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3-06-20 15:13:05

来源:人民日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月份刚发了通知,养老金又要上涨了,日子越过越美,晚年生活更有保障!”72岁的山东省东营市退休职工王欣笑得开怀。

  “今年3月起,使用的靶向药价格降了60%,还进了医保,每个月治疗费大幅下降,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重庆市南岸区的患者孙先生说。

  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政策温暖直抵人心。

  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我国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就业基本盘总体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抓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没想到,招聘会直接开到了家门口!”正值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应届毕业生黑晨瑞很欣喜。陕西省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黑晨瑞正是参加这场社区招聘会,成功入职一家财税公司。

  西安居民陈熙也顺利上岗。“快40岁了,还好找工作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走进小区附近的“就业工作驿站”,递交了求职简历。不到一周,雁塔区人社部门就派出职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帮她找到一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社保齐全、收入稳定,还能兼顾家庭,我非常满意。”陈熙说。

  各地各部门切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以更大力度支持重点群体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青年提升就业能力;着眼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累计发布岗位3800万个;聚焦脱贫人员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一季度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074万人……

  ——强支撑,加强助企稳岗举措。

  江西省兆驰光电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200多名员工紧张有序工作。“政策‘组合拳’及时给力,帮助我们稳岗扩岗。一年多来,公司非但没有裁员,还扩招了70人。”人事部经理徐文华介绍,去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3000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90多万元,同时缓缴失业保险费用约12万元,有效减轻了用工成本。“今年业绩回升,新订单快速增长,我们打算再扩招上百名员工。”徐文华信心满满。

  继续落实助企纾困、稳岗拓岗各项举措,“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全面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将就业政策、用工指导、招聘活动等送进企业;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预计年均为企业减负1800亿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3年底……当前,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直补快办”进一步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优服务,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多亏有建筑零工市场,我才干得这么踏实。”江苏苏州的一处物流园建筑工地,刚上岗2个月的瓦工杨斌山忙个不停。苏州建筑零工市场是当地首家专业零工市场,为工友们提供免费就业服务。“以前打零工要碰运气,现在使用线上小程序,3天就找到了工作。在线下,零工市场还提供公益理发、技能培训等服务,还有免费住宿区,我家两口子住上了夫妻房。”杨斌山高兴地说。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提升专业化、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继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兜牢底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民生连着民心。增加民生投入,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兜底保障,各地各部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针对困难群体做好社会救济和临时补助,不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多措并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我家是低保边缘户,妻子还得了尿毒症,政府的各项帮扶举措,让我们一家的日子又有了盼头。”浙江嘉兴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村民丁建法感激地说。

  丁建法家的屋顶上,16组光伏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多亏了街道的‘阳光共富’项目,帮助我们筹集了安装光伏设备的大部分资金,现在每个月都有收益,一年算下来能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丁建法说。他妻子作为重病型单列户施保,去年9月开始每月领取1070元的低保金,医保报销额度也提高到80%。加上其他的补贴救助,这个困难家庭逐渐走出困境。

  曹桥街道党委书记蒋伟介绍,街道通过实施“阳光共富”等项目,多方筹集资金,为158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安装了屋顶光伏设备。今年还将继续探索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初夏时节,走进河北秦皇岛昌黎县一家塑料制品厂,37岁的聋哑人秦建和其他十几名残疾人一起,在生产线上忙着制作电子灯等塑料产品。

  “靠自己劳动赚钱,感觉很幸福。”秦建用手语比画着。今年1月,县残联在慰问走访中了解到,秦建很想通过就业融入社会。评估他的身体状态和劳动能力后,县残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秦建有了新工作

  放眼全国,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精准落实,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实施……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将民生底线兜得更牢。

  协同发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今天‘种牙’开始降价,我是瞄着这个日子来的。”4月20日一大早,内蒙古包头市民葛先生来到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种牙。在全国各地,不少患者成为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价格落地的首批受益者。

  种植牙医疗是一个缩影。我国不断健全医保体系,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快医保谈判节奏,推动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今年3月,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执行,目录调整新增的108个谈判和竞价药品中,有105个是近5年上市的新药。

  不只是医保领域。今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上调,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有序运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9.6%、9.0%。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52亿人、2.37亿人、2.89亿人。

  补齐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迈上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哥哥去上学,闹闹也去做‘全能宝贝’啦!”每天早上8点,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曙光社区的小朋友闹闹,都会牵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走进家附近的托育机构——邱县全能宝贝托育早教中心。

