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筑牢农业强国建设的人才根基

2023-06-18 03:13:41

来源:光明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回信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高等农业教育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农业发展第一生产力、高素质农业人才第一资源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加快涉农高校改革与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高等农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农业强国的人才根基,是涉农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时代重任。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体系中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涉农高校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锚定农业领域重大发展需求,打造体系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塑造具有扎实学科基础、原始创新能力、应用转化能力的高层次农林人才。在实施生物科学、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和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专项基础上,围绕智能农机装备、营养健康、兽医公共卫生、农业绿色发展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取得重点突破。打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新模式。面向农业科技前沿、瞄准农业强国目标,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将育人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对接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教育部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打造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农业的产业特点,现代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现代高等农业人才培养必须有其独特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必须立足国家战略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产业,面向乡村,不断加强和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时代的背景、科技的洪流、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的需要中,锤炼个人品格,提升自身能力。中国农业大学首创的科技小院模式,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使命动力,提升了他们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能力。

  前瞻布局新农科专业

  夯实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支撑,迫切需要加快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布局新农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现代农业是通过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耦合,多领域渗透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涉农高校可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一是加强基础学科发展顶层设计,强化涉农高校基础学科建设。涉农高校迫切需要通过农工、农理、农医、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赋予传统专业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破解涉农专业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动态布局调整涉农高校学科专业,建立涉农高校、农林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和农林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机制,升级改造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前瞻布局一批适应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兴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提升涉农高校学科专业和农林行业发展的耦合互动效应,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是深化涉农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基于本科阶段宽口径专业建设,大力推进农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面向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不断重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

  深化农科教协同育人

  建设农业强国,要求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一体化布局的战略调整。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涉农高校、涉农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共同的使命。

  教育部立项的407个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有力推动了涉农高校与科研院所、地方的全方位合作。融合共生、内外协同,有效引导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逐步建立起农科教协同育人、合作科研攻关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农业大学将科研、教育和产业融会贯通,解决地方难题,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学校师生改土治碱、造福曲周,推动了黄淮海平原大开发;康绍忠团队多年如一日扎根西北干旱内陆区,用先进节水技术破解石羊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窘境;学校师生在黑土地保护上探索“梨树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当前,面对“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优化全球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着眼于我国与世界发展的大势,提升农林高校对农业强国建设的支撑地位,必须打破“关门办学”的模式,加快构建高等农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发展世界一流的农业学科,培养一批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拥有农业领域顶尖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业人才国际化程度,为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作者:孙其信,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港澳台专线】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在福州发起成立  中新社福州6月18日电 (记者 闫旭)两岸社区管理联盟18日在福州成立,由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导,福州仓山区金山街道与台湾台北永明社区联合发起成立。  两岸社区管理联盟倡导两岸更多社区加入,发动两岸社区民众面对面交流,在加强了解中增...

    时间:06-18
  • 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记者 郭军)“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20周年暨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6月16日至19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50余所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及暨南大学文学院、华文学院师生近2...

    时间:06-18
  • 就近提供照护、诊疗、康复等服务 嵌入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有何不同?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家庭照护床位等措施,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今年四月,北京市嵌入社区的首批十家老年护理中心陆续开诊。与医院和养老院相比,老年护理中心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老...

    时间:06-18
  •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召开 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17日召开。此次大会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推动健康中国传播”为主题,聚焦健康中国行动核心内容,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  会议现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司局的领导,对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做了相关解读和展望,以期让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国家未...

    时间:06-18
  • 台胞“登陆”浙江宁波过端午“续乡情”

      中新网宁波6月18日电(记者 林波)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端午将至,浙江宁波举办系列台胞台属端午联谊会,包粽子、做香包、送祝福,让“登陆”台胞感受大陆生活人情味。  近日,在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千年廊桥,30余名台胞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古镇古韵迎端午 两岸民俗‘续乡情’”欢度端午活动。...

    时间:06-18
  • 学习进行时丨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观点系列报道之二:文明探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大工程  新华网记者 张芮绮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

    时间:06-18
  • 7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丰富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

    时间:06-18
  • 中美外长在北京会谈

      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  6月18日下午,布林肯抵达钓鱼台国宾馆。随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布林肯访华时表示,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中方将阐明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和关切...

    时间:06-18
  • 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厦门举行 探讨闽台龙狮文化传承

      中新网厦门6月18日电 (叶秋云)18日,舞龙舞狮协会和民间爱好者齐聚,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在厦门集美新地标集美塔拉开帷幕。  龙狮是中华民族图腾和文化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瑞物。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中华民族将龙狮元素与民间武术相结合,变成了一项...

    时间:06-18
  • 为完善老年健康体系 我国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央视网消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家庭照护床位等措施,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今年4月,北京市嵌入社区的首批十家老年护理中心陆续开诊。与医院和养老院相比,老年护...

    时间:06-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