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桂海潮:36岁北航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2023-05-29 16:1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酒泉5月29日电 题:桂海潮:36岁北航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作者 占康 马帅莎 郭超凯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公布,桂海潮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由此,他成为中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

  “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深有感触地说。

  少年有个航天梦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县城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开始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

  但在那时,他并没想到,这项神圣的职业在近20年后竟然跟他产生关联。

  从小,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他少年时代最为心爱的科普读物。在这套书里,他学习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门知识,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

  心怀理想,学习便有了动力。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9年时间,桂海潮一路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

  3年后,桂海潮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学成归来,国内多个名校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桂海潮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31岁的桂海潮担任博士生导师。正当他在自己的领域打算大展拳脚时,又幸运地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2018年的一天,全院召开大会。会上,院长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分三种类型,即: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

  听到这一消息,桂海潮十分兴奋。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听闻科研人员可以报名航天员,并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那时,桂海潮一边做实验,一边畅想: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科研人员进入太空也一定很快变为现实。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义了!我一定要试一试,将我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桂海潮第一时间就报名参选载荷专家

5月29日11时,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汪江波 摄

  接受挑战的过程充满乐趣

  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机会。

  幸运并不代表他们的训练标准会降低。他们的训练内容多,训练强度大,训练进度紧,挑战比较大。对于桂海潮来说,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

  体能曾经是桂海潮的弱项,他通过自己的摸索,悟出一套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针对自己的弱项加强练。长跑、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测试等体能训练中的老大难项目最终都从良好变成优秀。

  离心机训练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选拔标准是6G的过载,比航天驾驶员标准低。但是,入队后所有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的过载,这2G的差距对桂海潮来说,也是一段艰辛的跋涉。

  第一次训练时,桂海潮感觉胸腹部有被牢牢压住的感觉,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撕扯的感觉,心率也偏高。

  桂海潮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爱琢磨的桂海潮还找出了自己成绩不佳的症结所在——由于心里紧张、身体素质、技巧不足,从而导致呼吸对抗动作做得不到位。

  为此,他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转椅训练中,他一开始有些不适反应,冒虚汗,恶心,头晕。不服输的桂海潮就选择加练多练用心练——每天练习20分钟“打地转”,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就这样,练习了一两个月,他的训练成绩也达到了一级。

  GNC手动运动控制练习对桂海潮来说,也是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这项科目是模拟飞船姿态失控后,需要手控调整姿态,方法是通过观察地面景物的移动来判断姿态以及正确操作。

  刚开始,桂海潮操作时眼手不协调,常常是手忙脚乱。指令长景海鹏看到后,就在训练现场给他开小灶,手把手帮带,不断鼓励,给予信心。等到桂海潮入门后,景海鹏开始对他严格要求,抠细节,以实战为标准,精益求精。在指令长的帮带下,桂海潮一有空就加练,最终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考验的是人的耐受极限和心理相容性。桂海潮和朱杨柱以及另一个战友分在了一组,通过三个人通力协作,用挠头神器、讲笑话、设置时间进度条,相互提醒,一起加油,打败了瞌睡虫,克服了狭小密闭环境带来的心理障碍。通过这次训练,桂海潮对执行长期载人飞行任务的信心更足了。

  野外生存训练对航天员来说,也是充满乐趣的一次挑战。成为航天员后,他们在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了一次沙漠训练。

  那天上午,他所在的小组走进沙漠时,正赶上之前下了一场雨,气候特别凉爽。可是,无垠的沙漠很快就展现出它真实残酷的一面。

  中午,等他们搭好帐篷后,太阳光穿过双层的帐篷照射到皮肤上还是火辣辣的疼,温度计都爆表了。又赶上了狂沙乱舞,他们的脸上、身上、嘴里全是沙子。

  水,是在沙漠中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他们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取水。收集雨水、露水,甚至收集尿液中的水分。

  苦中也有乐。那天,他们有个意外收获,在返回舱舷窗里收集到丰盛的雨水。一下子,他们成了富足的“大户人家”,还围着篝火煮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牛肉汤。