  两岁七个月的闹闹,已有3个多月的“托龄”。早教中心里,环境温馨舒适,脚下铺着木地板,墙角处都是软包。教室门口处的小黑板上,写着一周不重样的饭菜和加餐菜单。“这里的老师都很专业,收费也不高,一个月880元,真的是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育儿压力、生活压力。”妈妈王晓星说。

  “一老一幼”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我国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加快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今年以来,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部署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33个城市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出台,规范“家庭托育点”建设……“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不断迈出新步伐。

  顺应高品质生活期待,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家住江苏徐州铜山区铜山街道文沃社区的居民韦广文,最近心情格外好。今年5月,韦广文居住了20多年的老旧小区完成了改造整治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的小区环境脏乱差,现在是三网入地、雨污分流、道路硬化,还建起了休闲广场,停车位也增加了20多个。”韦广文说,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气儿更足了。

  今年全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万个以上,多地加快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送戏下乡、搭建城乡书房。我国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勾勒出一幅高品质生活的民生画卷。

  展望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办细、办好,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本报记者冯华、邱超奕、孙秀艳、史自强)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20日 01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粽香传亲情 两岸青年厦门“沉浸式”体验好家风

      中新网厦门6月20日电 (余琳 郑能灿)20日,两岸青年相聚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莲塘别墅,在这个海沧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中,畅聊两岸家风。  正值端午节前夕,参加活动的两岸青年一起学习包肉粽、做香囊等,更是一起比起了立鸡蛋。包好的粽子由两岸青年共同送给村里的老人家中。  莲塘别墅...

    时间:06-20
  • 福建柘荣:传统文化为桥 促两岸人才交流交往

      中新网宁德6月20日电 (陶雯婷)20日,福建柘荣县台港澳办组织开展端午节柘(荣)台(湾)人才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包粽子、体验端午民俗游戏,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加强柘台两地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  台胞林翠花说,此次活动让在柘台湾人才聚集在一起,现场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更深地体会到“两岸一...

    时间:06-20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浙江杭州开幕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张煜欢)20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浙江杭州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逐梦未来——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作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动漫节回归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并首次在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设立副会场,活动围绕“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

    时间:06-20
  • 粤数字政府科技创新论坛在穗举行 6款数字政府产品亮相

      中新网广州6月20日电 (蔡敏婕 沈逸云)广东省数字政府科技创新发展论坛20日在广州举行。论坛上,实现多个全国首创的6款数字政府科技创新产品重磅发布,“守正创新、万马奔腾”计划同步启动,以科创成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全面数字化发展。  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发...

    时间:06-20
  • 民政部:中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达4万余家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李京泽)6月20日,中国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在北京举办“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 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第四期采访采风活动。记者在活动中获悉,截至目前,中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达4万余家。  在以“建设科技平台,助力科技强国”为主题的活动中,媒体记者近距离接触8家全国性科技...

    时间:06-20
  • 新疆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利枢纽首次泄洪排沙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0日电 (王小军 刘雨珊 阿曼江·阿力甫)盛夏来临,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车尔臣河的上游来水量不断增大,为确保防洪安全,位于车尔臣河出山口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新疆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开闸泄洪排沙。  6月20日,大石门水库...

    时间:06-20
  • 引江补汉三峡夷陵段开工

      中新网宜昌6月20日电 (欧阳宾 杨健 李重庆)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段20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实施后,将把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连接起来。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提高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

    时间:06-20
  • 习书法、赏盛唐古乐,甘肃高校中亚学子关中书院品传统文化

      中新网西安6月20日电 (闫姣 九美旦增)伴着悠悠古乐,陕西西安的关中书院院门缓缓打开。来自甘肃高校的中亚学子,身着汉服,手持团扇,立于“启智树人”匾额之下,静待开启一场学礼仪、习书法、赏古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之旅。  20日,为期三日的“甘肃高校中亚学子西安研学行”接近尾声。30名中亚学...

    时间:06-20
  • 上海将开启多部门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的野生动物保护新局面

      中新网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20日闭幕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方面当日表示,法规生效后,野生动物保护将开启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的大保护新局面。该局将主动会同市场监管...

    时间:06-20
  • 上海浦东新区多种创新尝试健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新网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20日闭幕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健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将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根据“若干规定”,浦东新区将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浦东新区将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

    时间:06-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