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

2023-07-12 10:44: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未来的重心应在何处?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上说:“需要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当日,来自260余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管理者、通识课程教师、研究学者等600余人集聚上海复旦大学,研讨人工智能时代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徐雷表示,培养可迁移能力,即注重培养跨界能力,运用诸如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双创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创造,在创造中发挥想象。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何种挑战?徐雷曾经举例说:“给人工智能一本《红楼梦》,只要你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它可以把这本书分析得比人更好。但当你给人工智能一堆白纸,它却写不出《红楼梦》。”

  如今,他要给这个例子打上问号,“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自我进化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我们原以为这个冲击会来得晚一些,但显然现在已经到来了。假以时日,也许人工智能真有可能写出一本《红楼梦》”。

  “通识教育理念是为了人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徐雷认为,冲击之下,不仅需要通识教育,还要赋予科技以人文。

  在徐雷看来,通识教育是推动人文与科学融合和对话的有效路径。“技术从高度分化逐步走向高度融合,这要求人文与技术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人文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驾驭’技术的发展,避免人类受到伤害”。

  复旦大学有一门“明星”通识课程,即该校物理学系教授金晓峰的《人文的物理学》,每次开课时选课名额都“秒光”。

  这是一门关于力、热、光、电、量子的物理课,但也传递着人文信息——物理学甚至自然科学,与音乐、绘画、文学类似,都关乎一种对世界秩序的个人眼光,只不过它需要实验加以检验。用金晓峰的话说,“形容诗之美、小说之美的那些说法,都可以被移用到对自然科学的形容之上,在清晰、理性和简单之中,科学也蕴含着大美”。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清华大学所有大一学生有一门《写作与沟通》的必修课,这也是该校通识课程中的“龙头”课程。

  “我们围绕‘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培养学生理解、回应当代社会复杂现实的能力与观念,并通过主题式、小班制教学、全过程浸润,以写作为产出进行思维训练,带动更多教师投入写作课程及通识教学的尝试。”彭刚说,之所以花大力气开这门课,是因为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虽然有很多很好的传统和优势,但也有一些明显的短板,比如写作与沟通能力的缺失。

  彭刚认为,不会写的主要原因还是思维训练不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很多年轻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变化。

  “新时代通识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要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完善人的理性良知和美德,培养推理、辨析、质疑、反思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表示,应当构筑更加丰富多元的通识学习体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潜能,促使他们自由全面发展

  在超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史超看来,未来给学生提供的课程将从“工作餐”转变为“自助餐”,即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能力模型目标,学生可在AI模型帮助之下,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自由选修课程。

  通讯员 赵天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出实招求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就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重要阐述,为各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引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07-12
  • 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与技术取得双突破 助力能源结构改善

      央视网消息: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升,为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福建平潭海面,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正在开展并网发电前最后的调试工作。建成投产后,风机转动1圈可...

    时间:07-12
  • 完善顶层设计 我国六大领域四大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基本形成

      央视网消息:今天(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记者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了解到,过去十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

    时间:07-12
  • 玉林百万亩早稻成熟好“丰”景 机械化助力粮满仓

      央视网消息:近期,广西玉林市175多万亩早稻迎来丰收,农户们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作业,及时收割、烘干成熟的早稻。  在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新沙村,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簇簇颗粒饱满的水稻尽收其中。紧接着,脱粒的稻谷便被装车送往当地的粮食烘干中心。  今年,玉林市种植了175多万亩早稻,总产量...

    时间:07-12
  • 发展路上“领头羊” 农民心中“好管家”

      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到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村干部、一名乡镇干部,最终成为老百姓口中的“领头羊”“好管家”,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党委委员、甘棠社区党委书记刘卫华的经历,就如同他所带领的社区一样,一次次转型,一步步跨越。近年来,在他的勤奋耕耘、不懈努力下,甘棠社区围绕建强战斗堡垒、壮大集体经...

    时间:07-12
  • 驻村“战术板”,写满振兴策

      秦岭深处,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营盘村的一片绿茵场上,两组穿着羽绒马甲的青年足球队员冒着小雨练习对抗。站在场边的并非教练员,而是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马俊。从陕西省汉中市体育局派出的他,对足球技战术颇为了解。来到营盘村后,马俊的“战术板”上,也写满密密麻麻的乡村振兴办法。  三线...

    时间:07-12
  • 中国部署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今天(7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8000万亩。  自然资源部表示,截至目前,国家部署实施了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

    时间:07-12
  • (台青话融合)“Z世代”台青下乡记:愿搭两岸农文旅沟通桥梁

      中新社嘉兴7月12日电 题:“Z世代”台青下乡记:愿搭两岸农文旅沟通桥梁  作者 胡丰盛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浙江嘉兴秀洲的银杏天鹅湖,成群白鹭在水面翱翔,几只黑天鹅在游荡,蓝天绿树碧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平原湿地画卷。  “‘呜、呜......’的小火车穿梭在银杏天鹅湖之间,夏天绿意盎然,秋天...

    时间:07-12
  • 台媒:富士康宣布退出印度半导体合资公司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科技巨头富士康周一(10日)宣布,退出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Vedanta)的195亿美元半导体合资计划。  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富士康已决定不与韦丹塔合作进行合资企业”,声明没有详细说明原因。  富士康表示,双方已共同决定终止合资企业,并将富...

    时间:07-12
  • 江苏惠山、青海乐都:东西部协作不以山海为远

      中新网西宁7月12日电 题:江苏惠山、青海乐都:东西部协作不以山海为远  作者 乐轩 张添福  一方是位于中国东部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一方是地处中国西部湟水河畔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两地相隔千里,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喜结良缘”。  从农业产业的发展到文化旅游的推进,从脱贫攻坚的...

    时间:07-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