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立足“连续性”,坚持走自己的路(人民观点)

2023-06-14 10:16:42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一本古代数学专著,跨越多少春秋,历经多少沧桑,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兰台洞库,面对斑驳的文津阁本《九章算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人深思:“我们的祖先,在科学发萌之际,是走在前面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没有中断,中国文化没有中断,但在数理化上有些中断,被赶超了。”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无声讲述着中华文明的长河浩荡。

  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连续性”排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勉励“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近年来,以甲骨文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等广受欢迎;甲骨文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小学校园,不少地方的老师利用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育。从甲骨文到籀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文字上的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重要体现。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2021年仲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看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的治世理想;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读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当代社会的孜孜以求,也是传承千百年的淳朴愿景;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今天,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新时代新征程,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面向未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江西省莲花县委原书记张运来被“双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共萍乡市委批准,萍乡市纪委市监委对莲花县委原书记张运来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张运来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搞团团伙伙,搭建“小圈子”,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

    时间:06-14
  • 下沉一线听民声 办好实事解民忧

      各地党员干部深入分管领域一线,针对民生需求进行沉浸式、体验式调研——  下沉一线听民声 办好实事解民忧(干部状态新观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编者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时间:06-14
  • 层层梯田上红山荞麦播种忙 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央视网消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种植的6万余亩红山荞麦正进入播种期,当地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调运机械进行播种。  在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小干沟村的层层梯田上,播种机正穿梭在荞麦地里进行播种。这里地处山西西北部,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雨量适中,非常适宜荞麦生长。  近年来,当地不断优...

    时间:06-14
  • 广西柳州莲藕抢鲜上市 藕农抢抓晴好天气采收忙

      央视网消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的莲藕已经进入采收季,藕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收新鲜莲藕供应市场。  在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的藕塘里,藕农们正在忙着收获。为了保证莲藕新鲜的口感,每天天不亮,藕农们就下塘采收。在水下挖莲藕靠的是手、眼、脚齐力配合,藕农们探寻藏在淤泥深处的莲藕,顺着莲藕的长势将...

    时间:06-14
  • “宗教界人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在湖南长沙启动

      中新网长沙6月14日电(刘曼)6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主办的“宗教界人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启动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李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带...

    时间:06-14
  • 习近平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

      6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  习近平欢迎阿巴斯总统再次访华。习近平指出,去年年底,我们在沙特利雅得共同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举行会晤,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今年3月,你来信祝贺我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我对此表示感谢。你是今...

    时间:06-14
  • 甘肃环县120万亩紫花苜蓿开镰收割 兴草促牧产业兴旺

      央视网消息: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120万亩紫花苜蓿迎来头茬收割,广大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迎丰收。  记者在环县曲子镇看到,连片的紫花苜蓿迎风摇曳,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一派丰收景象。今年,环县共投放配置1.4万台(套)饲草收割机械参与收割作业。  环县曲子镇收割服务队负责人 周小权:我们组织...

    时间:06-14
  • 绿色生奇迹、荒山披绿衣 航拍中国感受盛夏之美

      央视网消息:进入夏季,万木葱茏、生机勃发。今天(6月14日)的“大美中国·览夏”,我们首先跟随镜头一起去感受祖国大地的盛夏之美。  河北承德:鸟瞰林海云起时 满目苍翠绿意浓  这里是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连绵起伏的林海被晨雾笼罩,如梦如幻,宛若人间仙境。穿行其间,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

    时间:06-14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文旅融合促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文旅融合促发展(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中学课本《社戏》中的内容耳熟能详,曾经的平桥村今天啥模样?  鲁迅先生笔下的“平桥村”,现在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来到这里,稻田碧绿,粉墙黛瓦,小桥流...

    时间:06-14
  • 宁台建筑师驿站福建宁德揭牌:融情同心共促乡村振兴

      中新网宁德6月14日电 (吴允杰)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召开之际,“融情·同心”宁台建筑师驿站揭牌仪式14日在中新社福建分社宁德融媒体中心举行,搭建两岸青年建筑师交流交往、宣介推广和政策沟通支撑平台,讲好台湾团队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推动宁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更好地在宁德市落地。宁德市台港澳办主...

    时间:06-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