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蓝天保卫战十年,中国画出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

2023-06-29 06:15: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蓝天保卫战十年,大气治理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

  2013年9月,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界简称“大气十条”)启动,这是我国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个目标在当时被认为是需要付出超常规努力才能实现的。

  十年间,我国画出一条全球大气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的曲线。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曾回忆说,“这十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不断摸清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是其中的重要一笔。

  如今,人们可实时查询PM2.5和臭氧8小时指标,这两项指标是在2012年2月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新增的。2011年,“灰霾”频发,PM2.5进入我国公众视野。在那之前,尽管有科技工作者对包括PM2.5在内的污染物进行过研究,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灰霾”,并没有一个定论。

  许多科研团队试图摸清“病因”,开出“药方”。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看来,这需要一次次的科学测试来验证。

  以燃煤锅炉为例,首先测出锅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燃烧一吨煤能排放多少污染物,再分析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有多大,值不值得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结果证明,散煤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污染源。柴发合说,早期的散煤治理措施还不是“煤改气”“煤改电”,而是提倡“好楼用好煤”,选用清洁煤、节能锅炉等方式,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但给一个家庭的燃气设备加装众多污染控制设施并不现实。

  随着研究深入,科研人员对散煤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柴发合表示,国家从京津冀等地开始给一些城市提供的散煤治理资金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指导下,近年来,北京市完成了1.5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近70万户居民“煤改清洁能源”,现在的北京基本无燃煤锅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在全国,燃煤锅炉由2013年的52万台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10万台,减少煤炭消耗量4亿吨。许多农村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

  在柴发合看来,“大气十条”执行前,每年PM10的下降幅度也只有1%-2%,要让京津冀细颗粒物浓度5年下降25%左右,不付出3-5倍的努力,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

  这套“组合拳”式的治理方案覆盖机动车污染治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减排考核等多个领域。很多机制都要重新建立,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也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但在当时,国内针对PM2.5来源解析的基础工作还较薄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曾回忆,由于那时的北京PM2.5浓度高于欧美国家,引用国外设备监测数据并不准确,经验很难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初期的研究方案直接移植PM10源解析技术体系。但由于两者污染特征差异大,采样器内的PM2.5滤膜被细颗粒物堵死,样品采集失败。

  刘保献带领团队继续研究,剖析污染物的微观组分、进行化学分析、模型计算,通过两年的研究攻关,最终研发出PM2.5中200余种化合物监测方法。

  2014年,北京首次发布PM2.5源解析研究结果,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PM2.5源解析报告的城市。

  但在2014年、2015年,甚至“大气十条”即将收官的2016年秋冬季,北京依然频频拉响红色警报。有人质疑说,你们的治理方向错了。

  “大气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张昊龙亲历当年一线工作,曾任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处处长。

  他表示,那几年,他们逐步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化工业产业升级、淘汰小锅炉等工作,但努力的红利还没有到来。

  除了本地的污染源,探明跨区域影响也是分析污染成因的一大重点。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原环保部牵头,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9月,成立多部门协作的大气攻关领导小组,以“1+X”模式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聚集200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协同攻关。

  一支专攻大气污染治理的科研“国家队”正式组建。其后3年,有295家科研单位、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科技工作者加入进来。

  在柴发合看来,“这种攻关模式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研究,变成了一个整合国内最高业务水平的研究者共同解决问题的举国体制”。

  实际上,在此之前,聚焦某地或某时的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已有不少。柴发合指出,大家所采用的方法有其优点,也有局限性,没有形成对污染成因的统一认识。

  “因此,这次联合攻关利用立体观测、实验室模拟、数字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研究体系,解析整个污染成因。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发表意见,达成共识,这是很难得的。认识统一后,措施也就精准了。”柴发合说。

  还原蓝天的拼图逐渐清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设有源解析工作组,成立当年,就布设采样点,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

