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电子社保卡成为百姓“心头好”

2023-05-22 11:33: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线上渠道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 电子社保卡成为百姓“心头好”

  小小的电子社保卡,正在成为群众手边的贴心卡、便民卡,承载起大民生、幸福感。人社部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便民创新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各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线上渠道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各项数字惠民服务持续发展

  “操作简单功能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药店的结账柜台前,马先生正在使用电子社保卡买药。“自从我在网上申请了电子社保卡,出门买药、坐公交车、交水电费只要拿上手机就行了。电子社保卡操作简单功能多,真是太方便啦!”说着,马先生打开手机上电子社保卡的医疗保险支付码,完成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付款。

  如今在各类民生服务领域,电子社保卡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群众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务基础性载体的“心头好”。

  电子社保卡功能更丰富。去年,电子社保卡已累计开通86项全国服务和1000余项属地服务,群众可通过480多个APP、小程序等渠道获取电子社保卡。

  社会保障服务更利民。2022年,电子社保卡全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12.85亿人次。人们通过电子社保卡享受着个人社保权益记录单查询、社保待遇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等证书查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个人养老金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

  身份认证服务更多元。电子社保卡同时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31个省份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5个省份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30个省份实现凭社保卡借阅图书、进博物馆与展览馆、公园入园……群众持社保卡可“一卡通享”更多相关服务。

  “跨省通办”提高效率

  人社部近年来着力打造更先进、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人社服务,推动一网通办等便民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2022年,人社部共开通76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服务,群众可通过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电子社保卡等快速获取服务。去年,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更加智慧的人社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广东省去年5月推出了“粤省事”APP。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介绍,粤省事APP着眼移动政务服务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人社服务、公安服务等“一网通办”。今年,广东省将依托APP持续打造民生服务枢纽,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在上海,市人社局将推动构建高效协同、便捷智慧的线上帮办模式,聚焦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事项线上线下智能化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优化体验更好

  “为什么不试试自助经办机呢?”上海市黄浦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里,一位市民正排队等待叫号,在此调研的市社保中心主任程征东上前询问。这位市民说,先前在电脑端尝试办理就业参保登记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他不太愿意线上办理社保业务。在全国,还有很多人与这位市民有着类似的想法。

  如今,通过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人社服务”平台办理人社业务已是大势所趋,“指尖服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各类线上服务平台令人头疼,线上系统问题频出,对于老年人及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来说,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人社系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群众需求,让群众办事更加透明高效、舒心顺心。

  在黑龙江省,社保卡业务办理支付宝小程序去年6月上线,提供多种社保卡服务业务。在河北省,电子社保卡也再次升级,界面、服务、操作持续优化,让百姓体验越来越好。

  聚焦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人社系统完善传统服务,推动智能服务适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老伴卧病在床十几年,我也不懂智能手机操作,每次资格认证都犯难,工作人员来家里帮我们,这种服务帮在我们心坎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的卢凤兰老人高兴地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台湾已知最后一名“慰安妇”去世

      中新社台北5月22日电 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妇援会)22日表示,所知台湾最后一名台籍“慰安妇”阿嬷,在本月10日过世,享耆寿92岁。妇援会盼军事性奴隶的历史真相不因阿嬷们离世而消失。  据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长期从事“慰安妇”受害人救助的妇援会22日透过“脸书”发文表示,这名阿嬷是...

    时间:05-22
  • 时政微观察丨“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过‘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的诗句。今天我们在西安相聚,续写千年友谊,开辟崭新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亚峰会上引用这句古诗,生动阐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和光明前景。  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

    时间:05-22
  • 中方谈叙利亚重返阿盟:表明阿拉伯国家有能力把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张素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薛伟 摄  有记者提问:5月19日,第32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沙特吉达召开。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向会议轮值主席沙特国王萨勒曼致贺信,祝贺会议召开。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此外,...

    时间:05-22
  • 海归人才汇聚长春为中国东北振兴献“智”

      中新网长春5月22日电 (李丹)“智启振兴 汇促发展”海归人才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22日在吉林长春召开,多位海归人才结合自身经历为中国东北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与会代表围绕“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开放发展,实现合作与共赢”等...

    时间:05-22
  •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办展庆祝建馆70周年

      中新网广州5月22日电 (程景伟 柯楚彬)广州农讲所纪念馆22日举办建馆70周年暨“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活动,以庆祝建馆70周年。该展览精选70件(套)展品展出,其中文物20件(套)。开幕活动现场 农讲所纪念馆 供图  该展览主要分为“负笈者——六经勤向窗前读”“革命者——能杀敌...

    时间:05-22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发布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最新红色名录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当天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宣传活动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

    时间:05-22
  • 种群再扩大 华南虎保护又有好消息

      种群再扩大 华南虎保护又有好消息!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居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首,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华南虎野外自然种群已经灭绝。目前,我国仅存200多只华南虎,均为人工饲养。粤北地区是野生华南虎种群的最后栖息地,在广东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为了挽救华南虎的濒危...

    时间:05-22
  • 在珠峰上如何钻取冰芯?科考队员第一视角带你攀上6530米

      在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有一支科考队伍,他们坚守在海拔6530米的冰芯钻取点,面临着狂风、极寒、极度缺氧的恶劣天气,到5月19日凌晨第二支透底冰芯被成功钻取出来,这也是珠峰地区钻取的第五根透底冰芯。总台记者也来到了冰芯科考营地,来看他们从6350米发回的报道。  总台记者 陈琴:现在我们是来...

    时间:05-22
  • 第76届世卫大会拒绝涉台提案 中方:充分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2日就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答记者问时表示,这充分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容任何挑战。  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将伯利兹等国提出的“关于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大会”的提案列入大会议程,有记者问中方有何...

    时间:05-22
  • 这些改变,为了你!各地创新模式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  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是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依据,根据《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要求,将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工作是一个庞大的...

    时间:05-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