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八步沙的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之路

2023-07-05 15:40:47

来源:求是网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初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就是这项崇高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40多年来,他们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9月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实地查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情况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八步沙,相传100多年前是八步宽的沙口子,叫做“八步沙”。还有一种说法,人走到这里,脚就陷到沙子里,只能艰难“跋涉”,所以叫做“跋步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这里已是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风沙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不断吞噬着农田、侵袭着村庄,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威胁。

  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的政策。关键时候,“六老汉”站出来在承包合同书上按下手印,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自此,“六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父死子继的誓约。老汉们的想法很简单: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一定要想方设法保住耕地和家园,再难也要试一试。

  承包治理初期,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只能用“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造林。他们“人背驴驮”将苗木、水和麦草运往沙漠,再一把把、一束束平放在挖好的沙沟中。因为治沙点离家远,他们三块石头一口锅,卷着铺盖住沙窝。冻了,依偎在一起,或是燃一把干草;累了,躺在沙丘上,抽几口旱烟……几场大风刮过,近一半的树苗被沙子埋掉了。收拾着风干的死树苗,老汉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们相信:“只要有活的苗,就说明这个沙能治!”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在大漠黄沙中接力奉献,与风沙战斗、与命运抗争,终于让寸草不生的八步沙长出了绿树青草,有了葱茏的景观!

  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完成,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征服了八步沙,治沙人的信心更强了。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主动请缨,向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如今,第三代治沙人接过祖辈、父辈们手中的锹镐。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不但让荒芜的沙漠长出了庄稼,还长出了苁蓉、锁阳、枸杞、红枣。截至目前,全县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127.35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136.62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15000多万株,修筑治沙道路200多公里,高标准完成省道、铁路、高速等通道绿化200多公里,栽植各类苗木500多万株,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起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

  40年弹指之间,三代人血脉相承。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土办法,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在实践中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出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荒漠化防治之路。同时,八步沙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培育、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探索“以沙致富”新模式,实现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循环,为我国的荒漠化防治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保护与开发中写下了最美注脚。

  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八步沙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积极投身防沙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采写:那非丁 高天鼎 旷思思 审核:张丽波 监制:于波)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韩国学者:韩中两国人民应加强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两国往来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李京泽 郭超凯 文龙杰)前韩国关东大学教授李奎泰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韩中两国人民应该加强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两国间的政治、经贸往来,不被外界舆论所裹挟。  近年来,许多韩国电视剧走进中国市场,不少作品引发中国观众...

    时间:07-05
  • 最高检:上半年监督有关机关办理收监执行同比上升2.6%。

      中新网7月5日电 最高检7月5日召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 推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先生在会上表示,检察机关全面推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探索实践,2023年上半年监督有关机关办理收监执行1300余人,同比上升2.6%。  侯亚辉表示,将依法监督...

    时间:07-05
  • 第十三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成都开营

      中新社成都7月5日电 (记者 王鹏)以“牵手美丽四川 寻踪三国遗迹”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5日下午在成都开营。  本届夏令营持续8天,来自宝岛的26名台湾学生将与四川学生一对一结对,并入住结对家庭,参与家庭活动,近距离亲身体验结对同学的真实生活、巴蜀文化和四川发展。  台湾高雄...

    时间:07-05
  • 李强会见河野洋平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率领的访华团。  李强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去年两国庆祝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又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双方要始终恪守中日四个政...

    时间:07-05
  •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级会议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当地时间7月4日,“77国集团和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级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  黄润秋指出,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

    时间:07-05
  • 江西省侨联拓展海外联谊、扩大朋友圈 当好广大侨胞贴心人

      中新网南昌7月5日电 (记者 刘占昆)江西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5日在南昌闭幕,唐舒龙当选江西省侨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唐舒龙表示,江西省侨联将拓展海外联谊、扩大朋友圈,当好广大侨胞的贴心人。  在当天下午的闭幕式上,新当选江西省侨联主席的唐舒龙表示,未来五年,江西省侨联将深耕“侨联四海 情...

    时间:07-05
  • 【每日一习话·新时代赶考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能吃苦、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这段话出自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发表的讲话。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不论...

    时间:07-05
  • 习主席讲话力促上合团结协作,增益世界和平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团结协作 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将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和平、聚焦务实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完善全...

    时间:07-05
  • 引泰戈尔名言倡合作,习近平再话上合组织初心

      (近观中国)引泰戈尔名言倡合作,习近平再话上合组织初心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梁晓辉)“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信念鞭策着人们,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他引用泰...

    时间:07-05
  • 中国教育部公布统计数据:2022年在园幼儿数下降、高职规模继续扩大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5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22中国在园幼儿数下降、高职规模继续扩大。  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  根据公报数据,2022年,全国共...

    时间:07-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