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万桥越万山 “黔”路不再难

2023-05-20 06:01:41

来源:人民日报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特殊的地形虽然造就了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却也给山中百姓外出设下了重重“路障”。一座座大桥连高山、越峡谷、跨江河,让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巨变;因为桥数量多、种类全、有精品,贵州也成了“桥梁博物馆”。

  万桥飞架,托起美好生活。越织越密的路桥网,改善了贵州人的生活条件,分布山间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连接,隔江相望的人们从此便利出行。

  桥网通达,铺就发展之路。大桥给大山增添别样的风景,也让小村热闹了起来。这不仅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祖国大地山乡巨变的一角拼图。

  ——编 者

  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流水侵蚀下,地表山峰耸立,地下溶洞纵横。数据显示,贵州共有近126万座山,仅长度1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近千条。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500多年前,王阳明面对黔道之艰就发出叹息。山川阻隔路难行,桥梁成为贵州打通出山路的重要工程。

  如今,雄踞贵州崇山峻岭中的万座桥梁,让天堑变通途,也让贵州成了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桥梁博物馆”几乎囊括世界所有桥型

  始于普济桥,闻于葛镜桥,如今世界前100名高桥近半数在贵州

  贵州这座“桥梁博物馆”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截至2022年底,贵州已建和在建的各类桥梁超过3万座,世界前100名高桥近半数在贵州。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331公里,将高速公路连接起来的,是14230座高速公路桥梁,这也意味着平均每过1公里高速,就有1.7座桥梁。

  种类全。悬索桥、斜拉桥、梁桥、拱桥……贵州的桥几乎囊括当今世界所有的桥型。其中,悬索桥以其优越的跨越能力成为贵州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跨越大峡谷特大型桥梁的首选桥型。

  有精品。贵州保存至今的古代、近代著名桥梁很多,在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现代桥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桥梁或历史悠久,或建造工艺高超,或地域特色浓郁,或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据《贵州桥梁志》记载,“贵州现存桥梁始于普济桥、闻于葛镜桥、巅于北盘江桥。”

  普济桥是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位于遵义市,为川黔古驿道桥梁,始建于南宋时期,明嘉靖年间曾毁于洪水,如今人们看到的桥体复建于明崇祯年间。该桥为单孔弧形石拱桥,桥长14米,宽6米,净跨7米,高5米,1985年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葛镜桥修建于明代,位于福泉市,横跨麻哈江,为三孔石拱桥。该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仍坚固如初,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的美谈。葛镜桥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技术,就是桥底拱面的石块没有使用一点黏合剂,巨型石块借助桥身自重和拱桥张力紧密结合,完美承接住古桥自身的压力。

  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段上的北盘江大桥是连接黔滇两省的钢桁梁斜拉桥,总重近3万吨,大桥桥面至江面的距离为565.4米,高度超过200层摩天大楼,是目前已建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桥。远远望去,让人仿佛觉得“大桥不是架在山顶上,是架在天边的;桥上的车不是开过去的,就像长翅膀飞过去的一样”。

  世界级难度“逼出”世界级桥梁

  不仅要满足出行发展需要,还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满足出行和发展需求,贵州突破重峦叠嶂的困难,建设了许多实用且美丽的大桥,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捧回国际大奖,这离不开建设者们对桥梁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的创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贵州首创桁式组合拱桥,并于1995年在乌江天险上建成主跨径330米的江界河大桥,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2000年以后,贵州桥梁建设施工工艺持续提升突破,如位于安顺市的坝陵河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大桥。

  坝陵河大桥也拉开了贵州建造世界级桥梁的序幕。该桥主跨1088米,桥面距水面370米,其西岸为关索岭,东岸为晒甲山。过去,两岸百姓若想到对岸,就算开车也要花费一个小时。2005年,贵州开始着手坝陵河大桥的建设。但两岸地势陡峭,河谷高深,要修建一座千米级跨径的大桥,难题不少。

  拉导索是悬索桥进入上部构造施工的关键环节,但这座桥梁跨径大、距离长,人工拉索不可能,直升机牵引成本又太高,拉导索成了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次考察和全面论证,他们决定使用遥控飞艇,将毛线粗的先导索牵到对岸,通过来回牵引,最终形成了猫道的骨架。有了猫道,才有架设桥梁主缆的高空施工平台。用飞艇牵引先导索,这在世界上悬索桥施工中尚属首次,此外坝陵河大桥还成功突破山区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建设的其他诸多瓶颈,形成了成套核心技术。2009年建成后,坝陵河峡谷两岸通行车程缩短为4分钟。

