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挺立中国种业自立自强新高地

2023-06-26 07:33:43

来源:人民日报

  26.8万亩的土地,繁育出全国70%以上的新品种——南繁,“中国种子”的摇篮。

  昨日的南繁,是中国传统的“育种基地”。

  多年来,每年冬春,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约7000名农业专家带着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来到海南的三亚、陵水、乐东一带进行繁育,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从南繁“走出去”的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3亿公顷。每年,都有数千万公斤优良种子由南繁基地发往全国各地。

  今天的南繁,已成为自立自强“种业高地”。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南繁考察。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从“基地”变“高地”,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是时代赋予南繁的新使命。

  紧紧攥住中国种子,才能牢牢端好中国饭碗。本报记者深入南繁,看“中国种子”如何生长。

  体制机制创新的种子正萌芽

  踩着泥泞的田埂走进正在建设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只见风吹稻浪,水鸟翩跹。

  “这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占地168.21亩,保存着全球21种野生稻、1.3万份野生稻种质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田间管理员程云连说。据介绍,资源圃建成后,野生稻资源保存能力将达4万份,年鉴定评价1000份以上,年共享利用3000人次以上,有望实现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便捷共享利用。

  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过去由于体制机制障碍,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科研团队、上千名科研人员,在南繁工作期间缺乏科研交流,习惯单兵作战。南繁建设种业创新高地,首先得搭建科研交流、成果共享的平台。

  南繁,种下一颗体制机制创新的种子。

  2019年2月,海南省成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在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推动下,零散力量逐渐整合,科研壁垒不断打通。

  2021年5月,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2023年1月,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主体封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种业创新中心、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等科研基础设施和关键共性平台加快建设。南繁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逐步成形。

  有了平台,还得有企业。截至去年年底,崖州湾科技城累计入驻种业企业114家、涉农类企业939家,其中包括中种集团、九圣禾等知名种企。

  “引企”也“育企”。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是最早入园的企业之一。2019年3月初创时,公司只有资本1000万元,一共10个人。2020年,崖州湾科技城为隆平生物配备了10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和15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三亚市政府又提供了56亩试验田,解决了公司发展的“急难愁盼”。“我们研发出多个抗性优良产品,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人变成100多人,1000万元注册资本变成估值近40亿元。”隆平生物法规总监刘枫说。

  建了平台、聚了企业,怎样将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揭榜挂帅”新举措受到欢迎。

  企业命题、院校揭榜答题、市场评估,不考核论文、不搞繁琐流程、完全以成果论英雄,“揭榜挂帅”大大提升了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效率。自2021年11月以来,种子实验室已经联合企业开展了三期“揭榜挂帅”,累计推出103个课题项目,吸引了来自国内7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科研团队。

  “经由我们的平台,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把分散的科研机构和力量整合起来,把实验室里的‘创新链’与种子企业急需的‘产业链’打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

  产业发展的种子已落籽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自超最近很高兴。今年初,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与中种集团开展联合“揭榜挂帅”,他成功申请到一个和团队研究方向相近的课题,未来一段时间,都不用为科研经费发愁了。

  “企业想培育水稻新品种,我们负责做研究,项目的科研经费一半由实验室提供,一半由企业支付。”李自超笑着说。

  以产业为导向进行科研攻关,引入市场力量提供科研经费。攻关专利归企业所有并进行市场开发推广,攻关团队也能享受成果转化后的分红。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并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海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科研院所及企业力量搭建公共科研平台、打造育种联合攻关的新力量。

  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子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DNA蛋白操作室内,华大基因的研究员羊家俊正处理着几份来自不同科研团队的材料,操作实验仪器进行DNA提取。质谱室、离心机室等实验室里,质谱仪、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科研仪器高效运行。

  记者看到,每台大型仪器前都有本登记册,详细记录着每一次使用的具体情况。据负责仪器维护的赛诺菲公司工程师李锦春介绍,凡是与种子实验室进行科研合作的科研队伍,只要提前在线上系统预约申请、到现场再进行纸质登记备份,就可以自主使用设备。

