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2023-06-05 18:03:15

来源:人民日报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要增强文化自觉,深刻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5日 01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持续扩大市场准入 全国统一大市场进入加速建设期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 杨柳青)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国常会指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

    时间:06-06
  • 中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并已交付科学家进行后续研究。  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共下行15项科学项目的实验样品,总重量20余公斤。包括多种合金材料、新型红外探测器材料、非晶...

    时间:06-06
  • 聚焦中国建造科技创新 专家学者在主题沙龙上研讨交流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获悉,其主办的“新时代中国建造的科技创新”主题沙龙,近日在北京新落成启用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中国建造科技创新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我们见证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从一个意向空间到国家科技新地标...

    时间:06-06
  • 六五环境日 各地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连日来,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绿色低碳等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大家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  今天上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市联合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

    时间:06-06
  • 如何给生活“减塑”?这些你都能做到

      以竹代塑 从源头将“减塑”进行到底  今天(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的口号是“减塑捡塑”,一个是减少的“减”,一个是捡起来“捡”。也就是提倡: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被丢弃的塑料制品,倡议捡起来,不随地乱扔塑料垃圾。  数据显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

    时间:06-06
  • 文化兴国运兴丨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上下五千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能否找到“中国”最早的出处?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厅中陈列了一件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它的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这件在陕西出土的青铜...

    时间:06-06
  •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时间:06-06
  •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一年多来,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加强冰川雪山、湖泊湿地等源头生态系统保护,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大熊猫实施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实现13个大熊猫...

    时间:06-06
  • 中美外交官员在北京举行会谈

      6月5日,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访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举行会谈。  双方围绕按照两国元首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共识推动改善中美关系、妥善管控分歧等进行了坦诚、建设性、富有成效的沟通。中方就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阐...

    时间:06-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