  源解析包括区域来源和行业来源,即在区域角度,分析“2+26”城市的污染相互影响作用,发现污染物的传输通道,对制定秋冬季“2+26”城市的联防联控措施提供支持;在行业角度,分析哪一种污染排放源对PM2.5污染起主导作用,贡献量是多少,为各城市对各行业污染源减排的精准施策提供支持。

  柴发合介绍,如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摸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建立了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动态排放清单,查明了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另一个创新是,建立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机制,对“2+26”每个城市进行科技帮扶,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想法,没办法”的难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应用高度融合,全面支撑了“大气十条”的收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国家和区域科学决策和精准治污,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示范。

  一系列举措在多领域综合施策。

  能源发展“绿肥黑瘦”。目前,全国能源消费增量中近2/3来自清洁能源,10年来,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由67.4%下降到56.2%。

  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分类淘汰“散乱污”企业及集群6.2万余家,淘汰达标无望的企业,同步培育先进标杆企业,大幅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有10.6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

  运输领域实现绿色转型。2017年多部门联合停止环渤海港口接收汽运煤集港,改由铁路运煤,拉开“公转铁”序幕。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

  28.7万家污染源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其中12.2万家按行业逐一进行环保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数据显示,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13-2022年,我国GDP增长69%,而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

  新的攻坚阶段,仍有“硬骨头”要啃。

  近两年,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第二大因素,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臭氧甚至已跃升为首要影响因素。许多专家表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和难点。

  空气质量反弹的压力再度袭来。刘炳江表示,今年经济全面恢复,污染物排放增量增大在预料之中。此外,今年秋冬季气候形势预计不利于污染扩散,需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信心还是有的”。

  (本文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29日 09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毛宁:中国政府一贯支持中美民间交往,也希望美方积极顺应中美两国人民意愿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昨日,“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发言人能否介绍相关情况?中...

    时间:06-29
  • 六市法院签署东江流域保护协议

      六市法院签署东江流域保护协议  共同保护万千粤港居民的“生命之水”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奕镇、通讯员朱小巧报道:为服务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6月26日,广东省东江流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启动仪式在河源举办。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惠州、东莞六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东江流域环资司...

    时间:06-29
  • 我国首列时速80公里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在广州亮相

      6月29日上午,由广州地铁集团与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共同研制的时速80公里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在广州发布,将在广州地铁投入运营。该列车全面采用中国标准,应用自主化攻关部件,完成试验验证,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水平步入崭新阶段。  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是以中国标准为主导,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

    时间:06-29
  • 中方谈新西兰总理访华:这是一次增进理解之旅、深化互信之旅、拓展合作之旅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李京泽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即将结束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我们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同希普金斯举行了会见会谈,双方发表了关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签署了农业、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多项...

    时间:06-29
  • 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强行上架镜电视惹争议 民进党当局被批将黑手伸入独立机关

      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28日审议通过镜电视上架有线电视86频道及董监事变更案,引发岛内热议。侯友宜竞选工作室29日表示,“通讯传播委员会”趁着台法务部门休会时强行让镜电视上架,规避监督,坐实民进党当局的施政就是全台最大黑箱,民进党“府”“院”党直...

    时间:06-29
  • 续写鼓岭故事 推动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美人民深厚友谊注入信心和力量

      新华社福州6月28日电 题:续写鼓岭故事 推动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美人民深厚友谊注入信心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朱超、李慧颖、宓盈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  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向在福建福州举行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鼓励...

    时间:06-29
  • 乡村之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编者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

    时间:06-29
  •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

    时间:06-29
  • 专家学者热议数字时代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前沿探索:数字时代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论坛6月2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幕。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在当今传媒技术发展与全球化趋势下,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当“把握”三方面资源——未来想象力、历史思辨力、全球胜任力。  ...

    时间:06-29
  • 哈萨克斯坦媒体人走进乌鲁木齐:如同雪莲花一样充满朝气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9日电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邀请,哈萨克斯坦媒体参访团于6月25日至27日走进乌鲁木齐,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新疆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等地,用镜头记录新疆首府的活力与风采。  站在陆港区,感受新疆经济发展活力  乌鲁木齐是亚...

    时间:06-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