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零散巴掌田变成整片高产田 实探安徽耕地托管经营改革

2023-07-07 05:19:42

来源:法治日报

  零散“巴掌田”变成整片“高产田”

  记者实地探访安徽耕地托管经营改革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6月,夏收时节,麦浪滚滚,大地一片金黄,处处呈现醉人的丰收景象。

  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千亩连片攻关示范田里,几十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所到之处只剩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一颗颗饱满的麦粒倾泻而出,汇入一辆辆运粮车,丰收的喜悦荡漾在人们的脸上。

  很快,千亩小麦颗粒归仓,同时“归仓”的还有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还能这样种地?我们把田交给村里,心里踏实了!”没有了昔日抢收抢种时披星戴月的辛劳,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刘老汉近日面对前来采访的《法治日报》记者时感慨道:自己没有割下一镰刀,庄稼就这么收好了,而且还不知道自己的庄稼在偌大的田地里哪个角落,收成就得到了保证。

  2019年,淮南市在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等3个村8000亩耕地试点托管经营,在全国首创了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这一改革的设计模型就是“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引导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将集中起来的土地委托给专业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并引入社会保险托底。

  像刘老汉一样,当地农民积极响应这种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把自己的经营承包土地委托给专业农业生产主体经营管理,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土地收益还能得到保障

  改革当年即取得显著成果,试点地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随后,淮南市在全市推广,如今,这一农业生产改革模式已在安徽呈燎原态势。

  据介绍,“全国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这是农业农村部在正式文件中推广淮南做法时给予“大托管”改革的评价。

  探索“大托管”模式

  “农管家”平台助力

  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村民苏光在试点之初加入“大托管”行列,70多岁的他,在地里耕作了一辈子,是个种田好手。对于响应托管的原因,他解释说,自家的承包地分散,犁田耙地、播种收割、灌溉施肥,忙起来劳神费力,收成也不高,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地托管了出去。

  “我们当时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里,村里再将这些集中起来的土地委托给合作社或承包大户。村里担保,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会保障我们村民的利益。”苏光认为,“大托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过去农民直接流转土地产生的风险,因而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其实,打一开始,苏光心里还是有些犹豫,担心托管的公司和承包大户无利可图,自己的增收也不会有着落。土地托管出去后,融进了茫茫的大田里,“找也找不到、认也认不出”,但他还是经常到田岸边转悠,想看看这些专业农业生产企业和种粮大户是怎么种地的,又是如何实现增收的。

  看完之后,苏光服了:规模化经营减少了成本,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效率,科学耕种提高了产值……那一年,店集村小麦亩产突破600公斤,创历史新高。加之,小麦市场价格上涨,村民与托管生产主体或承包大户分享到了价格上涨的红利。

  尝到了甜头,“大托管”模式很快吸引了更多农民关注,试点改革迅速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淮南市已有635个村、183万亩耕地实现了全程托管,农户每亩保底收益为500元至1000元,农业生产服务主体亩均净利润400元至600元,村集体也能按年每亩收取服务费30元至50元,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多方共赢。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淮南市成立了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农管家”平台接入了银行、保险、皖事通、农资农技等服务平台,实现贷款申请、保险理赔、土地确权和托管信息查询、农技农资服务在线咨询等一个App全搞定,推动各类支农资金、农业贷款、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等生产要素和社会化服务协同跟进,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向杰说,“农管家”还通过叠加农资、农机“集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助力经营主体实现节本增效,成为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淮南市的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也被认为是闯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介绍,目前,安徽已在多地推广“大托管”模式,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确保了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江淮大地连年大丰收。

  土地不再“零碎化”

  承包经营权没有变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今天的农业生产经营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突出表现为规模经营难、服务提升难、农民增收难‘三难’上,严重制约了‘三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道出了该市试水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的动因。

  实行包产到户后,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形成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在不少地方,这种经营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农村“空心”现象愈发严重,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面临一系列新的考验。

  面对这一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淮南市主动设置“地由谁来种”“地怎么种”“怎样种好地”等议题进行破解。他们发现不论怎么建模,“地”都是核心要素,农村土地“零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抛荒带来耕地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把小田变成大田,规模效应就出来了。”这一设想引发了广泛共鸣。

  我国对家庭承包经营实行长期不变的政策,如何找到一个既不触及这条政策红线又能把分散的土地集约起来经营的办法?淮南市摸索出了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

  “大托管”模式的基石是“小田变大田”。怎么变?如何变?淮南市的做法是: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的原则下,以村为单位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小田并成大田,农户之间的地不再有物理上的界限,他们的承包经营土地只体现在委托给村集体的委托协议里,将“面积”“四至”等明确标注,并给出确权图,保证他们实际承包土地不变。

