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人民网发布《2022-2023报业融合发展观察报告》

2023-06-01 15:25:43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博乐6月1日电 6月1日,2023(第七届)全国党媒网站高峰论坛在新疆博州举办,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在论坛上发布了《2022-2023报业融合发展观察报告》,内容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2023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年初,人民网研究院对全国1330家主要报纸在2022年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了考察,包含党委机关报、专业报、区域型城市类报纸、对象报等,并结合2022年以来报纸在内容、技术、渠道、体制机制、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报业融合发展趋势,形成此研究报告。

  一、优质内容为融合之本,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优质内容始终是媒体融合传播的基石。2022年以来,各级报纸守正创新、融合发力,围绕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等主题主线,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上出新出彩,创作出大量导向鲜明、可读性强的精品力作,并借助各新媒体渠道大力传播,正能量渐成大流量。比如,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全国各级报纸精心策划,纷纷推出系列重磅融媒体专题,爆款、刷屏之作频出。

  地方报纸充分发挥在地性优势,讲述本地区正能量故事,获得不俗的传播量。面对2022年夏季连晴高温和山火侵袭,重庆日报推出一批特质鲜明的融媒体产品,有效构建了正能量传播生态。新疆《博尔塔拉报》拍摄的《牧民组织百匹骏马随行为骑手们擎旗助威》视频,累计点击量超过1亿次。

  二、新技术加速智媒化,激发媒体融合新动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大幅提升了报纸的内容生产效率。2023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人工智能编辑部4.0,上新了智能助理、智能绘图、两会视频模板、两会采访速记等功能,各类作品全网累计阅读量超2亿。每日经济新闻推出“每经AI电视”,24小时不间断播出,每日AI快讯实现日均发稿量超千篇。

  虚拟数字人技术让报纸新媒体对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的报道更具科技感。2023全国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推出的虚拟主播,展现出更鲜活、更智能的发展趋势。比如,天津津云新媒体联合北京千龙网、长城新媒体推出的《云瞰京津冀》、川观新闻《小观·阿央两会下午茶》、湖南日报数字主持人小楠、上游新闻AI主持人小游等,虚拟主播已成为各媒体两会报道重要助力。

  2022年,多家报纸利用自身内容、版权优势,推出数字藏品。5月,大众日报创刊号的数字藏品上线发售。6月,中国青年报社正式上线数字藏品平台“豹豹青春宇宙”,并推出“航天青年数字徽章”。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则相继发布了人民数字虎帖、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人世间”数字藏品等,均受到广泛关注。

  三、探索多元场景传播,新终端新渠道不断拓展

  2022年以来,各级报纸加快渠道建设步伐,广泛连接用户,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扩大影响力版图。考察的1330家报纸中,电子报在自建平台中开通率最高,网站开通率次之。自建客户端的开通率虽然较低,但覆盖用户最广,远高于其他渠道用户。13家报纸的客户端新增下载量超过千万。在第三方平台中,报纸微博账号平均覆盖用户数最多,微信成为报纸开通率最高的新媒体渠道。

表1:2022年考察的主要报纸自有传播渠道覆盖情况

表2:2022年考察的主要报纸在第三方传播渠道覆盖情况

  各家报纸还积极拓展新终端、新渠道,广泛触达各类终端用户群体。截至2023年3月,考察的1330家报纸B站入驻率为16.5%;知乎入驻率为11.2%,财经、法律等垂直领域的专业报纸在知乎用户数更多;喜马拉雅FM平台入驻率为10.8%;腾讯视频号入驻率高达65.1%,社交化的视频平台属性,让视频号成为舆论宣发重要阵地。

  2022年以来,媒体的移动化、场景化传播特征更为凸显。2022年,人民日报社等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运用公共场所户外大屏及公共交通移动电视进行全面推广,各平台征求意见页面总阅读量达6.6亿次。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推出的“手表版读特”和“车载版读特”,成功实现兼顾桌面电脑、手机、穿戴、车载等多场景的传播。

  四、开门办报服务群众,打造生态级平台

  近年,各级报纸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全媒体、生态级平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资源和手段。

  人民网高质量建设“领导留言板”,2022年促成70万件人民群众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获得回应,在新时代十年的总结回顾中,被列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案例,人民日报、新华社、总台《新闻联播》集中宣传报道。

  2022年初,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听语+”平台。6月,极目新闻客户端上线了“极目帮办”民生服务平台。8月,长江日报武汉城市留言板推出全媒体服务栏目“拍‘板’”,贵州日报“天眼问政”融媒体平台上线……越来越多的报纸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2022年,各报纸积极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考察的1330家报纸中,32家省级党报均已实现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采编部门一体化,65.6%的省级党报建立了跨部门的融媒体工作室。各家报纸通过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打造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