  晚上,桂海潮负责值班,监测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后,躺在沙漠里看着繁星点点的星空。他想到几年前,自己还在大学校园里做着航天相关课题的研究时,航天员这三个字对他来说,既神秘又遥远,而在不远的将来,他就会飞向那深邃而又神秘的星空。

5月29日11时,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图为航天员桂海潮。汪江波 摄

  探索未知的飞天之旅

  2022年6月,桂海潮被确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能和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他感到非常幸运。

  2008年,景海鹏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他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当时,他对景海鹏只能深深仰望。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能和飞天英雄共同执行任务。

  桂海潮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也充满压力。为了让自己的底气足起来,他开始制定学习计划,晚上加班加点强化训练。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将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试/实验任务,将是目前开展在轨试实验项目最多的载人飞行任务。

  作为乘组中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承担了较多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领域跨度大、舱内外载荷数量、实验项目多,实验设备、实验机柜精密,维护维修操作要求高,要求操作细致精准。

  训练中,桂海潮不但要知其然,知道操作流程,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在一次次的磨砺和指令长高标准严要求的传帮带之下,桂海潮的信心越来越足。

  “你准备好了吗?”

  飞向太空之前,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桂海潮十分自信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我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训练,在地面模拟器做过无数次的操作,桂海潮非常期待能去真正的中国空间站里,去体验和探索未知,去体验真正太空失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感觉。当然,他更期待着从宇宙视角欣赏美丽的地球,欣赏深邃的太空,然后在浩渺的宇宙中放飞思绪、进行畅想。

  成为航天员后,桂海潮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驾驶飞船穿越在各个小行星之间,穿越黑洞……如今,他的梦想之舟、探索之旅即将开启。(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时间:05-29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聚焦湖北

      中新网武汉5月29日电 (记者 梁婷 张芹)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将于5月30日在武汉举行。此次专题宣介会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新格局”。  2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

    时间:05-29
  • 李家超向进入国家预备航天员复选的香港候选对象表示祝贺

      中新社香港5月29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9日在社交媒体上向进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复选阶段的香港候选对象表示祝贺。他表示,国家首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以及对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认同。  截至今年3月,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

    时间:05-29
  • 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中新社酒泉5月29日电 题: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这或许是桂海潮与其他中国航天员在外表上最明显的区别。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桂海潮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对媒体的镜头,他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

    时间:05-29
  • 再探苍穹,景海鹏将成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

      中新社酒泉5月29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5月29日,东风航天城问天阁,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一同亮相,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图为指令长景海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时间:05-29
  • 中方: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最大的风险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人为干扰市场行为,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最大的风险。  当天有记者提问,27日,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在美国举行,国际供应链协议谈判已基本结束。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

    时间:05-29
  • 宋庆龄生平展改陈后在北京重新开放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张晓曦)宋庆龄生平展改陈后,29日在北京重新开放,其中近50件文物为首次展出。  与会领导嘉宾当天来到位于北京市后海北沿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向宋庆龄汉白玉雕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党为国为民波澜壮阔、伟大光荣的一生。...

    时间:05-29
  • 秦刚同津巴布韦外长沙瓦举行会谈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29日在北京同津巴布韦外长沙瓦举行会谈。  秦刚表示,中津建交4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传统友谊始终坚如磐石,始终是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好兄弟和好伙伴。中方愿同津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推动...

    时间:05-29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拟构建超大规模算力底座

      中新社韶关5月29日电 (王坚 王子杰)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29日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算力网大会(下称“算力网大会”)上透露,中国拟构建超大规模国产化算力底座,打造国产化AI通用大模型,实现“算力-数据-算法”全链条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源开放。 ...

    时间:05-29
  • 中方是否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更具体倡议? 中国外交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针对中方是否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更具体的倡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将继续加强与各方对话交流,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作出中国贡献。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刚刚结束了对乌克兰等国的访问...

    时间:05-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