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答记者问

2023-06-05 10:51:03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印发了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以下简称新“公民十条”),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这次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8年6月,我部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公民十条”),自发布实施以来,在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经过五年的试行,“公民十条”部分内容需要适时作出调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部会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开展了“公民十条”修订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落实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强化公众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生态环境行为的全面深入引领,对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自觉,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汇聚全民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次修订的原则和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结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政策文件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关于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最新要求,包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为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政策指引。

  二是围绕新形势下生态环保工作的具体要求,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拒绝奢侈浪费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对不同领域涉及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方式的倡导和引领,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实际的践行方向。

  三是针对公众生态环境行为的关键特征,在充分考虑全国不同地域地理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原则,突出规范的特点,增加生活实用性语句,增强新“公民十条”的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和可操作性。

  问:这次修订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修订后的新“公民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国等十个方面,仍是十条内容,但在具体行为倡导上有所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新“公民十条”在“呵护自然生态”中增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语句,并将“共建美丽中国”中的“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修改为“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推动公众“知行合一”,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二是引导公众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目标更加明确。如,“关爱生态环境”这一条,将公众学习掌握的知识扩展到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方面,并强调了学习掌握环保相关技能的重要性。

  三是结合公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规范作出相应修改。如,将“减少污染产生”中的“避免噪声扰民”更为精确地修改为“避免噪声扰邻”,强调居家、公共区域中与邻居、邻座等相邻人群的和谐文明相处。同时增加了“不随意倾倒污水”这一针对生活中较为常见问题的规范,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公众践行短板。

  四是响应国家全面节约和绿色消费号召,差异化引导公众行为。分别在“节约资源能源”和“践行绿色消费”方面增加“拒绝奢侈浪费”和“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区域存在践行难度差异的情况,将“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简化为“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五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修正规范内容。如,因各地社会监督渠道的变化,将“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修改为“劝阻、制止或曝光、举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浪费粮食的行为”。

  问:对下一步宣贯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为推动新修订的“公民十条”有效实施,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

  一是通过海报、视频等形式,对新“公民十条”进行宣传,便于公众及时了解新的内容。

  二是组织专家进行解读,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行为规范背后的意义,更准确理解和把握践行要求。

  三是挖掘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风尚。(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吴巍巍: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作者 吴巍巍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精华所在。其表现形式最为普遍和活跃,承载着民族的社会风俗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

    时间:06-05
  • 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

      中新网济南6月5日电 (记者 赵晓)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  中国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活动并表示,中国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妥推...

    时间:06-05
  • 时习之 共谋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一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方案,倡导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编辑:彭晓玲  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 杜佰鸾...

    时间:06-05
  • 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开展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中央依法治国办日前已启动开展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计划经过两轮评选,于明年10月前从全国各省推荐的100多个综合示范地区和150多个单项示范项目中,评出入选名单。  根据方案安排,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202...

    时间:06-05
  •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时习之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

    时间:06-05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大意义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

    时间:06-05
  • 王沪宁会见新党主席吴成典一行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5日在北京会见新党主席吴成典一行。王沪宁充分肯定新党长期以来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两...

    时间:06-05
  • 韩正会见泰国公主诗琳通并出席公主第50次访华庆祝活动

    6月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泰国公主诗琳通并出席公主第50次访华庆祝活动。图为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庆祝活动上致辞。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余湛奕)6月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泰国公主诗琳通并出席公主第50次访华庆祝活动。  韩正热烈欢迎诗琳...

    时间:06-05
  • 微纪录片|筑梦之旅 美好相遇——青海玉树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掠影

      5月30日至6月3日  由中国新闻社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北京援青指挥部主办  中国新闻网承办  中新公益协办的  “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  ——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  公益活动  组织了青海省玉树州儿童福利院的  40名青少年  来到首都北京进行体验式参...

    时间:06-05
  • 中华文明将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将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世...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