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小学加强科学教育工作 :科技创新 强国有我

2023-06-18 10:16:57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如何做宽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怎样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各地各校作出探索。

  课程以探究为重点,激发学生好奇心

  “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红色蓝色的水彩笔,看到这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一节四年级科学课上,授课老师赵家玉准备的这些材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大家先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另外,无论灯泡亮或不亮,都要把具体的线路图画出来。”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兴奋地尝试起来。

  为什么有的灯泡亮了,有的没有呢?仔细观察材料每一部分,有什么发现?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论证猜测,总结规律。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案、学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科学教育的第一步。

  “除了常规的科学课程,学校还建造了创客实验室,设置轮式机器人、无人机等教学项目。开展课后服务,涉及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综合知识学习与探索。”该校校长熊俊民介绍,学生通过场景式、体验式项目学习,收获了许多颇具创意的科技作品。

  在实践中体会科学之美、在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重在实践、激发兴趣是科学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当下,各地各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

  重庆市合川区南滨路小学建设科学实验教室、科创中心、科普主题展厅,组织机器人、科幻画、3D打印、模型制作等兴趣小组,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科技的魅力;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在校园开辟种植区、饲养园、气象站等园地,安装物联网设备,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了解动物习性、观测气象气候……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手脑并用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机会。”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目前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还面临一些瓶颈,比如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重解题、轻解决,课外科普活动缺乏对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等。接下来,要持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增强实验环节,强化以探究为重点的科学教学。

  强化学科横向联系,开展项目式教学

  不久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学生楚铭涛收到了来自法国的获奖证书——巴黎国际发明展银奖。“我利用仿生鸟爪原理和杠杆原理,发明了一款抓握电缆装置的‘鞋套’,方便工人在倾斜的电缆上行走,提高工作效率。”谈及获奖作品,楚铭涛十分感激指导老师陈水章给予的帮助。

  “抓握电缆时的摩擦力还能更大吗?脚底与电缆形成的角度不同,‘鞋套’可以随之改变抓握方向吗?”为了让作品更加完善,陈水章老师提出了新问题,楚铭涛顺着新思路,着手研制“鞋套2.0版本”。陈水章老师谈道,科学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时,要有与学生同步学习的意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科学课程在动手实践、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强调项目式教学、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育人理念,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能灵活运用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要有活跃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活动的组织能力。

  “学校采取‘提升自我+巧借外力’的方式,促进科学教师队伍发展。”长郡芙蓉中学校长夏琴介绍,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专业学习,并以中小学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科技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建立外聘专家工作站,成立了“院士辅导站”,聘请院士为科学导师,实现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教师的常态化指导与培训。

  “科学教育和学科教学紧密相关,建议针对学科教师进行科学教育培训。”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表示,不妨从源头上加强科学教师供给,建强一批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范类专业,优化科学教育等相关专业师范生培养方案,强化学科横向联系,强化教育实践,鼓励学生辅修其他理工科专业或核心课程模块,着重提升师范生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学专任科学教师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35.3%,初高中理科类教师稳中有增。同时,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暑期科学教师培训计划”等重点项目,科学教师的岗位认同、前沿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整合校内外资源,用好社会大课堂

  在陕西省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正在上演。液氮遇温水快速汽化,体积迅速增大,只听“砰”的一声,一朵“氮气云团”缓缓升起。场下的学生们睁大眼睛,感到十分惊喜。

  接下来,“氦气变声”“掌上火焰”等有趣的小实验,引发阵阵掌声。同学们兴致高昂,都想探究科学的神奇。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学校积极拓展科学实践活动。一方面‘请进来’,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技节、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另一方面‘走出去’,组织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该校副校长芦焰介绍。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进西安阎良雏鹰展翅航空文化科普研学基地,切身体验航空科技的魅力。“近距离观察不同类型的飞机、制作飞机航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六年级学生韩明希说,“我最喜欢的是VR(虚拟现实)体验。戴上眼镜以后,我仿佛成了一名机长,操作着复杂的仪表盘,翱翔天空。”

  用好社会大课堂,动员相关单位,共同服务科学实践教育,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各类优质校外场馆建设,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纷纷建立各类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极大丰富了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408座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

  “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不断拓宽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分布散乱、质量良莠不齐、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供需双方对接,让参与方式变“短期”为“常态”,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

  如今,更多科技教育资源正在汇聚。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区域的科普教育专栏,学生可以漫游各地科技馆;教育部联合中科院开展的“院士专家科普教育公开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科学教育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姜博文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张丹峰

本报记者 吴 丹 丁雅诵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秦刚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 6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秦刚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中方对美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本遵循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这...

    时间:06-19
  •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港澳台专线】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中新社福州6月18日电 (记者 闫旭)两岸社区管理联盟18日在福州成立,由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导,福州仓山区金山街道与台湾台北永明社区联合发起成立。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倡导两岸更多社区加入,发动两岸社区民众面对面交流,在加强了解中增...

    时间:06-18
  • 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记者 郭军)“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20周年暨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6月16日至19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50余所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及暨南大学文学院、华文学院师生近2...

    时间:06-18
  • 就近提供照护、诊疗、康复等服务 嵌入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有何不同?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家庭照护床位等措施,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今年四月,北京市嵌入社区的首批十家老年护理中心陆续开诊。与医院和养老院相比,老年护理中心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老...

    时间:06-18
  •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召开 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17日召开。此次大会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推动健康中国传播”为主题,聚焦健康中国行动核心内容,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会议现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司局的领导,对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做了相关解读和展望,以期让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国家未...

    时间:06-18
  • 台胞“登陆”浙江宁波过端午“续乡情”

      中新网宁波6月18日电(记者 林波)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端午将至,浙江宁波举办系列台胞台属端午联谊会,包粽子、做香包、送祝福,让“登陆”台胞感受大陆生活人情味。  近日,在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千年廊桥,30余名台胞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古镇古韵迎端午 两岸民俗‘续乡情’”欢度端午活动。...

    时间:06-18
  • 学习进行时丨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观点系列报道之二: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新华网记者 张芮绮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

    时间:06-18
  • 7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丰富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

    时间:06-18
  • 中美外长在北京会谈

      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  6月18日下午,布林肯抵达钓鱼台国宾馆。随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布林肯访华时表示,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中方将阐明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和关切...

    时间:06-18
  • 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厦门举行 探讨闽台龙狮文化传承

      中新网厦门6月18日电 (叶秋云)18日,舞龙舞狮协会和民间爱好者齐聚,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在厦门集美新地标集美塔拉开帷幕。  龙狮是中华民族图腾和文化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瑞物。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中华民族将龙狮元素与民间武术相结合,变成了一项...

    时间:06-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