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主题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成功举办

2023-07-14 10:13:39

来源:中国日报网

7月13日,以“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对外宣介“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展示中华文化风采和我国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社、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于7月13日在辽宁省朝阳市成功举办以“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致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7位嘉宾发表精彩演讲。

  辽宁省政府副省长郭彩云,中国日报社编委兼秘书长朱宝霞,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张俊峰、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考古司副司长辛泸江,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佟昭,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邵玉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秦艳,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单义,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等政学研媒界人士约200人出席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致辞。

  李群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大考古”思路,转变工作理念、治理方式、发展模式,谋求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深化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系统揭示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和历史发展规律。要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完整准确地讲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要秉持开放包容,积极参与人文领域全球治理和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构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进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和博物馆交流合作等,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致辞。

  刘慧晏表示,辽宁历史悠久、文脉悠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在辽宁丰厚多彩的文化中,红山文化光华夺目,其历史和现实价值不可估量。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震惊世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真正的考古证据。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宣传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布局,统筹力量资源,进一步做好红山文化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阐释和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切实推动联合申遗工作,持续挖掘红山文化丰富内涵,深化认识红山文化重要价值,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致辞。

  曲莹璞表示,中国日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打造国潮国风全媒精品,拓展传播平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他提出,要系统宣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向世界展示古代中国,让世界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认知认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世界诠释现代中国,让世界认知认同一个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描绘未来中国,让世界认知认同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视频致辞。

  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是一脉相承的。中国自1985年签署《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一直在公约实施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积极与其他缔约国和相关方分享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进入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公约》仍然适用,遗产保护并不只是保护过去,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包括探索和实践新方法、新理念以应对全球挑战并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原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演讲。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原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指出,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连绵不断的实证,是中华古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直根系”。文明在于传承。在观念信仰引领下的不断创新,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以及在交流中对待邻近文化的开放包容,这些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形成的特质,也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动力。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文化遗产管理和博物馆学教授安来顺演讲。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文化遗产管理和博物馆学教授安来顺表示,在国际交流中,通过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促进跨文化和跨国家对话以及和平发展,是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博物馆作为最重要的遗产机构,在不同文明的交流借鉴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合作可以创建一个有效的渠道,增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联合国前高级经济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梅里·马达沙希视频演讲。

  联合国前高级经济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梅里·马达沙希表示,文化遗产是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同纽带,代表历史并定义我们的身份。在全球化时代,理解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重新对话。为更好保护文化遗产,中国正通过立法、投入修复维护资金、增强公众意识等方式建立全面系统完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表示,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显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例如,其祭祀礼仪活动印证了在中华文明发端阶段就认识到“天人关系”的重要性。建议加强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等专项课题研究,提炼中国文明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撑。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视频演讲。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表示,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他认为,茶叶、音乐、戏剧等文化载体一直发挥着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呼吁各国青年多去了解别国的文化,因为对其他文明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推动构建一个和平、和谐、有秩序的世界世界文化能够把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张剑葳演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张剑葳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主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北京大学把虚拟现实、数据库技术应用于提升教学体验、增强博物馆展览效果等方面的实践。他表示,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领域,他们将继续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中国的文明历史,并促进其与教育和可持续旅游相结合,为促进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关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日报视频制作人、“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员石花姐演讲。

  中国日报美籍视频制作人、“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员石花姐认为,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不同背景、文化和世界观的人的密切交流和沟通。作为一名在中国的外国记者,她处于独特的位置,已经成为中西方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桥梁”。中国日报为促进文化交流搭建了很多平台,包括石花姐担任主持人、制作人的热门栏目《围炉漫话》,其中汉服主题节目传播量超过1.5亿。

“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现场。

  “新时代大讲堂”由中国日报社于2018年初创办,利用自身国际化、全媒体、多语种、多平台优势,创新叙事方式,打造新时代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平台,此前已在北京、天津、杭州、澳门、兰州、嘉兴等城市以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地成功举办26期。

  (中国日报网 摄影: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王壮飞)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科院科研团队创制出新型光学晶体

      激光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最近,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实现了整个透光范围内的激光输出,它可以满足我国半导体晶圆检测等领域的重大需求。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获得不同波长激光的物质条件和源头。在晶体中实现应用波段相位匹配被普遍...

    时间:07-14
  • 多家银行开始受理2023年度国家助学贷款

      记者今天(14日)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的2023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开始受理,学生可登录学生在线系统(https://sls.cdb.com.cn)申请,也可拨打95593服务热线咨询。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今年将继续坚持不设贷款总人数和总规模上限,足额保障贷款资金规模,全力满足每一名家庭经济...

    时间:07-14
  • 司法服务高效、利民 诉讼事务全流程“掌上办”

      央视网消息:足不出户,百姓就可以出庭打官司;律师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实现出庭应诉。我国法院系统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推动了审判方式的革新,也让司法服务更为便捷高效。  在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叶迪法官正开庭审理一起合同纠纷。与传统庭审不同的是,原被告双方都没有来到庭审现场,而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审...

    时间:07-14
  • 商务部:已对外签署且生效的投资保护协定达到108个

      中新网7月14日电 国新办于1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张力介绍,目前,已经对外签署且生效的投资保护协定达到108个。  张力指出,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

    时间:07-14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习言道|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时间:07-14
  • 大美西藏·邀你来拍∣阿里·生态美

    视频:大美西藏·邀你来拍∣阿里·生态美来源:中国西藏网  西藏阿里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宁静祥和的自然风貌,辽阔高寒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动...

    时间:07-14
  • 文旅部:出境团队游呈平稳有序增长态势 未发生特、重大海外旅游安全事故

      中新网7月14日电 国新办1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张维国在会上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意愿迅速上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目前共试点恢复中国公民赴6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游业务。目前看,出境团队游呈平稳有序增长态...

    时间:07-14
  • 在轨一个半月!神十六乘组又完成了多项实验 后续将实施出舱活动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5月30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共同协作,高频次、高效率地进行了大量工作。  日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开展了流体物理实验,冷原子干涉仪设置等多项在轨实验,随着我国空间站三舱在轨建造...

    时间:07-14
  • 西藏拉萨:3D彩绘为乡村振兴添彩赋能

      人民网拉萨7月14日电(记者 次仁罗布)走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章多乡恰村村道上,一幢幢彩色藏式民居格外引人注目。该村房屋外墙全部绘上了主题鲜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壁画与恰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宁静和谐。据了解,这里是西藏首个3D壁画村,该壁画工程为恰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生态宜居建设项目...

    时间:07-14
  • 全总:2023至2025年计划累计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000万人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余湛奕)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14日在北京举行“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闻发布会。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黄龙在会上表示,2023至2025年,计划平均每年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300万人以上,三年累计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000万人。  黄龙介绍,第九次全国职工...

    时间:07-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