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寻味中华|文博】从海昏侯墓一窥西汉“食”尚

2023-05-18 11:0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中新社“寻味中华”专栏推出“文博”系列,开启寻古访今之旅,探究凝结在器物中的时光与文明故事,敬请关注。

  中新社南昌5月18日电 题:从海昏侯墓一窥西汉“食”尚

  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2000余年前,在海昏侯刘贺的餐桌上,“火锅”与“酱料”便已出现。

  在世仅33年的刘贺是汉武帝之孙,一生历经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其去世后,海昏侯国被废除,所有带着王侯标志的财富全部埋入墓葬。

  位于江西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出土了1万余件(套)文物。大汉辉煌,一侯可窥。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与饮食相关的器具数量很大,有1500余件之多,占了所有出土文物数量的十分之一有余。”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告诉记者,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食器和酒器,得以见证西汉贵族在饮食方面的风雅与精致。

  在万余件出土文物中,除了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马蹄金、麟趾金、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外,“青铜火锅”“蘸料碟”“烤炉”等颇具现代感的饮食器具“脱颖而出”。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内展出的青铜温鼎。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这件青铜温鼎炭盘上有炭火的痕迹,在器皿内部还发现了板栗残留物,可见在汉代贵族中就已经有吃火锅的习惯。”杨军介绍说,在海昏侯墓发掘过程中,一件三足支撑、肚大口小、下连炭盘的青铜温鼎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的注意,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件蘸料用的青铜染炉——上面耳杯盛放肉酱,中间镂空置炭火加热,将肉食染味后食用,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染”。

与青铜温鼎相配套的青铜染炉,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染”。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脯酱,是备受刘贺青睐的食物,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耳杯上,还专门有“脯酱”二字。

  据杨军介绍,除火锅外,海昏侯墓考古团队还清理修复出一件“烤炉”,四足支撑,底部放炭,还有一格一格的分区,与现代烧烤器具十分相似,可推测“烧烤”也已在西汉贵族中流行。

  一人一套的青铜染炉也印证了汉代“席地而坐,分餐而食”的饮食文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礼乐宴飨”展区可以看到,宴席上座位分开摆放,座位底下有竹席,竹席四角置有席镇,桌案上放置着各类食器和酒器,对面还有青铜编钟等乐器相得益彰,西汉贵族宴饮时的风雅排场可见一斑。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礼乐宴飨”展区。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由于汉代农业的长足发展,加上大量由西域传至中原的优质作物品种,各色蔬果、粮食、肉类大大丰富了汉代人,特别是汉代贵族阶层的餐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赵艺博介绍说,刘贺墓粮库出土了稻、粟、大麻、甜瓜、梅等多种农作物,出土的器物中也发现了板栗、芋头等食材,说明西汉时期主食品种较为丰富。

  据赵艺博介绍,汉代人已可熟练种植20余种蔬菜,张骞出使西域后,又传入了胡荽(香菜)、胡蒜(大蒜)以及葡萄、石榴、胡瓜(黄瓜)等蔬果。

  《汉书·食货志》有云,“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据杨军介绍,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许多饮酒用的耳杯,既有十分珍贵的玉耳杯,也有漆耳杯、青铜耳杯。有趣的是,墓中还发现了刘贺收藏的“古董”酒具——西周青铜提梁卣以及东周青铜缶。

  此外,考古团队还在酒具库内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其内部还有芋头残留物。

  “有人认为这是炼丹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做果汁或花露水的,但其形状已经具备了制作蒸馏酒的构造,其冷凝系统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先进。”杨军称,目前这件大型青铜“蒸馏器”的作用暂无定论,但考古队已经着手相关实验,如最终能证明是制作蒸馏酒的器具,则能将中国制作蒸馏酒的历史提前至西汉。

  烫火锅、蘸脯酱、吃烤肉、饮美酒,分餐而食.......从海昏侯墓中,可见西汉饮食文化之丰富发达,不过千年前宫廷贵族之钟鸣鼎食,如今早已是“家常便饭”。(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研高地建设研讨会在西宁举行

      中新网西宁5月18日电 (记者 李江宁)“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将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生态价值实现和自然教育展示样板区域,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正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也为生态科研高地的建设发展带来新机遇。”18日,青海省林草局局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

    时间:05-18
  • 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快讯: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中新社西安5月18日电 (记者 郭金超 黄钰钦)5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习近平指出,欢迎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去...

    时间:05-18
  • 刚强@大国外交最前线丨沉甸甸 实打实 中国-中亚国家务实合作开启新篇章

      5月18日,大国外交最前线再次来到陕西宾馆。今天,四场重要的双边活动将在这里举行。习近平主席与各国元首一起,就下阶段双边关系的发展作出政治引领和统筹规划。  大国外交最前线经历过很多密集举行双边活动的日子,但从昨晚到今天的五场双边活动安排,尤其给在现场参与报道的刚强一种“沉甸甸、实打...

    时间:05-18
  • 夏宝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来京学习的香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高凯)5月16日上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夏宝龙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参加“香港中小学校长领导研习班及新入职教师内地学习团联合开班式(北京)暨京港教育交流——‘京港基础教育论坛’”的香港校长和教师。  夏宝龙深情回顾近期在香港大中小学考察...

    时间:05-18
  • 【每日一习话】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方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各国追求民族振兴和团结自强,坚定支持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

    时间:05-18
  • 筑梦星空 托举北斗——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通信站为北斗保驾护航

      2023年5月17日,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搭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第五十六颗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心继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之后,时隔三年,再次发射北斗系列卫星。  天枢天权、玉衡摇光……北...

    时间:05-18
  • 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会见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  习近平指出,欢迎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今年1月你对中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我们一道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双边层面践行命运共同体,翻开中土关系发展新篇章。 ...

    时间:05-18
  •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

    5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新华社西安5月18日电(记者朱超、杨一苗)5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塔建交以...

    时间:05-18
  • 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

    5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吉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新华社西安5月18日电(记者朱超、张京品)5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

    时间:05-18
  • 518国际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获赠金丝野牦牛等珍贵野生动物标本

      中新网拉萨5月18日电 (记者 赵朗)西藏牦牛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综合文化活动18日在拉萨举行。  活动以拉萨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表演的传统民族舞蹈、《扎年琴》演奏拉开序幕。图为阿里地区林草局捐赠的金丝野牦牛标本。 赵朗 摄  活动中,阿里地区林草局向西藏牦牛博物馆捐赠了1...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