  “公共服务中心由种子实验室牵头,和企业联合打造,目的是提供一个开放、共享、高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高级实验师赵显峰介绍,“搁以前,所有材料都得寄回内地的实验室分析。几百万元的设备开放公共使用,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过去“老南繁”不敢想的事,如今在这里成了常态。

  成立仅两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发展迅速,如今已拥有了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套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核心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等12个开放共享平台及科研设施已投入使用。20位院士在这里启动了院士创新团队筹建工作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发展,也吸引来一批科创基金。去年,两只种业单一方向产业基金——崖州湾国际南繁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10亿元)、南繁育种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6亿元)落地崖州湾科技城。

  “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南繁正种下大片产业发展的种子。”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林海说。

  环境保障的种子要开花

  前边是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试验田,后边是成片结着棉桃的棉花,一眼望去,南繁服务站(坡田洋)的三层白色小楼在万亩良田中分外显眼。

  站在一块大屏幕前,服务站负责人孙吉先介绍起南繁的智慧管理系统。屏幕上,附近几片田间的土壤、水质、生态气象等实时状态一目了然。依托无人机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平台,服务站实现了天、空、地立体监测,以及智能决策和分类分时智慧管理。

  南繁人不怕苦、不怕累,唯独怕“为地发愁”。如今,有关部门和海南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6.8万亩南繁用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予以重点保护,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云选地”,再通过南繁服务站“云种地”,“育繁推”全流程都有了保障

  “科研院所、企业、大学科研人员只管专心搞科研,我们来当田间地头的大管家。”孙吉先说。

  崖州湾科技城实施大力度人才补贴政策,5年来,已建成可面向市场的安居房5000套、人才公寓1500套。

  “可以说,崖州湾科技城的科研人才现在基本都能够安居乐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说。

  更让中棉所野生棉种质基地负责人刘平开心的是,随他一起来到南繁的女儿,今年可以入读崖州湾城区小学。崖州湾科技城为了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新建成4所幼儿园和多所中小学,同时统筹调配三亚市属学校,提供充足的学位指标。“不发愁了,敢放开手脚干了!”刘平说。

  没了后顾之忧,科研人员干劲十足,成果接连涌现。南繁种下的环境保障的种子,开始开花结果。

  “我们多措并举,打造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最大力度保障知识产权。”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宁如介绍,“每一份种子,都记录有DNA身份信息,拥有自己的‘身份证’。科技城首创种质资源DNA身份信息第三方分子检测鉴定和第三方存证业务。首单植物新品种‘丹霞红’梨的交易价格达2200万元。”

  海南自贸港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庭等先后落地崖州湾科技城,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行政管理体制逐步落成。

  如今,一般需要600—1000天完成的种业专利申请,在科技城只需要50—90天。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全国平均的9个月缩短至15天,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由全国平均的8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左右……

  “未来,不仅要让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还要逐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产研对接。”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部部长陈浩告诉记者。

  人才发展的种子在播撒

  南繁发展,关键在人。

  5月13日,崖州湾科技城举办引进人才证书颁发仪式,向认定的41名科技城引进人才代表颁发人才证书。目前,崖州湾科技城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656人,已兑现科技城引进人才奖励1.1亿元。

  “引才”也“育才”。国内13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正与海南合作在崖州湾科技城培养研究生,设置专业90余个。目前园区在培硕博研究生3299名,其中“海南专项”政策培养的研究生2955名。“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很难有现在的科研机会。”曹晓风院士团队的博士生刘成立表示。

  在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的南繁基地,记者遇见了负责人袁世峰。据他介绍,基地的287亩高标准综合试验田里种满了大豆、水稻、葡萄等作物。如今基地正在进行特色葡萄的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希望能带动当地农户致富增收。

  “把科学种植的方法交给农户,培育出更多技术能手,授人以渔。”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爱良表示。

  新方法,农户会不会摸不清产量,不乐意种?