  小田变大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不仅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而且通过小田变大田,整合了大量闲田,开发了大量新地,节约了大量非农用地,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变出了新天地。

  “这一变革至少带来了‘农田四变’: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非农田变耕地。”寿县小甸镇杨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张宇感慨地说,农户田块之间的地垄地沟不见了,田间的生产路没有了,荒地闲地整治成了良田,复垦新增的耕地就很惊人,零散“巴掌田”变成了整片“高产田”。

  签订合同收益保底

  “大托管”模式推开

  淮南市开创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正在被推广到其他地方——

  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墩集镇界牌张村,推行的是“一户一田”,即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情况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范围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权不变、耕地用途不变要求互换并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幸福村,在保证农户实际承包亩数不变的情况下,实行“一户一块田”,再“确权确亩不确界”,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托管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务工报酬、股份分红等多种收益;

  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实行“一村一块田”,全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两亩的“巴掌田”整合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央企托管经营,依托专业公司成熟的市场资源、先进的种植技术等优势,实施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使这个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富裕村;

  ……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托管模式上推出不同形式,以适应当地需求。

  淮南市推行的“大托管”模式有三种形式:

  “管家式”全程托管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据土地情况,确定保底收益标准,与农民签订“保底收益+分红”合同,集中连片托管农户承包地,统一组织农业生产;

  “保底式”按季托管模式,针对一些村秋季弃耕抛荒面积较大问题,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单季保底合同,集中托管给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生产经营,次年午收后交还农户耕种,在避免土地抛荒的同时,农户获取保底收入,村集体和合作社获得经营收益;

  “保姆式”代耕代种模式,针对不愿托管土地的农户,农户可以选择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代耕代种”协议,一季一签,村合作社按照农户需求,统一提供小麦或者油菜等作物一站式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据介绍,不论什么托管形式,这项改革都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的原则,只是引导农户将分散承包的土地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这是安徽各地在开展以农业生产“大托管”为路径的农村改革时设置的底线。

  从凤阳“大包干”到淮南“大托管”,一场新的农村改革正在悄然兴起,相距不到100公里的淮河两岸共同书写着农业改革的安徽样板。(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联播+|勿忘历史 吾辈自强

      联播+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擦...

    时间:07-07
  • 齐向东:数智时代数据呈三大变化,网络安全“易攻难守”或常态化

      中新网7月7日电 题:齐向东:数智时代数据呈三大变化,网络安全“易攻难守”或常态化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近日在BCS2023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发表演讲称,数智时代和传统时代相比,社会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因将完全不同,网络攻击将成为最主要的诱因。而攻击数智...

    时间:07-07
  • “中华体育精神颂”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李纯)“中华体育精神颂”项目启动仪式7月7日在北京举行。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中华体育精神颂”项目系列活动,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党组...

    时间:07-07
  • 台籍教授常驻“大陆老家”:“说媒”温州体育与健康 促两岸融合

      中新网温州7月7日电 (张益聪)“我们常说,体育健康不分家。但在民间,体育和健康还在‘说媒’阶段。”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台籍教授李豪杰表示,虽然他与温州结缘还不足一年,但是他的祖籍就在浙江,并表示会常驻这里,为体卫融合事业奔走,促进海峡两岸深度融合。  2001年,李豪杰到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

    时间:07-07
  •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3)在沪举办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谢梦圆)6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3)在沪举办,近200位中外嘉宾围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主题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为推进中国式...

    时间:07-07
  • 第一观察|总书记到江苏考察释放鲜明信号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考察。  5日下午至6日上午,总书记先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  从时间看,此次考察,正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时间过半。在年中的...

    时间:07-07
  • 中国女足启程参加2023女足世界杯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今天启程赴澳大利亚参加2023女足世界杯,第八次进军世界杯,新的征程!小组赛赛程:7月22日20:00丹麦vs中国;7月28日19:00中国vs海地;8月1日19:00中国vs英格兰...

    时间:07-07
  • 构建更加紧密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7月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上合组织同舟共济凝心聚力,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擘画蓝图,为维护亚欧大陆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强大正能量。  当前,世界团结与分裂、和平与冲突、合作与对抗的矛盾日益突出。国...

    时间:07-07
  • “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强大正能量”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各成员国可以通过直接对话寻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项目,深化友好关系,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谢尔盖·卡纳夫斯基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未来将发掘出更多合作潜...

    时间:07-07
  • 学习时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抗战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战争的创痛警示我们,吾辈当自强,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在何行业,都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在“七七事变”86周年来临之际,让...

    时间:07-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