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汉学家丨意大利汉学家马克: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的谦谦君子

2023-07-02 17:56: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 题:意大利汉学家马克: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的谦谦君子

  作者 万淑艳 高楚颐

  2023年5月3日,意大利知名汉学家、威尼斯大学亚洲与北非研究院院长、意大利茶文化协会AICTEA的联合创始人和名誉主席马克·切雷萨(Marco Ceresa)不幸去世,享年64岁。日前,多位在马克生前与其有过工作交集的中外学者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访,追忆这位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

  1981年,酷爱中文的意大利年轻人马克·切雷萨远渡重洋,到南京大学学习汉语。回到意大利后,沉醉于中华文化的马克决定到威尼斯大学东方语言和文学系学习,后又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远东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再次回到中国,在台湾求学、研究中国文化多年。孜孜不倦的学习经历让他毕生与汉学结下深厚情谊。

  马克对中国古代文学颇感兴趣,特别是唐诗。他也是将唐代陆羽《茶经》完整注释翻译为意大利语的第一人。他一生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上,特别强调东方主义和中国风及其在意大利和欧洲的文学与音乐倾向。

  一位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

  2008年,马克回到威尼斯大学,任亚洲和地中海非洲研究系教授,研究中国方向。2008年到2018年,马克还担任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同为汉学家的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Tiziana Lippiello)是马克生前的同事与好友。漫步于威尼斯大学校园,李集雅回想起许多与马克共同工作的珍贵时光。“马克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文雅的、有教养又才华横溢的人。”在李集雅看来,马克无私且极富幽默感,他工作努力,对周围的人总是很友善,他既聪明、善于沉思又谨慎。

  比如,马克总是试图通过“以人为本”来解决问题,试图理解冲突背后的个人原因。马克就任亚洲与北非研究院院长时,曾强调其教学理念是“和谐”,认为在一个愉快且积极的环境中,工作会以最好的方式进行。马克为自己设定了确保这种“和谐”的任务且取得成功。

  每当李集雅计划到访中国时,马克都会向她讲起中国的风土人情,辛勤工作的时刻立即变成了快乐的时刻。马克具有讽刺和自嘲的天性,在任何情况下,他总能够发现事物最有趣的方面。

  他还是一位高雅的审美者:他喜欢穿得精致,有时甚至有些古怪,并且非常注意每一个细节。

  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主任文铮高度认同李集雅对马克的评价。文铮曾于2011年至2014年初在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与马克工作多有交集,二人常在一起开会、探讨中国文化。

  在文铮记忆中,马克总是衣着精致考究,待人很绅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感觉。“他话不多,喜欢独处和沉思,游走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或许是因为长期沉醉于古典文化研究,他的气质也有些古典,有种西方贵族知识分子的气质。他还留了胡须,看起来有些道家风范。”

  看到马克去世的消息时,文铮感到震惊和悲痛,他认为这是汉学界的一大损失:“马克颇有影响力,他对威尼斯乃至整个意大利的中文和汉学工作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汉学研究和中意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马克对中国很友好,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且用他自己的方式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意大利,让西方能够深入地感知中国。“这是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文铮说。

2013年全意大利首届汉语教师技能大赛现场,前排左二为意大利汉学家马克·切雷萨(Marco Ceresa)。文铮供图

  一位沉醉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者

  马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是显而易见的。从文学、诗歌、艺术、电影到中国的物质文化等,都是他喜欢研究的领域。在威尼斯大学同事们的记忆中,马克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在教学和研究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从中国到东南亚再到欧洲,从精英的文艺文化到大众的文艺文化:他热爱的文化研究已成为最能体现其学术方法多样性的天然家园。许多人都受到他演讲的启发,写出了自己的学位论文,走上了自己的研究道路。

  “马克热爱中国语言文学、电影和文化研究,也热爱欧洲和亚洲的语言、戏剧、音乐、艺术……他有许多爱好,但最重要的是,他对从学术和文化兴趣中发展而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感兴趣。”李集雅如是说。

  马克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领域,尤其侧重于在意大利、欧洲文学与音乐中所展现的中国风,特别强调东方主义对于意大利和欧洲文学的重要性。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以及文学与物质文化和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马克表现出极大兴趣。

  马克在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外方院长期间,工作做得既扎实又有声色,他不仅教授中文语言、文化和历史课程,还将此提升到学术层面,做了许多促进中意文化深层次交流的工作。“他曾多次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的学者、艺术家等开展了很多互动,而威尼斯恰巧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很好地延续了中意交流的传统。我们的共同爱好之一还有做利玛窦的研究,他还详细问过我中国研究利玛窦的情况。”文铮回忆。

马克·切雷萨是将唐代陆羽《茶经》完整注释翻译为意大利语的第一人。文铮 摄

  一位意大利语《茶经》的首译者

  作为欧洲最早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高中毕业考试(意大利高考)的国家,意大利的威尼斯聚集了很多汉学家,马克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翻译了第一部完整的意大利语版《茶经》,并于1990年11月出版。

  唐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在台湾求学期间,朋友带马克去了一家中国茶馆饮茶。在茶馆里,马克品茶并欣赏了中国的茶道茶艺表演,自此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他便开始翻阅大量资料,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马克认为,茶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圣物,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马克·切雷萨翻译的《茶经》意大利文版。文铮 摄

