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人工智能发展驶入“快车道” 专家:通识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可迁移能力

2023-07-10 18:5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10日电 (陈静 赵天润)从IT时代、“互联网+”到智能时代,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冲击着时下的教育理念。如何应对这一变化,重新思考大学培养的未来人才等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

  通识教育的重心应在何处?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10日接受采访时说:“需要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他解释,可迁移能力,即注重培养跨界能力、运用诸如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双创思维等多种思维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创造,在创造中发挥想象。

  “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根据新的Al技术实现转型和优化。”徐雷谈道,通识教育理念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在徐雷看来,通识教育是推动人文与科学融合与对话的有效路径。徐雷表示,在理解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同时,学生能将习得的能力,迁移到专业学习中,成为专业教育的“加速器”。

  谈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徐雷这样打比方:“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自我进化的速度是远超人们的想象,我们原以为这个冲击会来得晚一些,但显然现在已经到来了,假以时日,也许人工智能真的可能写出一本《红楼梦》。”他告诉记者,之前,他在一本书中读到:“给人工智能一本《红楼梦》,只要你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它可以把这本书分析得比人更好,但当你给人工智能一堆白纸,它却写不出《红楼梦》。”现在他要给这个例子打上问号。

  在教育工作者们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等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可以被利用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徐骏直言:“新时代的通识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要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完善人的理性良知和美德,培养推理、辨析、质疑、反思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以学校通识教育新体系建设,特别是新生学院的实践为例表示,应当构筑更加丰富多元的通识学习体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潜能,最终促使他们自由和全面发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认为,可以通过通识教育带领学生阅读中西古典文化等经典,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意义与目的,以应对和逐渐化解当前人类文明的种种不确定性,“培养出现代的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应是我们通识教育在未来朝向的方向。”

  “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是清华大学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以通识必修课“写作与沟通”为例,介绍了学校如何围绕“立己达人,全人格的价值养成;慎思明辨,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文理兼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的通识教育总体目标,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理解、回应当代社会复杂现实的能力与观念,并通过主题式、小班制教学、全过程浸润,以写作为产出进行思维训练,带动更多的老师投入写作课程及通识教学的尝试。

  据悉,“我们的通识教育”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通识教育管理者、通识课程教师、研究学者们围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在通识教育视域下思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等问题开展集中研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金晓峰的“人文的物理学”备受学生青睐。金晓峰表示,这首先是一门关乎力、热、光、电、量子的物理课,但课程也传递这样的信息,即物理学,甚至自然科学,与音乐、绘画、文学类似,都关乎一种对世界秩序的个人眼光,“在清晰、理性和简单之中,科学也蕴含着大美。”

  在业界人士看来,产教融合给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企业CEO姬十三表示,从网络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大融通”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选择。“未来给学生所提供的课程,将是从‘工作餐’到‘自助餐’的转变。”另一家企业创始人、董事长史超则表示:“即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能力模型目标,让学生自主在AI能力模型帮助之下,规划学习路径、自由选修课程。”(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紧盯江河湖库 力保安全度汛

      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区域性洪水、干旱、高温热浪并存  紧盯江河湖库 力保安全度汛  本报记者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1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当前,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七大...

    时间:07-11
  •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能源革命(评论员观察)

      念好协调发展这个制胜要诀,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上海碳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历史性地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绿色低碳社会充满活力,绿色低碳产业朝气蓬...

    时间:07-11
  • 探索生命起源!我国研究团队又有新发现

      【新知】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王 敏  7月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该所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

    时间:07-11
  • 王毅:全球发展倡议不是中方的独奏曲,而是各方的交响乐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首先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表明了中方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真诚愿望,展示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坚定决心,也擘划...

    时间:07-10
  • 水利部终止对内蒙古等8省份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水利部发布汛情通报称,鉴于7月5日以来的内蒙古、辽宁等地降雨过程趋于结束,江河水情平稳,水利部10日12时终止对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重庆、贵州等8个省份的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汛情通报称,7月5日至9日,我国西南南部和中东部、江南北部、江淮、黄淮南部、东北中部南部及湖...

    时间:07-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罗门群岛关于建立新时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所罗门群岛总理梅纳西·索加瓦雷于2023年7月9日至15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索加瓦雷总理,李强总理同索加瓦雷总理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同索加瓦雷总理会见。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

    时间:07-10
  • 变革之“道”: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年记

      (“八八战略”观澜)变革之“道”: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年记  中新网杭州7月10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张煜欢 钱晨菲)从资源小省变为经济大省,从外贸大省变为开放强省,从环境整治向美丽浙江,从总体小康到全面高水平小康……进入21世纪,东部省份浙江在发展中迎来一系列历史性跃升,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

    时间:07-10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  习近平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两国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更加牢固。今年3月,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同普京总统就深化两国全面...

    时间:07-10
  • 习近平会见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双方共同宣布,中国和所罗门群岛正式建立新时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所罗门群岛是彼此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可以依靠的好兄弟。建交以来,两国友好...

    时间:07-10
  • 王毅会见加蓬外长:中国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机遇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加蓬外长伊蒙戈。  王毅说,欢迎外长来华出席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集共识、增添助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

    时间:07-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