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光明论坛】“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

2023-06-26 19:05:45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了“千万工程”。这项工程从浙江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全面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经过整整20年的升级迭代,“千万工程”已经从最初兴于一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

  “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表明,必须将满足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1世纪初,浙江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逐渐宽裕,但农村地区在村庄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同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变化规律,从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高度出发,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推动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千万工程”的目标定位表明,必须将乡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其目标就是坚持走乡村现代化道路,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千万工程”的实践过程揭示,必须以整体的和自洽的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必须能够协同进化、自成一体。从浙江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过程看,“千万工程”注重保障和强化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坚守粮食生产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千万工程”围绕乡村再价值化这一核心议题,对乡村振兴的四大基本问题——“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生”“业从哪里寻”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个整体推进的、内部自洽的政策体系。在整体推进的政策体系的持续作用下,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成为现实,乡村以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活节奏、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构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留住原有的乡村常住人口并吸引大量来自城镇的新的乡村居民,城乡之间“有差别但无差距”的理想景象正在显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千万工程”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成功实施,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从启动之初“千万工程”就被确定为“书记工程”,明确由“五级书记”共抓共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王道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让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时间:06-27
  • 如何根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这一顽疾?专家这样建议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向来会牵动各方神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应当看到,近年来,食品安全有关监管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开展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遏制力度不断加大。然而,有关食品安全事故仍屡屡见诸报端。为确保公众“舌...

    时间:06-27
  • 教育部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管理

      本报讯 记者赵晨熙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

    时间:06-27
  • 我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王国栋)6月25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力)获悉,青海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于日前正式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复,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诞生。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部署和青海省委、...

    时间:06-27
  • 国家药监局:以学促干,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完善“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举办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班,打击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加快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上市,对医药研发企业主动靠前服务,出台“破难题促发展、解民忧办实事”20条工作举措……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时间:06-27
  • 李强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

      中新社天津6月26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6日下午在天津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  李强表示,自由贸易、分工协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一些国家提出的所谓“降依赖”“去风险”,本质上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

    时间:06-26
  • 沙伊是如何和解的?陆慷演讲直面中国外交热点

      中新社雅加达6月26日电 题:沙伊是如何和解的?陆慷演讲直面中国外交热点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听说同学们很关心一个问题:中国是如何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的?”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陆慷在26日的一场演讲中,直面近期他与印尼朋友交谈中经常被问起的这一话题。  三个月前,沙特和伊朗在北京“...

    时间:06-26
  • 19国海外华媒代表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

      中新社长沙6月26日电 (刘曼 付敬懿)“乡村振兴看湖南”——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26日在长沙启动。未来一周,来自马来西亚、日本、巴西、加拿大、法国、南非、美国等19个国家的24位海外华媒代表,将走进湖南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的湖南力量。  今年是“精准扶贫...

    时间:06-26
  • 聚焦数字时代与传统文明 中外嘉宾孔子故里论道人工智能发展

      中新社山东曲阜6月26日电 (记者 沙见龙)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26日在山东曲阜开幕。400余名来自国际组织及全球政企学研各界代表与会,共探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开辟新道路,推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进步。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

    时间:06-26
  • 习言道|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

    时间:06-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