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生态蝶变,绘就美好画卷

2023-05-20 06:18:28

来源:光明日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长江北岸,杉树林立,杨柳依依,乌桕点缀其中,绿野无垠。

  这是南京市浦口区长江岸线如今的景色。很难想象,5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厂棚林立、机器轰鸣,船厂切割、轧钢、喷漆、除锈等作业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长江岸线不堪重负,周边居民更是深受其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岸边经常能看到江豚跃动。但后来,由于周边工业过度开发,这里几乎都看不到江豚了。”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党工委委员杨庆松感慨。

  为改善沿江生态环境,江苏提出系统治理、铁腕治理。从拆除船厂、养殖场,到拆除龙门吊、破碎机,再到清除水泥地坪、砂石地坪,每项举措、每次行动都彰显着江苏全力“脱胎换骨”、实现江岸复绿的决心。

  “我们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876家,腾退长江生产岸线81公里,生态岸线占比已提升到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程友华说。

  据悉,江苏制定“1+3+7”治污攻坚政策体系,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等系列文件,力争守好生态“存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头是生态环境保护,一头是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把握二者的平衡?江苏给出了答案:退,干净利落;进,毫不迟疑。

  常州段破解“化工围江”,浦口区打造“春江十里”,沿江地区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面对突出环境问题,江苏锚定目标,协同奋进。

  “要主动寻求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表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低端产业”的简单退出,而是要统筹沿江地区战略性转型和沿海地区战略性布局。

  作为滨江城市,江阴不仅具有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还有着积淀深厚的漕运文化、工业文化。随着江阴沿岸工厂有序腾退,“工业锈带”成为“生活秀带”,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

  “我们投资256亿元左右,把原来23.4公里的生产岸线压缩至16.8公里,压缩的岸线全部还给老百姓。”江阴文化商业旅游产业集团筹备组副组长朱贻军告诉记者,他们以实际行动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让更多人享受到长江高水平保护带来的福利。

  目前,江阴主城区30公里生产岸线已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锡澄运河公园等相继在江畔“绽放”。

  “看!江豚!”江边传来一声惊呼。

  南京、镇江、江阴……近期,江苏多地江豚频现。作为长江生态“晴雨表”,江豚数量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近年来江苏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近日,记者漫步于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微风清凉,树影婆娑,水清近人。这一公园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原是扬州城市东南部的工业用地、棚户集中区,现在已是运河“原点”城市的示范与标杆。

  园区讲解员刘玮是一名90后,她对记者说起这里的变化:“我从小就住在附近,小时候和父母经过这里,经常看到烟囱冒着黑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现在环境好了、景点多了,大家都爱来这儿逛。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多到我们顾不上休息。”

  三湾河畔,坐落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博物馆正式开放,现已成为大运河全流域的新地标,为公园引来八方来客,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令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尹荣尧介绍,江苏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整体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3.6%。

  已经迁居无锡30年的毕大爷,最近几年搬迁到了小溪港附近的社区,见证了小溪港的时代变迁。“以前这里是一个渔船码头,渔民们打了鱼就在岸上卖,生活环境和现在比那可差远了。自从有了小溪港渔咀公园,我经常带着小孙女来这里玩耍。”毕大爷笑着说。

  记者看到,公园彩虹步道飞架空中,旁边就是清澈的太湖水。市民在湖畔跑步、散步、骑车,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

  从拆除到建设,从恢复到发展,从生产到生活,从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生态蝶变正在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

  “未来,江苏将继续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焦建磊表示。

  (本报记者 李菲 本报见习记者 武鹭帅)(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

      中新网太原5月20日电 (记者 杨杰英)20日,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一次全委会议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 张云 摄  陈蕾、闫芳、刘俊、吕静英、黄华为、谭慷、王迪...

    时间:05-20
  • 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作者 谢雁冰 黄钰钦  初夏的西安,火红石榴花盛放。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这座千年古都又一次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之下。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这片厚土孕育了周礼秦制...

    时间:05-20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古城西安,递出开放新名片

      古长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3世纪,西域传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关中地区大量栽种,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罗马的明月珠屡见于长安宫廷。  公元8世纪,中原丝绸经中亚人之手流往西亚、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药材等大量传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

    时间:05-20
  • 金色相框 | 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时间:05-20
  • 中亚五国元首支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记者王晨笛 赵嫣)中国-中亚峰会19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与会中亚五国元首在发言时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表示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推进地区互联互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时间:05-20
  • 一见·从这场汇报会,看总书记心系的“对外开放”

      5月17日,陕西西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一场汇报会格外引人注目。  在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提“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总书记对此有着深邃思考和战略部署。  优化区域开...

    时间:05-20
  • 习近平致电祝贺米拉托维奇就任黑山总统

      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亚科夫·米拉托维奇,祝贺他就任黑山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黑山始终互尊互信、平等相待,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和敬重。我高度重视中国同黑山关系发展,愿同米拉托维奇总统一道努力,传承发扬两国深厚友谊,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引领双边关系不断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时间:05-20
  • 民进党执政七年未解发展困境 台湾舆论指民众期待落空

      中新社台北5月20日电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20日召开“执政七周年”记者会,宣扬政治、经济、民生乃至于两岸关系方面绩效。不过,岛内不少舆论指,台湾未能变好,民众对改革的期待落空。  《中国时报》当日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执政七年几乎一事无成,所承诺的美好政见都落空,所作所为不仅铸成多方面...

    时间:05-20
  • 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中新社新疆伊犁5月20日电 题: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作者 朱贺  在新疆伊犁河谷西北部,坐落着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城——霍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塞。  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霍城,探访这座丝路古城绽放的数朵“现代之花”。  景观之花:观杏花时赏雪花  自县城驱车向北,不...

    时间:05-20
  • 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近观中国)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陕西西安街头的欢迎标语醒目。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大国外交的风云际会,有时会从别具温情的细微处起笔。  “今天是你70岁生日,再次祝你生日快...

    时间:05-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