  多年来,贵州在建桥技术工艺方面还在不断地精进和创新:建桥更加智慧,花江峡谷大桥搭建了智能化的施工系统,通过5G网络将各种施工设备联系起来,可以提高钢筋安装精度和施工效率;建桥精度更高,德余高速乌江大桥整体刚结体系用22万套高强螺栓连接,无任何焊接,栓接精度严格控制在3毫米之内。

  但建造世界级桥梁,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还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4月,第三十九届国际桥梁大会上传来消息:贵州的花鱼洞大桥被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这座建于普通国省干线、主跨只有180米的“小桥”居然力压许多跨度大、高度高的大桥摘得国际大奖,这或许离不开它呵护生态的努力。

  1991年建成通车的原花鱼洞大桥坐落于贵黄公路之上,限于当年的建造技术,加上近年来的高车流量,大桥被定为危桥,必须进行改建。可是,大桥下的红枫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炸毁、拆除或另建大桥都将对环境造成干扰。工程师们想出一个新奇的方案,用“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新旧腾挪渐次回收废料、废水,再作为新桥原料使用,不造成环境污染。2021年花鱼洞大桥通车后,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景观新地标”的预期目标。本报记者 汪志球 叶 琦 黄 娴 陈隽逸(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

      中新网太原5月20日电 (记者 杨杰英)20日,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一次全委会议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王进仁当选山西省侨联主席。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 张云 摄  陈蕾、闫芳、刘俊、吕静英、黄华为、谭慷、王迪...

    时间:05-20
  • 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在中国—中亚峰会感受“陕西味道”穿越古今  作者 谢雁冰 黄钰钦  初夏的西安,火红石榴花盛放。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这座千年古都又一次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之下。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这片厚土孕育了周礼秦制...

    时间:05-20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古城西安,递出开放新名片

      古长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3世纪,西域传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关中地区大量栽种,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罗马的明月珠屡见于长安宫廷。  公元8世纪,中原丝绸经中亚人之手流往西亚、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药材等大量传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

    时间:05-20
  • 金色相框 | 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时间:05-20
  • 中亚五国元首支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记者王晨笛 赵嫣)中国-中亚峰会19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与会中亚五国元首在发言时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表示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推进地区互联互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时间:05-20
  • 一见·从这场汇报会,看总书记心系的“对外开放”

      5月17日,陕西西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一场汇报会格外引人注目。  在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提“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总书记对此有着深邃思考和战略部署。  优化区域开...

    时间:05-20
  • 习近平致电祝贺米拉托维奇就任黑山总统

      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亚科夫·米拉托维奇,祝贺他就任黑山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黑山始终互尊互信、平等相待,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和敬重。我高度重视中国同黑山关系发展,愿同米拉托维奇总统一道努力,传承发扬两国深厚友谊,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引领双边关系不断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时间:05-20
  • 民进党执政七年未解发展困境 台湾舆论指民众期待落空

      中新社台北5月20日电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20日召开“执政七周年”记者会,宣扬政治、经济、民生乃至于两岸关系方面绩效。不过,岛内不少舆论指,台湾未能变好,民众对改革的期待落空。  《中国时报》当日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执政七年几乎一事无成,所承诺的美好政见都落空,所作所为不仅铸成多方面...

    时间:05-20
  • 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中新社新疆伊犁5月20日电 题:新疆霍城:丝路古城绽放现代之花  作者 朱贺  在新疆伊犁河谷西北部,坐落着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城——霍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塞。  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霍城,探访这座丝路古城绽放的数朵“现代之花”。  景观之花:观杏花时赏雪花  自县城驱车向北,不...

    时间:05-20
  • 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近观中国)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西安5月20日电 题:元首外交在西安,习近平的中国—中亚峰会时间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陕西西安街头的欢迎标语醒目。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大国外交的风云际会,有时会从别具温情的细微处起笔。  “今天是你70岁生日,再次祝你生日快...

    时间:05-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