剑身装饰花纹的凤毛麟角。一般青铜剑剑身,两侧都较平直,近锋处斜直,而越王勾践剑剑身近锋处是外弧的,在剑身两侧又有一个弧形,这种曲线赋予青铜剑变化的美感。其剑格上镶嵌蓝色琉璃,至今尚为仅见。

  越王勾践剑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铸剑工匠的高超技术。1977年,其被送至上海复旦大学进行无损伤测定研究。科学家发现,剑刃及剑身成分表明含锡为16%至17%,这是铸造锡青铜剑强度最高的成分,并保持有一定的延伸率。由此可见其使用了合理的含锡成分。剑身含铅、铁较低,可能是在熔铸时或选料精良,或通过精炼去除了铁等杂质。

  时至今日,已知有“勾践”铭文的遗物极少,越王勾践剑作为勾践最重要的遗物珍品,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广为流传。宝剑跟随越王勾践历尽沧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使越国民富国强,这也是勾践剑的核心价值,是它的“剑魂”。

越王勾践剑。张畅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在海内外享有盛名,也是不少外国政要、海外人士和专家学者参访湖北必来参观的文物之一。这其中有哪些对外交流交往的故事?

  陈振裕:友谊连四海,文物传深情,越王勾践剑曾随中国其它文物一起出国展览,赴日本、墨西哥和新加坡展出过三次。每次展览,它都被放在展厅显著位置,在单独展柜中展出,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赞誉,也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

  在日本展出期间,越王勾践剑被放在显眼位置的一个单独展柜中。许多日本朋友在参观时,看到其剑刃薄而锋利,至今仍保持着耀目的光泽,而且剑格的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花纹,以及剑身上满饰碎锦式的花纹,称赞其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高度评价两千多年前中国冶金工艺的发展水平。日方还专门复制了越王勾践剑模型,作为展览会纪念品,放在《朝日新闻》展览馆里。有位日本朋友来武汉访问时对我说,日本民众对越王勾践剑非常欢迎,也很熟悉,许多人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专门文章进行介绍。

  1975年赴墨西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越王勾践剑也受到当地民众广泛欢迎和称赞。

  1993年,新加坡举行“战国楚文化展”,越王勾践剑被摆放在展馆显要位置的单独展柜中,可以从四个不同角度进行观赏,观众大加称赞。新加坡华侨华人众多,他们看到祖(籍)国的文物倍感亲切,充满了极大兴趣;看到精美的越王勾践剑和大批楚文物珍品,也深深感慨中国两千多年前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完)

  受访者简介:

  陈振裕,1940年3月生,福建惠安人。著名考古学家,二级研究馆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9年3月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任所长至2001年4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知名考古学家,2018年被评为“湖北文化名家”。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二五”规划考古学科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湖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曾主持或参与多项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其发掘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时发现越王勾践剑。已出版《云梦睡虎地秦墓》《江陵望山沙家冢楚墓》《中国漆器全集》第一卷、第二卷等19部专著,发表论文和考古报告文章150余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毅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

      中新社雅加达7月15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4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驳斥了个别国家提及南海仲裁和所谓航行自由,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  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航行最安全、最自由的海域之一,没有任何一艘商船抱怨在航经该海域时遇到干扰阻碍,个别国...

    时间:07-15
  • 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主题边会 研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实践

      中新社日内瓦7月14日电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14日在日内瓦举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鲁广锦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特别是把宣言和行动...

    时间:07-15
  • 王毅: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

      中新社雅加达7月1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4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第13届东亚峰会外长会,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驳斥了个别国家称中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错误论调。  王毅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共识,更是台海的真正现状。想要改变这...

    时间:07-15
  • 王毅:地区国家要警惕三个消极动向

      中新社雅加达7月1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7月13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时强调,当前形势下,地区国家尤其要警惕事关本地区和平安全的三个消极动向。  一要警惕所谓“印太战略”加快向本地区渗透,冲击东盟中心地位,冲击以东盟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架构...

    时间:07-15
  • 一张照片201项业务通用!数字赋能下的城市生活还有这些便利

      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智能化大数据赋能城市管理在各地不断显现出它的强大优势。  生活中,办理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证件都需要拍摄证件照,能不能实现拍摄一张证件照通用多个政务服务场景呢?这在浙江嘉兴就实现了。居民一次拍照,跨部门201项业务...

    时间:07-14
  •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下一个“万亿级” 为何瞄准新型储能?

      制造业当家。  这是“经济体量第一大省”广东过去四十多年浓缩而来的发展经验,也是时至今日广东依然坚定坚持的产业发展路径。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也一直在探索制造业“新增量”:过去一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55.1%和29.9%。在继...

    时间:07-14
  • 数字化、智能化在夏粮收购各环节占比提升

      央视网消息:2023年的夏粮收购,数字化、智能化在各个环节的占比有了显著提升。各地通过“智能收储”的平台建设,让数据代替种粮户和收购企业“跑腿”,大大提高了收粮效率。  在河北武邑县,智能粮库的应用让种粮户张建兴体验了一把“一卡通关”。通过手中的智能卡,粮食抽检、入库到结算的全流程都由电...

    时间:07-14
  • 铁路部门:严格落实“防、避、抢”工作要求 确保汛期运输安全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消息,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铁路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做好防洪防汛各项工作,坚决扛起确保汛期铁路运输安全的政治责任。  7月份,针对台风、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多发的实际,铁路部门严格...

    时间:07-14
  • 人民网评: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做细做好做实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4日-15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地大暴雨。14日-16日,江苏中南部、安徽中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住建部、应急管理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

    时间:07-14
  • 【每日一习话】建设安澜长江

      习近平: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奔流,途经我国11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时间:07-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