  “我们开培训课,种给他们看。”姜爱良说。

  人才兴,带动产业兴、推动南繁兴。

  在南繁基地,专门划出了5040亩地建设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由海垦南繁产业集团负责管理。最近,他们把“分店”开到了邻近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4月13日,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开园试运营。走进园区,可以见到口感绵软、味道香甜的冰淇淋果,手指大小、味道酸甜可口的柠檬……据了解,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万亩,总投资约34亿元。目前已种植数百个品种的植物,引进上百个世界同纬度地区新奇特优水果品种。

  “立足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就能不断挖掘南繁的产业溢出效应。”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高举廷说,“我们要继续发展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海南水域温暖,水产也能“南繁”。5月5日,一艘装载有100万尾金鲳鱼鱼苗的渔船从海南陵水新村港起航,前往马来西亚。“我们繁育的鱼苗产量高、肉质好、抗病力强,不光在国内受欢迎,还远销东南亚。”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李伟说。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海水鱼类种质资源库,研发出‘虎龙杂交斑’等多个国审水产新品种。”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赵广文介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南繁基地正发展为全要素支撑有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新业态新经济繁荣发展的“种业高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个崭新的南繁,正加快孕育“中国种子”的未来。

  本报记者 孙海天 赵展慧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6日  第 07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内蒙古亮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绩单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奥蓝)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民政厅负责同志围绕“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情况。当谈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相关工作时,内蒙古民政厅用数据说话,亮出近年来的工作成效。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动社会救助提...

    时间:06-26
  • 毒海摆渡人

      陆海东,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与吸毒者打了26年交道。  一名长期从事基层戒毒工作的民警会看到什么?肉身痛苦、信仰迷失、人生崩塌、家庭破碎……这些年,陆海东看过太多太多人生的黑暗面,但他始终坚信,这世上有一些东西会令你痛不欲生,也有一些东西能把你治愈。  “与吸毒者打交道,不光是帮他们...

    时间:06-26
  • 时政微观察丨“千万工程”何以深得民心?

      如果把视线拉回到20年前的浙江,安吉县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联合国的领奖台上;开化县金星村的老百姓不会相信“空气也能卖钱”;淳安县下姜村不会坚定写下“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  将之江大地上这些“不敢想”变成现实的,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和倡导的...

    时间:06-26
  • 外交部:中方支持俄罗斯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发展繁荣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瓦格纳事件相关问题提问。  毛宁:瓦格纳集团事件是俄罗斯的内政。作为友好邻邦和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方支持也相信俄罗斯能够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发展繁荣。中俄各层级保持着密切良好的沟通。(完)...

    时间:06-26
  • 中方:美国应当立即停止将溯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张蔚然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根据美总统拜登3月签署的“2023年新冠病毒起源法案”,美情报部门于6月23日解密并公开病毒溯源相关信息,关注武汉病毒所与新冠病毒起源的潜在联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中方在新冠病毒溯...

    时间:06-26
  • 台湾中药缺货:诊所“以药易药” 逾三成中药材价格上涨

      中新社台北6月26日电 台湾缺药危机持续多年,新冠疫情后不仅缺西药,中药也面临缺货。台湾《中国时报》26日刊文指出,近两年使用中医药的台湾民众数量增长45%,导致药厂产线供不应求,各诊所“以药易药”支撑,中药材价格也应声而涨。  报道援引台湾中医师公会全联会数据指出,疫情前台湾看中医人数约为560...

    时间:06-26
  • 学习时节|“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治理毒品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禁毒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将全民禁毒提升至新高...

    时间:06-26
  • 中国最高法:通过国际物流寄递、陆路绕道或者海上走私毒品情况加剧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时逢国际禁毒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6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中国毒品犯罪形势特点,包括源头性毒品犯罪呈现的新态势。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五庭庭长李睿懿在会上说,国内规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重点省份制毒活动持续大幅萎缩,制毒犯罪逐渐...

    时间:06-26
  • 最高检发布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6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毒品的获取难度大增,一些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相关案件量快速增长。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

    时间:06-26
  •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新网福州6月26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省纪委监委26日通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福建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官方简历显示,陈辉,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福建古田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1月至2...

    时间:06-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