  地方报纸间的跨区域合作、协同联动日益增多,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市级报纸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地方报纸与广播、电视台机构融合、资源重组成为常态,地市级媒体从“简单相加”加快迈向“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大势下,主流媒体也积极推动与商业平台融合传播,助力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比如,2022年6月,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启动,精选20个工作室,与多家头部第三方平台建立对接。媒体开展内容联动、技术互通、资源整合等,打造激发内容创新活力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措并举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各报结合自身优势,全方位拓宽国际传播融媒体矩阵。地方报纸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如火如荼,在国际传播中贡献重要力量。2022年3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运营的国际传播媒体矩阵Center上线。此外,山东、海南、江苏、云南等多地相继揭牌成立国际传播中心,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2022年以来,通过巧妙设计“冬奥会冰墩墩”等议题,各级报纸增强了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些报纸还借力外国友人,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2022年,中国日报《新时代·我在中国》、红网《二十大·老外看中国》等,均以外籍人士的文化视角和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更契合对象国受众的兴趣点。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震,人民网以第一人称视角推出中外文系列融媒体作品“救援日记”,多语种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中国救援”话题总浏览量约1800万,20余篇外文报道被韩联社等外媒转发,生动展现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七、新疆报纸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移动传播有亮点

  新疆报纸积极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展现全面、客观、真实的新疆形象,有效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2022年7月,兵团日报各平台协同联动,立体式呈现总书记深入新疆调研的实况,推出八连版特刊等,全网阅读量超百万。

  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2173万,兵团日报“团炬”客户端下载量突破113万。新技术也拓展了新疆报纸功能,助力区域社会治理。2022年5月,新疆日报“石榴云12345问政”留言板上线。9月,团炬客户端“帮”服务平台被纳入兵团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主平台。2023年新年伊始,新疆县级融媒体中心“好戏连台”,“护林爷爷风雪中骑马侠气十足”等多部短视频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纵观2022年以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成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人民网研究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关注报纸融合发展,发布相关研究报告,敬请期待。(彭琪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方回应美台将签署贸易协议:已多次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黄钰钦)针对美台将签署贸易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已经多次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美方不得借经贸名义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有记者提问,台湾有关部门表示,台湾与美国将于周四签署贸易协议,并希望未来能达成全面的自由...

    时间:06-01
  • 中国的发展对印尼意味着什么?陆慷用“一个人和一段路”作答

      中新社雅加达6月1日电 题:中国的发展对印尼意味着什么?陆慷用“一个人和一段路”作答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中国的发展对印尼意味着什么?”面对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的师生,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用亲身体会的“一个人和一段路”的故事作答。  5月31日,陆慷应邀赴印尼总统大学就中国式现代化发表...

    时间:06-01
  •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 中国司法部门强调“从严惩处”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张素)“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量有所下降,但性侵案件仍呈上升趋势。”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1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指出。  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为38854人、45827人、39380人,同期提起公诉57295人、60553人、584...

    时间:06-01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6月1日会见了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一行。  陈吉宁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他说,中共二十大对中国未来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时间:06-01
  • 多国政党领导人或代表参访三峡宜昌

      中新网宜昌6月1日电 (记者 郭晓莹董晓斌)5月31日至6月1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宜昌考察活动举行,来自10个国家8个政党的领导人或代表,在宜昌深入了解长江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外宾在三...

    时间:06-01
  • 第十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唱响自然之约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杭)1日,第十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下称环境文化周)在京拉开帷幕。第十届环境文化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联合举办,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以“美丽北京,十年有你”为主线,集中推出14项线上线下生态环境主题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 ...

    时间:06-01
  • 中国新闻网与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6月1日,中国新闻网与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索南丹增,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玉树州委副书记、副州长齐春利,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

    时间:06-01
  • 中国科技部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部6月1日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包括“总则”“总体要求”“调查与登记”“行政许可与备案”“监督检查”“行政处罚”“附则”七章共78条,2023年7月1日施行。  该细则明确提出,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应当符合伦理...

    时间:06-01
  • 6个人、两座4000余米雪山,航天人如何去无人区建气象站?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题:6个人、两座4000余米雪山,航天人如何去无人区建站?  作者 王娟  6个人,8匹骆驼,两次翻越两座海拔4000余米的雪山,徒步200余公里。令人记忆深刻的13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张朝和喀什地区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帕米尔高原无人区顺利完成...

    时间:06-01
  • 商务部:中国多地都在主动对接DEPA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日称,中国国内多个地方都在主动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与成员方一道探索各领域合作,一些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  日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美国底特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届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与智利、新西...

    时间:06-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