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内蒙古赤峰:党建引领,产业花开

2023-07-02 11:50:59

来源:人民论坛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和小庙子村,感受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近年来,赤峰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把产业振兴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红色引擎”,让一个个村庄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

  马鞍山村:“小产业”蹚出了“致富路”

  马鞍山村是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子而得名。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志通过外出考察比对,发现马鞍山村一带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病虫害少,特别适合山葡萄生长。于是,马鞍山村先后引进双红、左优红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产出的山葡萄不仅色泽好、糖分足,而且营养价值高,很快就带动村民生活好转起来。特别是在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后,全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夯实发展底色,走上了“绿富同兴”的发展新路。

  “自从我们村支部带领大家一起种山葡萄,日子就开始一点一点好了起来,现在我们家仅靠种植山葡萄这一块每年就有3万元的收入,再加上红色讲解员、失地保险这两块收入,一年能超过7万元,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儿!”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开心地说。

  马鞍山村的致富路,是随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走出来的。近年来,村里积极发展山葡萄传统优势产业,并成立了以党建联合体为主导、龙头企业为重点、合作社为纽带、村民广泛参与的马鞍山村党建引领山葡萄产业发展共同体,做到产业共谋、活动共促、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全面打通了山葡萄种植、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业附加值,而且形成了党建与产业的“互促双强”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之路。如今,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亩均收益超4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近1.8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鞍山村另一个主导产业就是旅游业,全村依托本地山葡萄产业、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在现有的游客接待中心、红酒庄园接待中心及汽车营地基础上,以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集中建设马鞍山文化旅游教育研学基地,基地涵盖了建设“博文”公共文化服务类、“优学”教育研学类、“乐享”文化休闲类、“美宿”精致度假类、“趣游”健康运动类五类主题产品,将马鞍山打造成为集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串成了一条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优质旅游线路。同时,马鞍山村还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现在全村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7万人次,每家年收入约25万元。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也让水果、山货等农副产品销量大增,真正实现了产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小庙子村:“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这几年小庙子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上了幸福小康路!”说起小庙子村的变化,村书记赵会杰难掩激动之情。

  小庙子村地处燕山余脉凤凰山脚下,过去生产生活条件差,耕种模式落后,是典型“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穷山沟。自2018年以来,小庙子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全村百姓以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桔梗、党参、沙参等中草药产业,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2020年初,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赤峰宏都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三变”改革,推出“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党员+农户+脱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全村村民进一步改变种植模式、改进种植技术,让村里过去的弃耕地、山坡地都成为“聚宝盆”。

  如今,小庙子村中药材种植品种20余种,面积达到3000亩,土地收益从过去每亩5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每亩近5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17000元。

  村里有钱了,能办的事情也就更多了,小庙子村先后实施安装路灯、新修通组水泥路、修建过水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民生项目20余个,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并组建“妇女之家”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和广场舞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还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小康村”。

  “赤峰市将继续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线,以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为重点,探索组织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新机制,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乡村高质量发展。”赤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彭立新说。(作者:魏乐 邱占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我们深刻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考古学视角,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略作阐释。 ...

    时间:07-03
  • 闻玉梅:为了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学人小传  闻玉梅,湖北浠水人,1934年出生于北京。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历任上医大微生物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主编《...

    时间:07-03
  • 遇见你丨圆梦!迟到72年的初见 以初心守护不变信仰

      七一前夕,江西永新县83岁的贺常媛老人跨越1600多公里进京圆了自己的梦,终于看到了自己爷爷的入党誓词。72年前,江西永新农民贺页朵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入党誓词上交给了国家,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也是中国共产党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这份入党誓词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爷爷的这份入党誓词对孙女贺常媛...

    时间:07-03
  • 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呈现“价降、量升、质优”态势

      7月1日起,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在河南、江西、河北等多地陆续落地实施,39种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近日,河南郑州市民李蔷的女儿发高烧,家人带她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确诊是甲型流感后,医生给她开了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  贝贝妈妈 李蔷...

    时间:07-03
  • 通过新镜头观察星系 首张银河系“幽灵粒子”肖像生成

      【总编辑圈点】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从可见星光到无线电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通过银河系发出的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来观察它。科学家们现在通过确定数千个中微子的银河起源,揭示了银河系的独特图像。基于中微子的银河系图像,是第一张由物质粒子而不是...

    时间:07-03
  • 跨越“地球裂缝”挑战世界极限 探访贵州花江峡谷大桥

      跨越“地球裂缝” 挑战世界极限  探访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  作者: 萧子静 刘叶琳 万国权  炎炎夏日,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上,六安高速(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正酣,大桥6号主塔已封顶,5号主塔正在加紧建设中。  数台塔式...

    时间:07-03
  • 天津纠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解决群众就医难

      天津持续纠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解决群众就医难  本报记者 薛阳  本期看点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要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群众身...

    时间:07-03
  • 总量连续两年止减回增 全国耕地总面积达到19.14亿亩

      总量连续两年止减回增 总面积达到19.14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本报记者 王雅婧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要求各地在经济发展中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要求、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等,坚决防止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中发生...

    时间:07-03
  • 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 确保惠农资金用足用好用到位

      金额大、名目多、涉及面宽……纪检监察机关统筹力量强化监督  确保惠农资金用足用好用到位  本报记者 管筱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确保各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安全管理、及时足额发放,将其用足用好用到位,是落实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关乎全面...

    时间:07-03
  • 我国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北方高温多次叠加实属罕见

      我国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北方高温多次叠加实属罕见 华北黄淮等地还将迎来多次高温天气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