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青听·两岸】台湾青年创客:登陆创业,大胆“做梦”

2023-05-29 16:5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你我共同倾听。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ㆍ两岸》融媒体栏目,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陈文韬)“如果你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涌入大陆开展自己的事业,多元的发展方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是吸引他们来到这里的关键词,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归属感,让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大胆“做梦”。

  近日,3位在大陆创业发展的台湾青年创客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分享了他们在大陆这片沃土勇敢“创”出未来、梦想成真的点滴瞬间。

台湾青年李伟国、范姜锋、徐韬做客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ㆍ两岸》栏目。曹淼鑫 摄

  台青登陆创业:他们在大陆多地同步追梦

  “我在台湾工作了5年,但已经看到未来5年甚至10年工作上的天花板,我不甘心。”

  怀揣着这份不甘和对未来的期许,来自新北的李伟国2016年正式踏上在他眼中充满发展机遇的大陆这片土地,随后加入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华灿工场,频繁穿梭于北京、成都、珠海等地,为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创客提供帮助,目前已累计在三座城市孵化超过千家企业,其中注册台资企业近百家。

  如今,李伟国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创业者,扎根“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里的生活用四川话说,就是‘巴适得板’!”

李伟国当选“四川省劳动模范”。 本人供图

  厦门,是众多台湾青年“登陆”的首站。来自桃园的范姜锋因2009年的一次台籍干部外派,从此和美丽的鹭岛结下不解之缘。在任职的三年里面,范姜锋看到了大陆很多的发展机会。回到台湾待了两年后,他直观感受到两岸发展速度的落差,直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2014年,他毅然放弃岛内优渥的工作和在台湾“小确幸”的生活,再次来到厦门“追梦”,之后还从“追梦人”转换到“摆渡人”,和同伴创立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至今已协助2万多名台青来大陆交流,帮助数百个台青创业项目落地。

范姜锋主持沙龙活动。 本人供图

  在台湾读大学期间就有三次创业经验、来自台北的“90后”青年徐韬,同样碍于台湾的市场氛围和体量,2017年成为“北漂一族”,来到北京开拓自己的事业,和大陆同学共同创建网约工作平台“小包智工”。如今,该平台注册用户接近百万。

  两岸同胞融合发展:“我们公司的官方语言是东北台湾话”

  “他总是嫌我磨磨唧唧,我总是认为他太过鲁莽。”徐韬的创业伙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从刚开始的互不了解到关系紧密,他们经历了一段磨合的过程,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彼此。他还开玩笑地说,他们公司的官方语言是“东北台湾话”。

2020年,徐韬(前排右一)登上《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本人供图

  徐韬认为,大陆的发展现还处在高速发展期,需要有像他的大陆合伙人一样敢冲敢闯的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合作过程当中,他可以指出一个方向,而我可以很好地去把这个计划执行起来。很多时候这种互补,最终能让我们企业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

  在李伟国看来,台湾青年比较细心,但相对大陆青年会保守一些,而在大陆必须要有更大的格局观,“所以我一直觉得两岸的融合,其实是目前台青在大陆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范姜锋也认为应该多去研究两岸青年应该怎样去优势互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又能有台湾的基因,又能有大陆的基因,我觉得这个才是未来最好的(发展方向)。”

  “同等待遇”让台青大胆追梦:来到大陆就像“鱼回到大海”

  为方便台湾青年在大陆生活发展,大陆近些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在李伟国看来,其中最便利的政策就是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出台,从出行到住宿,都比之前更加便捷。“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同等待遇’,这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跟大陆同胞其实是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其实我们真的可以感觉到什么叫做全心全意地为台湾同胞服务。”范姜锋表示,在大陆创业过程中,除了看到机会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宽广,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下,越来越安定地成长。

  有了有力的支持,范姜锋认为台湾青年在大陆要“大胆做梦”。他表示,年轻人有不断尝试的机会,尤其大陆有这么广阔的机会可以迎接台湾同胞。此外,还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实力,并且坚持到底。

  李伟国即将迈入在大陆发展的第8个年头,他深感大陆机遇大于挑战,所以他特别想跟在台湾的亲友,特别是还没来过大陆的人说:赶紧来!“只有你来了,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一家人!”

  “过去在台湾,我感觉自己像一条鱼缸里的鱼,虽然照样能活着,但世界很受限。来到大陆后,我感觉我像回到了大海。”徐韬表示,来到大陆最大的感受是有了新的归属感,他特别想要分享给还在台湾的朋友们的是,不要把自己当做外人,你才能真正的融入。“大海当然更加危险,但发展的空间也更大。而且,大海才是鱼该待的地方。”(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农业农村厅党组原书记李宏庆接受审查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原书记李宏庆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原书记李宏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

    时间:05-30
  • 医疗资源引入雄安 检验结果三地互认

      聚焦“城”与“医”  医疗资源引入雄安 检验结果三地互认   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引导在京医院开办分院、合作办医、专科协作以及异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等,推动在京医疗资源向京外、京郊疏解,同步缓解北京大医院服务压力。建立健全区域内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

    时间:05-30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发展方向

      时习之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发展方向  今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强国建设,对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从战略发展全局擘画大国创新,推动我国向建...

    时间:05-30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被查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9日通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李金柱出生于1955年2月,河北沧州人,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他长期在煤炭领域工作,曾任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

    时间:05-30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时间:05-29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聚焦湖北

      中新网武汉5月29日电 (记者 梁婷 张芹)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将于5月30日在武汉举行。此次专题宣介会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新格局”。  2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

    时间:05-29
  • 李家超向进入国家预备航天员复选的香港候选对象表示祝贺

      中新社香港5月29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9日在社交媒体上向进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复选阶段的香港候选对象表示祝贺。他表示,国家首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以及对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认同。  截至今年3月,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

    时间:05-29
  • 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中新社酒泉5月29日电 题: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这或许是桂海潮与其他中国航天员在外表上最明显的区别。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桂海潮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对媒体的镜头,他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

    时间:05-29
  • 再探苍穹,景海鹏将成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

      中新社酒泉5月29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5月29日,东风航天城问天阁,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一同亮相,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图为指令长景海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时间:05-29
  • 中方: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最大的风险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人为干扰市场行为,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最大的风险。  当天有记者提问,27日,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在美国举行,国际供应链协议谈判已基本结束。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

    时间:05-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