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千万工程”启示录之二:融合之路,城与乡双向奔赴

2023-06-21 13:04:48

来源:潮新闻

  早上6时,首班101路公交车迎着朝阳,从嘉兴市区大新路站准时发车。全程约60分钟,经南湖景区、中央公园,驶向余新、凤桥等镇村。

  “以前我们挑着担子,坐公交去城里卖桃。现在城里人坐公交进村赏花、采摘、吃农家乐。”水蜜桃成熟季,紧邻101路三星村站的种植园里,村民应华兴喜气洋洋接待着一拨拨客人。

  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一章。20年来,以统筹城乡兴“三农”为导向,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眼下,农村“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30分钟公共服务圈”等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均衡水平领跑全国。

  今年初,浙江部署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一步将“城”与“乡”放到一起谋划、一体推进。经历了华丽蝶变的广袤乡村,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吗?“千万工程”如何重塑城乡关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浙江如何跑出城乡融合发展新速度?近日,我们来到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最小的设区市嘉兴,触摸城乡互动的脉搏。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153060,蹲点期间,嘉兴人对一组数字津津乐道——

  15分钟内,所有镇村可上高速;30分钟内,直达各县(市、区)中心;60分钟内,市中心与周边城市互通。

  从城乡路网密度,看出城乡融合进度。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建华说,2004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来,当地推动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统筹养老、医疗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距市区15公里。以前,1960名村民做梦都想住进城里。如今,大家说:“给钱都不愿搬。”

  柏油路直通村口,商超开进村里,图书馆就在党群服务中心2楼,还建了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村党总支书记张秋生感慨。

  说到底,城乡发展失序,根源在于过往的“重城轻乡”理念。能否融合发展,关键看能否重塑城乡关系。

  “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的“牛鼻子”工程,坚持农村和城市地位平等,历史性地改变了城市建设政府出资、农村建设村民和集体自筹的传统,走出了建设新农村与推动城镇化矛盾的误区,也改写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有乡无、城多乡少、城高乡低”二元对立格局。

  不仅从根本上重塑理念,推动城乡无缝对接,浙江还从制度上撕开口子,拉平城乡待遇差。

  曾经,一纸户籍代表身份,造成教育、就业等资源和福利的城乡差别。2008年,嘉兴实施新政,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划分,户口上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居民”;2013年开始,德清启动户籍制度配套改革,逐一消除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政策的城乡差异……

  摸清农民想什么、农村缺什么,系统摆布城乡关系,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这一来自“千万工程”的启示,今天依然可以指引我们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

  更难得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并轨之时,浙江没有把农村变城市,而是在体现乡村风貌、注意乡土味道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这是20年来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重要原则。

  乍看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有咖啡馆,有沥青村道,有智能垃圾分类驿站,现代气息十足。深入其间,又能发现桃花岛景点打造遵循自然肌理,粉墙黛瓦的民居沿村落地形勾勒,小桥流水鲜花环绕,一派浙北田园风光。村党委书记李正峰说:“望得见风景,看得见乡愁,乡村是农民的美好家园,也是城市的美丽花园。”

  事实上,正因乡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保留,在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农村全面发展迎来了契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窗口。

  盘活乡村价值

  告别火炬村,我们来到秀洲油车港镇胜丰村。这里有江南典型的漾塘湿地,还汇聚了糖糕版雕刻技艺、造船技艺、农民画等三项非遗。

  近年来,当地挖掘自然人文优势,打造西千亩荡、糖糕馆等景点,结合养鱼、种菱农耕方式,开辟生态园区、直播基地等。眼下,胜丰村成了周边市民休闲游玩首选,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592元。

  “城乡融合,不只以城带乡,还要以乡促城、城乡互补。”邓建华说,其中关键是盘活农村的“有”,让每寸土地、每处山水充满魅力,并显示出真正价值,进而改变农村被辐射、被输血的命运,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践表明,浙江不仅善用体制机制,比如宅基地“三权分置”、GEP核算等改革,赋予乡村资源与城市资源同等权益,还能尊重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优势,打开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通道。

  义乌城西街道五一村敲响了宅基地资格权跨村竞拍第一槌。村里通过公开拍卖,“售出”3500平方米宅基地资格权。市域内31户农村居民以每平方米3.29万元均价竞得,享受宅基地建房、抵押等权能。何有银等村民自愿退出部分宅基地资格权,获得不菲收入。

