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北斗路上那些事——贵阳卫星观测站落区工作团队大力发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侧记

2023-05-18 14:27:14

来源:中国网

  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这是古人对北斗的解读。如今“北斗”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承载了更多的荣誉。作为北斗工程唯一母港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2000年到2023年成功将56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为100%,创造了发射历史的新奇迹。

  2023年5月1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六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载着北斗人的梦想,飞向太空、成功入轨!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北斗人用坚守和奋斗,实现了北斗系统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历史性突破。任务成功的背后,有这么一支落区团队,他们积极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常年奔走在火箭发射落区一线,用自身的发展壮大见证着北斗的腾飞组网。

  北斗路是一条自强之路,拼搏奋斗才能创造奇迹。1994年北斗工程全面启动,也正是那一年,贵阳观测站落区工作组组长胡晓枫参加工作。据他回忆,他第一次参加落区任务时,由于当时的自主导航系统的缺失,在大山里GPS定位既不准确又信号不稳,经常是拿着地图在山间小道摸索前进,明明地图上相邻的两个县,却时常在山沟里绕一天。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家的北斗建设工程尽自己的一份力!

  20多年来,他们情系航天、心牵落区,集中优势骨干力量,敢于拼搏、勇于挑战、集智攻关,不断积极推动落区工作模式转变和火箭残骸自主可控回收,火箭残骸找寻和回收效率不断提高。结合落区特点规律,深入探索,大胆创新,积极优化组织指挥流程,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完善《落区群众宣传疏散方案》,不断提升落区工作实效,实现一体化落区工作精准指挥,采取标准化指挥协同、模块化专业队伍编成方式,缩短决策周期,实现研判快、执行快、报告快。“过去我们靠着‘婆婆嘴’开展落区工作,成效有限;现在强化了体系建设,无论任务再紧迫都能确保标准不降、措施落实。”落区工作组组长胡晓枫对记者介绍到。

  北斗路是一条惠民之路,依靠群众才能赢得胜利。北斗全球组网,给老百姓工作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北斗落区团队和落区群众体会尤为深刻。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每发火箭的顺利升空、每颗卫星的成功入轨,都是许多“螺丝钉”大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拼搏的结果。北斗发射任务落区涉及贵州、湖南、广西、江西、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每次任务都要动员疏散30多万落区群众。该团队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确保落区“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无重大舆情影响”为己任,翻山越岭、下乡进镇,扎实做好落区群众疏散动员、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工作。随着北斗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顺利完成,方便了落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交通通讯,得到了落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某次任务中,火箭残骸落地后的第二天上午,落区工作组接到当地政府的报告,一名群众主动将掉落在田间的残骸碎片搬交到县政府,讲道“这是国家的东西,要交给国家。”该站落区工作组组长胡晓枫说道:“我们的每一次成功,离不开落区群众的默默付出和大力支持,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同心共筑伟大航天梦的强大合力,促使我们航天伟业勇攀高峰。”

  北斗路是一条探索之路,开拓创新才能行稳致远。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制胜密码,同时也是落区工作团队的制胜法宝。自2019年实行落区新质作战能力试点,该团队聚焦“跟踪测量、态势显示、机动搜救”三大核心能力要求,系统规划落区移动指挥车、无人机等新装备列装“训、管、用”三位一体建设,探索适应实战及不同环境下的新质能力生成模式,培养专业骨干团队,形成稳定技术能力,优化实施流程、优化队伍结构、优化创新机制,不断提高落区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运用。为提升火箭残骸落点快速精确定位、应急处置能力,该站与贵州省地震局签订战略技术合作机制,利用地震监测设备精确定位残骸落点,探索将地震监测定位信息融入政府自然灾害预警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装备厂家的共育平台建设,新建纯电动长航时无人机设备和便携式卫通背负台站,开展旋翼无人机中继通信,高精度环境测绘制图等设备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落区任务指挥信息化水平。同时,配合工业部门开展以“伞降技术+舵控技术”为主的落区可控回收技术验证,探索简易遥测设备和小型相控阵雷达跟踪测量火箭残骸,满足运载火箭子级可控回收、精准落控需求。

