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

2023-05-20 06:18:52

来源:光明网

  · 编者按 ·

  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旨在促进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行动。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本报刊发文章,介绍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国如何引领推动达成“昆蒙框架”,如何与各国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如何持续发挥影响力、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目标到现实行动,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领导大会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分两个阶段成功召开,推动达成了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等一揽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

  引领推动达成“昆蒙框架”,彰显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亲切关怀,两次视频出席会议活动并致辞,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提出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点主张”,给予各方极大的政治信心和鼓舞。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史上开创性和标志性的成果,“昆蒙框架”这一自然协议的达成,标志着我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深深的中国烙印,有力提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信心、决心。

  兼具雄心、务实、平衡与有效。大会通过的包括“昆蒙框架”在内的一揽子决定,历史性地确定了“3030”目标,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并明确了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物多样性资金,既强调目标可及,又要求加强资源调动、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知识传播等基础配套保障,是一组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解决方案。

  凝聚政府与社会各方合力。“昆蒙框架”充分尊重各国“地球母亲、生命共同体以及自然对人类的贡献”等自然观和价值观,尊重各国国情、优先事项、能力和发展权,强调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与合作,确认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权利、作用和贡献,促进性别平等和广泛参与,支持妇女、青年等全过程平等参与生物多样性治理决策与行动,汇聚了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是一项体现多边主义精神、广泛凝聚政府和社会合力的共识。

  协力应对全球健康风险。“昆蒙框架”及相关决定积极呼应了全球对疫源疫病防控、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关注,强调要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物种种群健康、土壤健康、人类健康与福祉等,明确提出降低物种灭绝风险、病原体溢出风险、污染风险、灾害风险、人类健康风险等,强化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和国际进程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荒漠化、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是一系列关系全人类福祉、有力维护地球安全的行动方案。

  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之路,共享中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保护与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为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为新时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创新制度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以综合法、区域法、要素法相结合的“1+4+N”法律体系。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纳入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以及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将占陆域国土面积30%以上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相关公约进程,领导推动发布“昆明宣言”、达成“昆蒙框架”,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领导和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进程,达成《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8—2030年战略框架》《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丰硕成果。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展示了我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公正的大国形象。

  协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同舟共济、协力应对。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战略行动。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加快制定新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定期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管理、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生态监管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研究,建设常态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新格局,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构建优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供给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系统完善的政府引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全民行动体系,营造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积极引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COP16之前,中国仍担任主席国,将继续发挥领导力和协调作用,共同推进“昆蒙框架”落地,推动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建立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惠益分享多边机制等COP15大会决定全面落实,发挥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支持发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努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合作的典范。鼓励世界各国积极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更新国家和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调动更多资源。欢迎国际组织、私营部门、金融机构、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妇女、青年等所有利益攸关方全过程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积极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立平台、伙伴关系,分享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合作、勇毅前行,为共同遏制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局面,维护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黄润秋,系生态环境部部长)(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

      中新网太原5月20日电 (记者 杨杰英)20日,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一次全委会议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 张云 摄  陈蕾、闫芳、刘俊、吕静英、黄华为、谭慷、王迪...

    时间:05-20
  • 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作者 谢雁冰 黄钰钦  初夏的西安,火红石榴花盛放。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这座千年古都又一次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之下。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这片厚土孕育了周礼秦制...

    时间:05-20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古城西安,递出开放新名片

      古长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3世纪,西域传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关中地区大量栽种,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罗马的明月珠屡见于长安宫廷。  公元8世纪,中原丝绸经中亚人之手流往西亚、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药材等大量传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

    时间:05-20
  • 金色相框 | 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时间:05-20
  • 中亚五国元首支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记者王晨笛 赵嫣)中国-中亚峰会19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与会中亚五国元首在发言时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表示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推进地区互联互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时间:05-20
  • 一见·从这场汇报会,看总书记心系的“对外开放”

      5月17日,陕西西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一场汇报会格外引人注目。  在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提“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总书记对此有着深邃思考和战略部署。  优化区域开...

    时间:05-20
  • 习近平致电祝贺米拉托维奇就任黑山总统

      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亚科夫·米拉托维奇,祝贺他就任黑山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黑山始终互尊互信、平等相待,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和敬重。我高度重视中国同黑山关系发展,愿同米拉托维奇总统一道努力,传承发扬两国深厚友谊,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引领双边关系不断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时间:05-20
  • 民进党执政七年未解发展困境 台湾舆论指民众期待落空

      中新社台北5月20日电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20日召开“执政七周年”记者会,宣扬政治、经济、民生乃至于两岸关系方面绩效。不过,岛内不少舆论指,台湾未能变好,民众对改革的期待落空。  《中国时报》当日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执政七年几乎一事无成,所承诺的美好政见都落空,所作所为不仅铸成多方面...

    时间:05-20
  • 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中新社新疆伊犁5月20日电 题: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作者 朱贺  在新疆伊犁河谷西北部,坐落着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城——霍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塞。  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霍城,探访这座丝路古城绽放的数朵“现代之花”。  景观之花:观杏花时赏雪花  自县城驱车向北,不...

    时间:05-20
  • 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近观中国)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陕西西安街头的欢迎标语醒目。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大国外交的风云际会,有时会从别具温情的细微处起笔。  “今天是你70岁生日,再次祝你生日快...

    时间:05-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