  放眼浙江,从宅基地竞拍,到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从闲置农房产权质押,到林业碳汇收储交易,一个个创新之举,让农村资源从“死权”变“活权”、从“死价”变“活价”,助力“同权同价同责”的城乡统一市场构建,也为民宿、文旅等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以绍兴闲置农房盘活为例,目前累计引入社会资本119亿余元。

  得益于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的存在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享受型生活需求,“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在浙江变为现实。

  当前,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过程中,浙江各地还在持续创新激活乡村价值的方式。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强村公司、“两山”合作社等,让农村成为市场主体,拥有了更大能量。

  海宁盐官镇桃园村里,强村公司收储土地、完善设施,浙江塔莎园艺有限公司“拎包入住”,资源盘活效率大大提升。村党委书记金正华说,未来,伴随人才、技术、数据等发展要素“下沉”,农村特色资源“上行”,城乡关系将更密切,互相依赖、互为市场、共生共荣。

  用好系统观念

  办好农村的事,不能局限于农村,要把农村和城市看作有机整体,统筹协调、系统推进。这是20年来浙江推进“千万工程”得出的经验。

  以完善医疗服务为例,2021年海盐创新医共体建设,除了打造87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家县级医院结对,还建立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人才等全域共享。眼下,海盐县域就诊率突破90%,入选2022年度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优秀案例。

  把城乡当成“一盘棋”规划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时,浙江十分注重多目标平衡,打出“组合拳”,塑造大变革。

  秀洲农房改造集聚,火炬村是试点。建设安置小区时,当地同步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创新进城农民登记备案制度、发展乡村产业。村民不仅能就近就地就业,还保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份分红等权益。眼下,98%农户自愿“上楼”、集中居住,实现了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当前,从浙江到全国,明确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从城市化,到城镇化,再到新型城镇化,透露城乡发展战略的不断转型。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县镇村关系进行系统梳理,要进一步做强县城,发挥聚集、辐射、带动作用。

  这些领域,浙江各地已有探索。比如安吉,衔接美丽县城、风情小镇、景区村庄规划,打造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风景带,形成众星拱月、星罗棋布的全域美丽格局。

  还有平湖,以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支点,陆续招引200多个涉农主体,集聚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了传统种养单一模式向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升级,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各类资源如何在县域配置放大、向乡村顺畅流动带来启示。

  城与乡,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融合”二字,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站在高起点上,重塑城乡关系,畅通城乡循环,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浙江翻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的篇章。(潮新闻 记者 沈晶晶 谢丹颖 王雨红)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应急管理部等会商调度端午节及梅雨期防汛工作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6月2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会商研判端午节及梅雨期汛情发展趋势,视频连线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防办,研究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会商分析,近期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和西南...

    时间:06-21
  • 东西问|郑承志:中国龙舟运动何以风靡全球?

      中新社宜昌6月21日电 题:中国龙舟运动何以风靡全球?  ——专访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承志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又到一年端午时,世界各地的龙舟陆续“出水”。  龙舟运动为何传承千年依然兴盛?它如何逐步走向世界?龙舟文化又如何融入西方运动文化中?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

    时间:06-21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人社部网站21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吴秀章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时间:06-21
  • 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将访华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将于6月24日至30日访问中国。(完)...

    时间:06-21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高温黄色预警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6月21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6月21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6月21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6月21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21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时间:06-21
  • 农业农村部派出专家组指导南方早稻主产省积极应对暴雨高温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1日消息,6月中下旬以来,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是产量形成最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江南大部、华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大暴雨,可能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早稻遭受“雨洗禾花”和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针对降雨、高温、扬花“三碰头”,农...

    时间:06-21
  • 台胞闽北包粽子庆端午

      中新网南平6月21日电 (张丽君 谢文洁 蔡东京)两岸一家亲,共叙端午情。6月21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台港澳办、建阳区台港澳办组织在闽北的台胞开展“浓情五月天 粽香飘两岸”庆端午活动,一起包粽子、赏民俗。  此次活动在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十八里铺春园庄农场开展,台胞们看鸵鸟、赏茶山、走浮桥、...

    时间:06-21
  • 说文解词|从“为政以德”里品中华民族智慧之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时间:06-21
  •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微视频 | 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本期金句】  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期领学人】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旧县街道母岭村书记助理、选调生 浙江大学研究生 杨淑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

    时间:06-21
  • 共青团5年内帮助超35万大学生就业

      共青团5年内帮助超35万大学生就业——  就业困难大学生 身边有群热心人  6月17日,毕业典礼刚结束,扬州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23届研究生高淑慧,就坐上了驶向新疆的火车。这个江南姑娘,在两次奔赴西部支教后,决定扎根边疆,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  同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王佳奇也...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