  北斗路是一条奋进之路,精益求精才能开创未来。2000年底,北斗一号建成并向中国提供服务,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空白。2012年底,北斗二号建成并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走出国门服务更多周边国家。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并向全球提供服务,实现了全球导航,成为继美国GPS之后,全球第二大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球,北斗系统的建设之路也是一个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道路。北斗落区团队经历20多年几代人的发展壮大,打造出了一支“全域机动化、搜索立体化、力量小型化”的落区搜救回收专业人才队伍。面向未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承担新型号、多射向火箭发射及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为此,该站对标中心“5+3+7+1”发展战略,加快站“1+2+4”核心能力建设规划,开展落区核心能力建设规划论证和新技术课题研究,制定出台《落区工作建设规划2022-2025》,从组织指挥、力量编成、装备建设、综合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设规划。同时,该团队始终以“双六行动”为引领,不断探索、敢于超越,瞄准核心能力建设创新驱动、长远作为;以任务需求为牵引,组建落区搜救回收分队,加强载人搜救回收制胜机理模式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未来遂行多样化搜救回收任务能力。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如今,颗颗北斗卫星环绕地球,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前进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实干兴邦的决心意志,不懈探索、砥砺前行,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新长征,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走向未来。

  (作者:沈长海、吴本科、刘光辉)

  来源:中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会谈

      5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5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哈是彼此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

    时间:05-18
  • 时政微观察丨从文化瑰宝看中国—中亚文明交流互鉴

      古都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韵悠悠又逢盛事。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即将呈现一场集中展示唐代丝路文物的展览,让观众领略古代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  8年前,正是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时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

    时间:05-18
  • 东西问丨顾炜:中国—中亚合作有何鲜明特点?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中国—中亚合作有何鲜明特点?  作者 顾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不仅表明了中国与中亚地区对彼此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地区合作蓬勃发展的趋势。  中亚地区合作为何蓬勃发展?  近年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

    时间:05-18
  • 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新华社西安5月18日电(记者朱超、张斌)5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习近平指出,去年9月,我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我们共同宣布在中乌双边层面践行命运共同体,确立了两国关系新定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

    时间:05-18
  • 东西问丨郑奕:博物馆如何打破东西方文明的“次元壁”?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博物馆如何打破东西方文明的“次元壁”?  ——专访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亚太分会副主席郑奕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当下,“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人们最流行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据不完全...

    时间:05-18
  • 东西问丨李梅:秦腔如何向世界展示多元中国文化?

      中新社西安5月18日电 题:李梅:秦腔如何向世界展示多元中国文化?  ——专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秦腔是中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秦腔被更多海外民众认知,在...

    时间:05-18
  • 习近平主席夫妇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和夫人观看迎宾表演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5月18日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仪式,欢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领导人和夫人并观看迎宾表演。  监制丨申勇 王志明 冯旭宏  记者丨史伟 王晓东 赵化 赵婷 丁欣...

    时间:05-18
  • 习近平主席夫妇欢迎中亚五国领导人和夫人并集体合影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5月18日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仪式,欢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领导人和夫人并集体合影。  监制丨申勇 王志明  记者丨史伟 王晓东 赵化 赵婷 丁欣...

    时间:05-18
  • 江苏省首家互联网法庭在苏州揭牌

      中新网苏州5月18日电(周建琳)1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苏州互联网法庭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江苏省首家互联网法庭。  苏州互联网法庭管辖苏州市范围内应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审互联网案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因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合同纠纷、产品责任纠纷;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

    时间:05-18
  • 中关村论坛首设科技女性创新论坛 航天员刘洋将“星空寄语”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2023中关村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将于5月28日举办,这是中关村论坛在成功创办13届后,首次开设以“前沿科技她力量”为年度主题的女性平行论坛。开幕仪式上,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将以独特方式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带来“星空寄语”。  这是记者18日从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