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鱼米之乡的乡村振兴路:江苏现代化田园打造进行时

2023-05-27 11:5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苏州5月27日电 题:鱼米之乡的乡村振兴路:江苏现代化田园打造进行时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申冉 李梦 葛勇

  稻花香里听蛙鸣、小桥流水人家……在鱼米之乡的江苏,现代化的田园水乡正逐渐成形。近日,中新社记者探访江苏苏南多处村庄,感受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这里的蓬勃成长。

  生态环境绿色化:水乡沃土重现活力

  “稻田已经10多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了。”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与当地村民一起,探索出了一条山、水、林、田、湖、草共生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赵亚夫表示:“通过这种模式,从经济上来看,农业效益提高了,农民的钱包鼓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不仅保住了绿水青山,还有效恢复了生物多样性。”

  在苏州的蒋巷村,绿树环绕的规整水田里铺满了绿萍。

  “这是一种无污染绿肥,可以让土地更肥沃,作物长得更好。”据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介绍,该村长期坚持“稻、鸭、鹅、黄鳝共作”模式。“鸭、鹅、水鸟在田里游走觅食,不仅降低了病虫害,粪便也让土地自然肥沃,种出的有机大米深受市场欢迎。”

  摒弃传统化肥的大量使用,以现代化农业种养技术提升产量。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至2021年底,该省化肥使用量连续12年负增长,农药使用量连续16年负增长。

  土地资源集约化:科学规划聚力发展

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的民居,绿水环绕、绿荫点缀。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花窗……在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这样的江南村居让观者羡慕不已,这背后是山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全兴等人多年来的苦心经营。

  2009年,山泉村率先参与了当地的农村“三置换”改革试点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我们把村民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让大家搬进精心打造的小别墅、多层住宅楼。”李全兴告诉记者,“在满足人居环境用地前提下,重新调整村里土地布局,分成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三部分同步规划发展。”

  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的蒋巷村也经历了土地集约化的历程。“土地少,更要‘精耕细作’。”常德盛介绍,通过土地流转,耕地被连成大片,更加适合机械化生产。过去的低洼地则变成生态湖泊,围以绿林花草,改造成生态公园,文旅业也发展起来了。

  “蒋巷村已经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了如今旅游旺家、生态美家。”常德盛说。

  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该省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职业农民数量和素质,以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为主要方式,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

  基层管理人性化:梦想家园共治共享

从苏州市常熟蒋巷村上空俯瞰,稻田、民居、生态公园和工业区井然有序。(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村总人口的26.1%,养老生活也得跟上时代节奏。”常德盛介绍,随着蒋巷村三星级标准老年公寓的建成,老人可免费拎包入住,农民餐厅、医疗服务站、护理院环绕公寓四周。

  如今,蒋巷村还设置了农民剧场、文化中心广场、阅读室等文化场所,村里连续多年组织村民参加阅读活动。“就是要让大家不仅钱袋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

  在山泉村,秉持“人人可用、人人能用、人人享用”原则的村民“共享中心”已建成运营,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宴请、商超购物等服务;鼓励人人都可参与的“共建中心”也在提档升级中。

  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有曲折也有希望。于苏南大地写下《江村经济》的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写道,“我故乡的父老乡亲没有辜负这大好年头,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我相信是结实的,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千家万户,它会生长,它会结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记住这25句话,10天后见证奇迹!

    还有10天,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将拉开帷幕。十年磨一剑,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们在剩余的10天里要做些什么?哪些事需要特别注意?一份“考前锦囊”送给考生↓↓学习篇01不再研究偏、难、怪题,把之前做过的题目(特别是错题)再巩固一遍。02把近两年的高考题再做一做,认真参考答案,根据评分标准掌握采分点。03准备一...

    时间:05-28
  • 习言道|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对于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和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时间:05-28
  • 小满见“新丝”

      小满时节,蚕茧结成,瓜果渐熟,万物小得盈满。在传统农耕社会中,丝绸生产与小满节气紧密相连,农谚“小满动三车”中的一车即为缫丝车。旧时,江南地区是丝绸产业重镇,不仅孕育了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生产技艺,还衍生出轧蚕花、扫蚕花地等民俗活动。如今,在中国丝绸博...

    时间:05-28
  • 中国音乐剧的新气象

      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首部中文版近日在上海拉开大幕。这是该剧面世37年来,在全球上演的第十八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由40余名中国音乐剧、歌剧、舞蹈演员共同呈现,乐池内配有16人组成的管弦及键盘乐队现场伴奏。全剧运用戏中戏的叙事手法融入精彩的歌剧、芭蕾舞和...

    时间:05-28
  • “中国朋友帮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索日达·扎巴罗娃原本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名牙科医生,在家乡撒马尔罕州开了一家诊所。2015年,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一次技术创新国际展览会上,一块很轻的小木板引起扎巴罗娃的注意。这是一种高大乔木泡桐的原木。扎巴罗娃回家后,上网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泡桐树生长快、适应...

    时间:05-28
  • 为数字中国搭建时空基底

      在西藏,只需登录“天地图·西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点击相应栏目,游客就能轻松获得日喀则小环线、青藏自驾线等精品旅游路线的推荐;在广东,红树林保护区基于实景开展湿地环境、水环境的三维模拟仿真,可动态识别统计鸟类品种、分析鸟类迁徙特征,对珍稀濒危鸟类实现智慧...

    时间:05-28
  • 扎根大地 助农增收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干农活,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用知识帮助农民科学种粮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2020年12月,我进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一名农技员,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及土壤肥料研究工作。连续3年参加藁城区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参与...

    时间:05-28
  •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王政、刘温馨)针对中小企业创新难、转型难等问题,近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助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

    时间:05-28
  • 海域功能区分更清晰

      本报海口5月27日电 (记者周亚军)黄金周、黄金月、黄金季,今年以来,海南三亚旅游高开高走。为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三亚市推出一份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在国家海域三级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三亚进一步织密规划网格,提出31个四级用海类型及管控要求,实行精细管控。  持续火热的海洋...

    时间:05-28
  • 建设有序推进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沿江经济带、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交汇点。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国际金融城将推进116个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1800亿元。建成后,将以金融业为重点,以...

    时间:05-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