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首航

2023-06-30 21:57: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哈尔滨6月30日电 (朱虹)6月30日,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在烟台蓬莱港交付并首航,这艘船创造了从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环境智能态势感知及重构、到船舶及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个方面的国内第一。”海豚1”将从蓬莱驶往青岛,沿途开展船舶设备性能指标验证、自主航行及作业、数字孪生系统虚实交互等一系列船舶智能化水平和能力的试验。

  ”海豚1”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联合校外多家业内优势单位和校内多个涉船海学院自主研发,船长25米,排水量100吨,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项目负责人夏桂华教授介绍:“船上安装了团队最新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全景128线/2海里激光雷达、360度全景红外视觉系统、360度高视距全景可见光视觉系统、声号识别设备等,可在2海里距离,精确识别水面以上0.5米微小目标,安装了多个‘视力、听力’超强的‘眼睛’和‘耳朵’,并集成安装了固态雷达、GNSS-R海浪监测设备等船舶航行态势智能感知系统。

  耳朵、眼睛多了,怎么做到不会互相影响干扰,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夏桂华教授介绍,团队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多源信息融合与协同探测技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为船舶提供航行环境变化的三维重构数字化场景,为该船在雨天、雾天、黑夜等不利条件航行,仍能耳聪目明、安全航行、高效作业。

  “海豚1”同时具有超高智商,既可做到“人在岸上开,船在海上行”远程操控驾驶,又可无人驾驶自主航行。该船装备了我国第一套船舶数字孪生系统,首次建立了船舶数字建模、模型迭代进化、虚实实时交互、在线离线共生、船岸镜像等船舶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不论是在几百公里外的青岛、还是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智能船远程操控中心均可进行远程操控。基于船岸共享的健康管理软件平台,可以实时精准为船舶发动机、推进系统、导航系统等各“器官”进行健康体检和“把脉问诊”。

  “我们要打造一座海上的流动实验室,为学校和中国智能船舶和船舶数字孪生技术推进迭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打通技术与应用最后一公里。”夏桂华介绍,该船解决了船舶总体、动力、电力、推进、导航、操控、船岸等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在工信部、科技部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等相关科研项目支持和资助下,委托烟台中柏京鲁船业公司历时3年建造完成。

  “海豚1”依托哈工程建校70年来船海学科技术的雄厚积累,是学校所产生的船海领域10多项“共和国第一”的集大成“顶配”之作。该船装备了被业界称为“定海神针”的哈工程研发的我国第一套船舶动力定位(DP)系统,可以让船在4到5级海况下纹丝不动地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完成相关作业任务;还装备了学校研发的我国第一套光纤惯导系统、北斗船用导航系统、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为水下无人潜器提供水下、水面、空中立体式、全方位导航定位。水声技术试验最怕噪音,为了满足哈工程“王牌”技术水声工程的海上实验,”海豚1”所采用的混合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在增强船舶经济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本船噪声,并配备了综合信息系统,为船舶智能系统、设备和传感器海上试验提供信息接口。

  “海豚1”得名于高智商的“海上精灵”海豚。谈起未来的计划,夏桂华教授表示团队还计划为”海豚1”配备无人机和水下潜器,进行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的跨域协同探测。(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非合作的路越走越宽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非经贸博览会”)刚刚开始,马五立就在展位上摆满了他的画作,彩色象鼻、跃升起的海豚,一幅幅油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非洲之美。马五立是一名西非加纳青年画家,他在北京读书,在中国待了十年,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名字。  ...

    时间:07-01
  • 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社论)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二周年  潮涌东方起宏图,百年大党正青春。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踔厉奋发守初心,笃行不怠担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山河为证,岁...

    时间:07-01
  • 潘功胜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中新网7月1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时间:07-01
  • 新华社评论员: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勇毅前行——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新华社评论员  历史的卷轴,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阔步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6月28日拍摄的“井冈红旗”雕塑(无人机...

    时间:07-01
  • 总书记“公开课”|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能力的培养。他...

    时间:07-01
  • 文明的坐标|“阆苑仙境”阆中古城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古诗中描绘的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千百年来,山水城相依相融,天地人和谐共生。“诗圣”杜甫曾感叹“阆州城南天下稀”,其中的城南就是《辞海》中解释的唐代阆苑,它至今保留着中天楼、华光楼、滕...

    时间:07-01
  • 新时代先锋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学与...

    时间:07-01
  • 乡村之美|小厕所 大民生

      【编者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

    时间:07-01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向美国总统拜登递交国书

      中新网7月1日电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谢锋递交国书。拜登总统欢迎谢大使履新,并就中美关系与谢大使进行交谈。  谢锋表示,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第十二任特命全权大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去年11月,习近平主...

    时间:07-01
  • 首个人类胚胎模型意味着什么?

      发于2023.7.3总第109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杨智杰  当地时间6月14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上,剑桥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马格达雷娜·泽尼克-格茨宣布了其团队近期的研究成果。她表示,其团队创建了全世界首个具备羊膜和生殖细胞的人类胚胎模型,并发布...

    时间:07-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