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一见·这场座谈会,总书记强调三个“事关”

2023-06-08 16:15:5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芒种时节,一场聚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座谈会召开。

  解剖麻雀为全局。这场座谈会开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着眼的是全国生态、强国建设、民族赓续的宏阔视角。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三个“事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事关我国生态安全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

  “三北”,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内蒙古横跨“三北”,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荒漠化综合防治。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三北地区考察;强调传承好塞罕坝精神;连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2021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语重心长:“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也是这次“下团组”,总书记叮嘱内蒙古要“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环境放在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下去掂量。

  翻看“三北”工程发展史,我们就能理解荒漠化综合防治对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5.05%,每年风沙天数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条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工程自1978年开启,至今已进入六期工程建设阶段,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3200万公顷,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拿内蒙古来说,昔日“沙进人退”,如今是“北方防沙带”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再看塞罕坝,用半个多世纪将“黄沙遮天日”的沙地“染”出浓浓的绿。

  这次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发出动员令: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事关强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而荒漠化综合防治开展得好坏,就是评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尺。

  沙进人退,往事唏嘘。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回忆,为躲风沙,他曾搬家9次。

  荒漠化综合防治,关乎强国建设。干不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打折扣,中国式现代化就受影响,强国建设就仍在路上。

  荒漠化综合防治,底色是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说到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词,“国之大者”。从黄沙漫天到漫山青绿,从雾霾天数到“蓝天日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大成效,背后是大决心。

  “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事关强国建设的每个举措,中国都全力以赴,都走自己的路。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长江浩荡,黄河奔涌,一部中华文明史未曾断流。

  不灭的火种更珍贵。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肩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座谈会前的考察首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要求当地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乌梁素海曾为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农田退水所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近年通过全流域、全要素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才得到改善。

  再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总书记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国营新华林场在1960年建场前,地貌以沙丘、荒滩、盐碱地为主,植被稀疏。1978年起,林场大力治理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目前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65%。

  永续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

  理念形成于长期的实践。

  在福建工作期间,一次赴平潭调研,途经一个村子时,习近平同志跟随行同志谈起一段历史:乾隆年间,当地发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剧。“我们应该在这里建立一个生态环保的反面教育基地,让子孙后代都明白生态保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习近平同志见微知著。

  理念从实践中来,落点在制度施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重大规划相继出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续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编辑:朱笑熺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鞠鹏,视觉:赖向东)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零筹建、开放共享,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北京中轴线南段,一座国家级博物馆诞生。  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  国家自然博物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而来。2023年1月,中央编办、北京市委编委正式批复“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为“国家...

    时间:06-09
  • 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细胞图谱公布

      科技日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张佳欣)迄今最大、最全面的人类肺细胞图谱8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通过结合近40项研究的数据,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创建了第一个完整的肺单细胞图谱,揭示了肺部细胞类型的丰富多样性,其突出了健康与患病肺部的关键细胞差异,将成为肺部研...

    时间:06-09
  • 城市垃圾分类:如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本报记者 李 禾  要加快分类设备研发和功能开发,推进传统“人+桶”模式向“机+桶”的“智能回收+人脸识别”模式转变;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数据孤岛问题,挖掘出数据潜在价值,为决策等服务。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

    时间:06-09
  •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会见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

      中新社首尔6月8日电 (记者 刘旭)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8日在官邸会见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  李在明表示,韩中建交31年来,两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双方业已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东北亚发展繁荣作出巨大贡献。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演变,对韩中关系造成影响。两国民意和互信有所倒退,令人担...

    时间:06-08
  • 丝绸之路河西段30余处石窟群启多语言壁题考古文献资料调查

      中新社敦煌6月8日电 (记者 冯志军)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项目计划对丝绸之路河西段包括敦煌石窟在内的30余处石窟群历代各类题记,进行全面调查、整理与研究。  该项目将在对汉文、回鹘文、藏文...

    时间:06-08
  • 农工党2023年“环境与健康宣传周”上海站活动举行

      中新网上海6月8日电(范宇斌 朱明敏)8日,由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的农工党2023年“环境与健康宣传周”上海站活动举行,活动以“共护母亲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主委张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唐...

    时间:06-08
  • 天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

      津云新闻讯:6月8日上午,天津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活动以“热情迎国赛 天津等你来”为主题。  主题活动在津南区海棠科创园举行。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主任出席活动并讲话;大赛执委会成员、各工作部工作人员;有关区和部...

    时间:06-08
  • 中工漫评丨线上线下同台竞技,共赴数字之约

      6月7日,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决赛期间,同步举办线上比武,包含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两个工种的比赛,鼓励全国职工实时挑战现场参赛选手。焊接设备操作工实操线上比武,参赛选手可在线沉浸式体验虚拟搭建的操作场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时间:06-08
  • 今日辟谣(2023年6月8日)

      谣言:天津、安徽等地有考生“骆X文”丢失准考证?  真相:网络平台所谓“在公交站牌捡到一个准考证,考生骆X文”的信息为谣言。经天津、安徽铜陵等地核查,本次夏季高考,无姓名为“骆X文”的考生丢失准考证。  近年来,诸如“XX同学准考证丢失”“捡到XX同学准考证”这类谣言信息,每年都会在高考期间传...

    时间:06-08
  • 河南夏播面积达5552万亩 占预计面积六成

      中新网郑州6月8日电 (记者 韩章云)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至6月8日,该省夏播面积已达555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61%。  近日河南全省天气持续晴好,土壤墒情充足,夏播进度持续加快,已连续2天日夏播进度突破1000万亩。  记者近日走访河南省新乡县部分村镇看到,不少农田在收获小麦的同时,播种机、玉米种...

    时间:06-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