  马克对茶文化和道家文化颇有研究,是意大利茶文化协会AICTEA的联合创始人和名誉主席。但将《茶经》从古代汉语翻译成意大利语实非易事。

  文铮长期研究海外汉学发展现状,他从书柜里取出其收藏的《茶经》意大利语译本说:“这部译作翻译的流畅性、文学性,对文本理解的深刻性都很理想,可以看出马克做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很好地展现了翻译的‘信、达、雅’,他在翻译时参考了大量中文典籍,对文本理解很到位,并在书中作了详细的注释。”

马克·切雷萨翻译的《茶经》意大利文版。文铮 摄

  该译著把中文和意大利语对照排版,左侧是古代的中文竖版版本,右侧是意大利语译文,还附上了详细的中国朝代年表,便于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翻页像翻照片一样,很有视觉冲击力,还保留了原书中茶器物的图片,马克对书中涉及茶的品种、器具均做以考证,备注详细。”文铮介绍。

  该译本还撰有很长的引言和序言,介绍了陆羽、《茶经》以及书的出版过程,对中国种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娓娓道来。译本还对书中的术语做了详细的词汇对照表,包括涉及的古籍、人名、地名、节气、生活用具等。

  “这是一本颇具代表性的、高品质的学术著作,很多人关注这本书。”文铮说,即使一个对中国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够从中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翻译《茶经》以外,马克还研究道教文化、中国民间宗教和风水,并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研究文章。比如马克写过一篇有关风水的文章,证明风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阐释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介绍到意大利。(完)

  受访者简介:

  李集雅(Tiziana Lippiello),意大利汉学家,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曾于1985至1987年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进修古典汉语和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汉语、中国古代经典和宗教,特别是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李集雅教授著述颇丰,著有《古代中国的祥瑞与奇迹:汉代、三国、六朝》《儒家》《中国文化中的长生之药与太上灵宝芝草品》等;译有《符瑞志》《论语》《中庸》等;同时担任《凤凰》《中国经典名著》等杂志主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文铮,罗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获颁"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获意大利国家翻译最高奖。研究方向包括意大利语言文学、中西方艺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文铮出版各类著作、教材六十余部,包括《利玛窦著作集》《布拉格公墓》《泽诺的意识》《质数的孤独》《12堂小说大师课》《走遍意大利》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探访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

      跨越“地球裂缝” 挑战世界极限  探访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  炎炎夏日,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上,六安高速(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正酣,大桥6号主塔已封顶,5号主塔正在加紧建设中。  数台塔式起重机高高扬起金黄色手臂,助力...

    时间:07-03
  • 特拉斯窜台演讲费被曝高达320万新台币 网友:花钱买一场骗老百姓的秀

      中新网7月3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英国前首相特拉斯5月间受邀窜访台湾,还扬言“力挺台湾”。英国近期公布国会议员的额外收入,其中载明特拉斯窜台演讲,及访台期间的交通、住宿等,都由“远景基金会”和台外事主管部门买单,总额9万英镑,约为新台币350万元。  特拉斯于5月16日至20日窜台,其是应“远景基...

    时间:07-03
  • 大家聊创新丨程睿:星愿

      新时代10年,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科技创新不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是难上加难,新型举国体制给了我们攻坚克难的底气。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

    时间:07-03
  • 在乡村播撒阅读的种子

      在乡村播撒阅读的种子(暖闻热评)  【人物】阅读推广人李刚  【故事】李刚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一名阅读推广人。捐赠近2万册书籍,走进赣州上百个乡镇,组织上千场公益阅读活动……10年来,李刚翻山越岭,分享阅读的快乐,传递知识的美好。2022年,李刚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  【点评】  “...

    时间:07-03
  • 深大万人毕业奔赴山海 校长毛军发望同学们成为“能解决问题的人”

      中新网深圳7月3日电(郑小红 王舒蕾 李世卓 王若琳)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今年本硕博毕业生首次突破1万人。深圳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2日下午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这是深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毕业庆典,也是深大建校40年来最为声势浩大的毕业典礼。深圳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现场 厐审 摄  “希望你们努力...

    时间:07-03
  • 注重数字生活体验 强化科技人文对接融合

      【光明论坛】  作者:李一(文化发展与文化浙江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总结了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成效,展望了数字化发展前景。其中特别强...

    时间:07-03
  • 两部门: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中新网7月3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林草局等部门和单位召开会商会,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淮河、太湖及松辽等流域存在洪涝灾害...

    时间:07-03
  • 军营观察丨把课堂搬到训练一线

      甲板上迎来一堂课  解放军报记者 李 琳 通讯员 李高健 肖文光 刘任丰  没想到,教育课还可以这样上。  夏日,记者在海军可可西里湖舰看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学员王其坤,驾驶舰载直升机稳稳落在甲板着舰标志区。一旁休息室里,基地某团飞行大队教导员蔡明明带着新学员现场观摩着舰考核...

    时间:07-03
  • “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主任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亚欧大陆是地区国家共同的家园,维护亚欧大陆和平与发展是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共同期盼,上海合作组织为此肩负...

    时间:07-03
  • “上合组织将充满自信地向前迈出新步伐”

      “上合组织将充满自信地向前迈出新步伐”  ——访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波塔片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4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就上合组织发展作出规划。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弗拉基米尔·波塔片科日前...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