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2023-07-06 05:35: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虫脸识别”系统、无人驾驶农机齐上阵——

  这个“三夏”,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本报记者 邱海峰

  小麦抢收,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奔走在田间;玉米播种,无人驾驶农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高效作业;水稻防虫,“虫脸识别”系统精准监测、预警……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今年“三夏”,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儿”。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更多农民尝到轻松种田、科学种田的甜头。

  “咱这收割机有卫星领路,高效得很”

  仲夏时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北街村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麦浪中。“以前人工收1亩麦子最少3个小时,现在这大铁牛1小时就能收10亩地。”当地种粮大户朱平芳说,“今年种的160亩小麦,半天就收完了,省时又省力。”

  随着全国小麦收获主战场向西转移,甘肃省冬小麦于6月下旬正式开镰。该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介绍,今年甘肃种植小麦1106万亩,计划组织1.4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三夏”机收作业。“近期从河南、陕西进入我省的收获机具大幅度增加,仅到平庆地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就有2000多台,加上本地现有机具1000多台,平凉、庆阳两市340多万亩冬小麦有望10多天收获完毕。”刘文武说。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不少地方近年在推进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为狠抓粮食生产的重要着力点。农业专家介绍,夏收突出一个“抢”字,只有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才能实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确保颗粒归仓。特别是今年河南等地遭遇严重“烂场雨”,依靠农机抢收增效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咱这收割机有卫星领路,高效得很。”在河南省滑县老店镇正大无人农场,农场主李保根在屏幕上设定好地块长度、收割机割幅宽度等数据,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和运粮车分别奔进田间,“无需专人驾驶,收割、装粮全靠‘哥俩’默契配合,1200亩地不到两天就收割结束。”

  李保根介绍,配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只需在手机端设定好参数,收割机就会进行自主作业,而且“北斗夜眼”还支持夜晚连续作业,农民远程即可实时查看作业轨迹和作业面积,掌握收割进度。“不仅有北斗,我们这个无人农场还有5G等新技术,能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咱‘躺’在家里就能把千亩地种了。”李保根说。

  数据显示,今年麦收,机械化收获占比超过99%。其中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打造的农机北斗大数据平台上,有超过12万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收割机上线,整个收获期共抓取其作业信息50.5亿条,数据量超过30T。

  “俺们这智能粮仓,让小麦踏实住进‘空调房’”

  机收是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今年“三夏”期间,针对晾晒、运输、仓储等产后环节粮食损失占比高的问题,各地提升产后服务技术水平,耕好节粮减损这一“无形粮田”。

  环保清选、塔前提升、进入烘室、成品排粮……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一车车刚收获的小麦被送进烘干塔。经过1个多小时的持续烘干,小麦水分从20%降到了12.5%以下。

  看着眼前40多米高的烘干塔,大杨镇农事服务中心生产负责人王守旭挺自豪:“我们的烘干塔采用先进的除尘技术,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同时配备了4台55千瓦的大型风机,确保烘室温度达到150摄氏度以上。有了这专业设备,小麦烘干摆脱天气因素的制约,降低了霉变可能,损耗率比传统晾晒降低6%左右。”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及时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和清理等服务。同时,各地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正确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到了2%以内。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粮食烘干仓储指挥中心,一面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小麦从卸车进仓到烘后出料再到粮仓储藏的各类数据。“借助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我们实现了粮食入库、储存、出库全环节智能化作业。”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粮仓负责人赵京介绍,粮仓内分布着多个传感器,随时对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一旦出现高温预警,可自动开启通风阀门降温,让仓内粮食温度始终保持在25℃以下,“俺们这智能粮仓,让小麦踏实住进‘空调房’。”

  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齐河是产粮大县,去年以来在15个乡镇建设16处粮食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5000吨智能化恒温粮仓38座,总仓容达19万吨。通过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粮食库存低温、低氧、低能耗,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粮食保管损耗低于0.9%,每年可节粮减损7000吨,而且粮食品质、售价得到了提高。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智慧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农业生产,过去“三夏”期间农民弯腰割麦、挥汗抢晒的场景,正逐渐被铁牛奔忙、云端管理的方式取代,农民夏收越来越省心。

  “有了科技撑腰,今年丰收底气足”

