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从“群众领袖”到“人民的勤务员”

2023-06-18 08:31:35

来源:央视网

  习仲勋曾嘱咐儿子习近平:“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

  这番话,是父亲对儿子的要求,是两代共产党人间的传承。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向党内同志介绍习仲勋时说:“要选择一位年轻的同志担任西北局书记,就是习仲勋,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出生于民族危亡时刻,这位由农民后代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

  曾和习仲勋从绥德一路赶往延安的美国学者李敦白回忆:“他走到哪里,好像每一个村庄都有认识的人,他碰到这个人说,你婆姨的病好了没有,碰到那个人说,你爸爸的腰疼好了没有。”

  “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一份保存在习仲勋档案中的组织鉴定材料生动反映了习仲勋同群众的鱼水情深。

  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的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是习仲勋说过的话。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2021年9月,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说。

  1943年,习仲勋刚刚就任绥德地委书记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他要求各级干部不当“官”和“老爷”,而是走出“衙门”,深入乡村,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

  在《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册)》(采访实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纪实:“他到过粤东、粤北、粤西、珠江三角洲和海南的许多县、市。很多地方不是一般的基层,是非常贫困的地方。像阳山县的东山、清远县的白湾等自然条件很差的贫困石灰岩山区,他都跑过了。”

  在广东梅县调研时,他戴着草帽,挽起裤腿走在泥土地里。农民见到这么大的领导来,有时候会双手和他握手,习仲勋也会还以双手相握。他对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群众吃饱饭又有零花钱。”

  习远平在一篇回忆父亲习仲勋的文章中写道:“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

  这两大历史使命,围绕的中心都是“人民”,前者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自由,后者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

  正如习远平所说,“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习仲勋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这也深深影响着习近平。

  “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黄土的厚重与雄浑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先后都在陕北这片赤诚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农村插队。

  “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在陕北,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种地、拉煤、挑粪、打坝、挖井、建沼气池……深入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中国社会最基层最真实的一面。

  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习近平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志存高远的情怀。于他而言,这片土地不仅仅是他劳动过的地方,也是他心灵的故乡,这里不仅有朴实的老乡,也有精神的手足。

  多年后,习近平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还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对农民和土地的深深挂念,成为他根植内心深处的动力。“人民”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黄土地生根发芽,也为他此后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走上地方领导岗位。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

  在河北正定,他骑自行车下乡调研,将桌子摆在大街上,现场处理、解答群众问题;在福建宁德,他沿着柴刀砍出的荆棘山路“三进下党”,扑下身子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到任浙江后,他带领省级领导“下访浦江”,主动倾听来访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

  齐心曾在《忆仲勋》一文中这样回忆丈夫习仲勋初到广东工作时的情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这一年盛夏,最怕热的仲勋竟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我心里明白,仲勋是在拼命”。

  父亲,是精神和力量的象征,更是榜样的激励和引领。

  “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始终是习近平与父亲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2012年11月15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

  “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

  万千叮咛,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习仲勋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习仲勋逝世后,齐心亲笔书写的这段话,被镌刻在习仲勋墓园的雕像背面。

  在习仲勋离开的这些年里,齐心与子女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齐心在回忆习仲勋的文章中写道:仲勋在最后的日子里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习仲勋对儿女的影响,润物无声。在那封拜寿信中,习近平言辞恳切,“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纸短情长,言简意深。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回应和期许。

  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从政经历遍及村、县、市(地)、省(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主要岗位。他常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

  2013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坐汽车翻山越岭来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在村民的晒谷场上,面对围坐身边的父老乡亲,他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摆脱绝对贫困的全新探索以此发轫,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在陕西延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江西井冈山,村民拉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总书记说:“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在甘肃省古浪县富民新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

  他把人民放在心中,将承诺落到实处,牢记父亲叮嘱,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农民的儿子”习仲勋依然深深惦念着乡土。

  2000年春夏之交,齐心受习仲勋嘱托,赴陕甘宁老区考察,历时40天,行程4000多公里。回来后,齐心向习仲勋报告了考察的情况。习仲勋表示,想亲自回延安看看!但遗憾的是,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同志与世长辞,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2019年5月,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谈及往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陕北黄土高原。

  一路上,山梁的稻谷沉甸甸,漫山的苹果红彤彤,层层叠叠的梯田、碧波荡漾的水库……在杨家沟革命旧址前,他说:“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

  父子两代人,从“群众领袖”到“人民的勤务员”,一脉相承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初心。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始终是他们共同的牵挂和力量所在。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孙晓媛 蔡纯琳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刘京京

  校 对丨孟利铮 鲁杨 娄郝 宋春燕 梁雅琴 霍筠霞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港澳台专线】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中新社福州6月18日电 (记者 闫旭)两岸社区管理联盟18日在福州成立,由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导,福州仓山区金山街道与台湾台北永明社区联合发起成立。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倡导两岸更多社区加入,发动两岸社区民众面对面交流,在加强了解中增...

    时间:06-18
  • 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记者 郭军)“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20周年暨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6月16日至19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50余所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及暨南大学文学院、华文学院师生近2...

    时间:06-18
  • 就近提供照护、诊疗、康复等服务 嵌入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有何不同?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家庭照护床位等措施,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今年四月,北京市嵌入社区的首批十家老年护理中心陆续开诊。与医院和养老院相比,老年护理中心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老...

    时间:06-18
  •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召开 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17日召开。此次大会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推动健康中国传播”为主题,聚焦健康中国行动核心内容,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会议现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司局的领导,对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做了相关解读和展望,以期让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国家未...

    时间:06-18
  • 台胞“登陆”浙江宁波过端午“续乡情”

      中新网宁波6月18日电(记者 林波)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端午将至,浙江宁波举办系列台胞台属端午联谊会,包粽子、做香包、送祝福,让“登陆”台胞感受大陆生活人情味。  近日,在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千年廊桥,30余名台胞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古镇古韵迎端午 两岸民俗‘续乡情’”欢度端午活动。...

    时间:06-18
  • 学习进行时丨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观点系列报道之二: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新华网记者 张芮绮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

    时间:06-18
  • 7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丰富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

    时间:06-18
  • 中美外长在北京会谈

      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  6月18日下午,布林肯抵达钓鱼台国宾馆。随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布林肯访华时表示,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中方将阐明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和关切...

    时间:06-18
  • 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厦门举行 探讨闽台龙狮文化传承

      中新网厦门6月18日电 (叶秋云)18日,舞龙舞狮协会和民间爱好者齐聚,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在厦门集美新地标集美塔拉开帷幕。  龙狮是中华民族图腾和文化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瑞物。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中华民族将龙狮元素与民间武术相结合,变成了一项...

    时间:06-18
  • 为完善老年健康体系 我国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央视网消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家庭照护床位等措施,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今年4月,北京市嵌入社区的首批十家老年护理中心陆续开诊。与医院和养老院相比,老年护...

    时间:06-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