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第5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2023-07-13 22:3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7月13日电 (韦佳秀)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13日表示,中国科技部将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使各国青年科学家加深了解,互相学习,激发创新灵感。

  当天,第5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戴钢在该论坛上作上述表示。据悉,第5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是第11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新加坡、日本、越南、韩国等国的青年科学家在论坛上进行了主题演讲。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肿瘤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高发。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周静表示,她主要聚焦于细胞自噬及其溶酶体调控机制的研究,希望能为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研究靶点。

  目前,依托于广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周静正在进行多达十多种植物单体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研究能有成果,得益于中国与各方的紧密合作和国际合作者的投入和付出。”周静称。

  周静表示,广西医科大学的教师代表们多次前往新加坡,开展学习交流访问活动。在广西医科大学,来自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东盟各国的学生共同学习临床知识,进行义诊。同时,该校学生借着参加国际竞赛的契机,与东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同台竞技、切磋交流。

  来自日本富山县的新鞍阳平,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目前专注于动物模型的研究。他表示,外国学者到中国工作有机会获得研究经费,这给学者提供了开展科研的动力和勇气。“中国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学者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说。

  越南越德友谊医院国际合作部部长、肿瘤科副主任裴忠义介绍,在国际合作层面上,越南最大外科中心越南越德友谊医院与中国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美国哈佛医学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结成合作关系,并定期安排学生交流互访。

  随后,现场还进行口腔精智仿生诊疗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数智赋能基层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以及4D打印定骨器的模拟演示。

  戴钢表示,本次论坛将进一步促进东盟和中日韩的科技人文交流,加强各国青年科学家的互学共建,以青年智慧为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注入新的动力。(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南非学者: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值得世界借鉴

      国际在线专稿:近日,南非国家电视台前政治主编马库伊(Abbey Makoe)在南非《独立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马库伊不久前作为南非媒体代表团成员受邀访问中国,他在文章中分享了在华期间的诸多见闻感受,并高度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称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为世界提供了许多启迪。  马库...

    时间:07-14
  • 红色旅游热持续攀升 中青年成游客主力

      红色旅游热持续攀升   火红的七月,多地红色旅游热度显著提升,中青年成为红色旅游主力军,红色旅游不断创新发展。  红色旅游线路深受喜爱  浙江嘉兴红色旅游近日持续升温,不少游客赴南湖旅游区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等,体验嘉兴的红色旅游。  7月初,由浙江省...

    时间:07-14
  • 山东为农技专家划分“责任田” 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中新网济南7月14日电(记者 沙见龙)“当务之急要先排积水,等土壤表层有龟裂现象时再进行划锄,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根系正常呼吸。”山东临沂临沭县近日遭遇了一场今夏以来最强降雨,包片农业技术人员解学涛雨后赶到田间查看积水情况,为农户提供雨后农田管理指导。  为提高农技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临...

    时间:07-14
  • 福建各部门多管齐下 高频次组织招聘活动 帮助毕业生求职就业

      央视网消息:2023年,福建全省有高校毕业生32.5万人,同比2022年增加了近9%。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福建省人社、教育等部门通过为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发放就业补贴、提供政策性岗位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求职就业。  福建省推出了毕业生免费住宿政策,毕业生留在学校所在地求职的,其所在高校将提...

    时间:07-14
  • 湖南建立“校内提前上岗、赴企真实在岗、就业优先选岗”就业模式

      央视网消息:当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冲刺期,湖南各地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今年,湖南2023届高校毕业生约49.8万人,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各地人社部门积极行动,搭建校企合作直通对接平台,畅通岗位招聘渠道,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  在湖南汉寿县,当地人社部门积极牵线搭桥,搭建校企...

    时间:07-14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科学育人水平

      科学教育新课标发布一年多来,多地积极探索——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科学育人水平(深阅读)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天宫课堂”“科技馆里的科学...

    时间:07-14
  • 破解“工科理科化”

      破解“工科理科化”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杨智杰 孙厚铭  发于2023.7.17总第110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3年6月,又一年毕业季,每年,中国约400万工科大学生走出校园。  根据智联招聘最新报告,2023年应届毕业生中,来自工科专业的获聘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达到56.9%。火热的数字背...

    时间:07-14
  • AR视频访谈:C919的飞天路

      津云新闻讯:自主创新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飞,标志着C919实现了研发、制造、取证、投运的全面贯通。从2006年国务院成立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到2022年C919大型客机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并交付首架飞机。16年间,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民机...

    时间:07-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