  “三夏”大忙时节,既连着夏收作物的成熟收获,也是夏播作物播种和春播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从夏收模式切换到夏种夏管,一批新角色登上田间大舞台。

  “每小时可播种8到10亩玉米,出苗率达95%以上。”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华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的400亩大田里,农机手张夫前正驾驶玉米免耕施肥精播机进行播种,“与传统旋耕机作业相比,精播机的动力耙在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均匀粉碎土块等方面优势明显,每个穴只播一粒种子,出苗率高于传统播种机。”

  200多公里外的禹城市伦镇,种粮大户刘兴平正指挥2台带状复合种植单粒补水式播种机在田间作业。“取代传统播种时需提前灌溉的方式,节省了大量劳动成本。”刘兴平说,补水式播种机可以实现单粒补水20—40克,1200升的储水罐能播种10亩地。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山东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着力提高夏种科技含量、播种质量,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带状复合种植单粒补水式播种机、北斗导航智能一体化玉米播种机等高性能新农机投入使用,夏种更精准、更高效。

  “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农机企业及农机合作社等进行了初步测算,在玉米、大豆生产中,通过降低种子破损率,稳定播种均匀度和深度,提升播种质量,有关农艺专家预计能够实现亩均增产10%左右。”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粮作机械处副处长王超说。

  有大农机,也有新技术。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水稻长势正旺,农户赵东明少了往年的繁忙,多了些悠闲。“以前田管期间,喷洒农药主要靠人工,得花七八天时间,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两天就能搞定。”赵东明说,与植保无人机搭配的还有一项新技术——虫脸识别。

  赵东明所说的“虫脸识别”,即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在夜间,这个设备可通过灯光把虫子吸引过来,再由设备内置高清摄像头拍照,上传到云平台,几秒就能识别虫子种类、数量。系统可以根据识别的结果,进行分析与预测,达到警戒值就会及时提醒农户和农业管理部门。

  “以前都是靠经验打药,看到虫就打。现在依靠虫脸识别系统,知道了害虫具体情况,买啥药、啥时候打、打多少都很清楚,农药使用量下降了,粮食品质也在提升。”赵东明说,“有了科技撑腰,这茬稻长得不赖,今年丰收底气足。”(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水利部针对南方5省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水利部官方微信消息,据预报,7月6—9日,西南中部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东北中部南部及湖北大部、陕西东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长江上游支流乌江、中下游干流及沿江支流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淮河干支流及里下河地区,太湖及周边河网等主要江河将出...

    时间:07-06
  •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消息,日前,最高检发布了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这也是最高检发布的第一批以刑事抗诉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要...

    时间:07-06
  • 习近平向中英贸易“破冰之旅”70周年活动致贺信

      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英贸易“破冰之旅”70周年活动致贺信。...

    时间:07-06
  • 民航局:加大惩戒力度,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机闹”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民航局网站消息,7月4日,民航局召开“依法整治机闹行为 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就民航系统深入开展整治“机闹”专项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加大惩戒力度,建立健全航空公司与机场公安沟通协作机制,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机闹”。  围绕深入开展整治“机闹”专...

    时间:07-06
  • 中共中央批准陈新武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

      中共中央批准,陈新武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 ​​​(重庆日报微博)...

    时间:07-06
  • 教育部: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特色实践服务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各地各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实践,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强化特色性的...

    时间:07-06
  • 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12.9万余件馆藏档案资料

      7月6日,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四批馆藏档案资料共计12.9万余件。公众即日起可持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到中央档案馆开放档案查阅大厅(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电子查阅利用。  此次新开放档案主要包括1921年至1936年中央及地方党组织形成的部分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中...

    时间:07-06
  • 民航局: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机闹

      日前,民航局召开“依法整治机闹行为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会上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机闹”多发态势。坚决做到空中严控,航空公司要健全完善机组安保协同机制和处置方案,机组及空中安保组要敢于出手、及时处置。加大惩戒力度,建立健全航空公司与机场公安沟通协作机制,依法从严...

    时间:07-06
  • 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 习近平提出五点建议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习近平建议: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  习近平建议:维护地区...

    时间:07-06
  • 乡村之美|记得住乡愁

      编者按: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

    时间:07-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