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岸婚姻动向新观察:选择大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023-05-17 18:56: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杨程晨 李雪峰)两岸婚姻是观察两岸关系的一个窗口,17日在北京举行的大江论坛上,多位发言者分享了对于当前形势下两岸婚姻家庭新趋势、新动向的观察。

  从1987年两岸开放民间交流至今,两岸婚姻已超过38万对。这期间既有2008年至2016年间两岸夫妻数量骤增,也有近年两岸关系动荡导致的增速放缓。

  “无论台湾这边是嫁是娶,越来越多的两岸婚姻家庭,尤其是新婚夫妻会选择在大陆落地生根,也常有姐妹们咨询如何迁到大陆居住。这是让我非常惊讶的一件事。”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创会理事长史雪燕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两岸关系正经历变化,两岸婚姻呈现新动向。

  史雪燕来自河北张家口,24年前嫁到台湾。她认为,台湾发展停滞不前,年轻人面临低薪困境,愈发蓬勃开放的大陆成为不少台湾年轻人的宝地,两岸婚姻当事人越来越在意发展前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两岸婚姻中涌现的新诉求。

  吉林省长春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裴仁骏来自高雄,在大陆安家多年。在他看来,越来越多台胞正做出有利于家庭、事业发展的选择。

  裴仁骏说,很多台湾民众会在公共场所回避谈论两岸关系。但其发展选择也不愿被岛内政治所“绑架”,他们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和想法。

  他提到许多台湾家长送子女赴天津茱莉亚学院深造的例子。自从这所国际知名音乐学府在天津成立分校以来,不少台湾家长让孩子来大陆接受更好教育。这说明台湾家长对大陆发展的充分认可,对大陆专业领域的教育是赞赏的。

  近年跨海爱情故事也曝出一些负面新闻,令不少网友唏嘘、遗憾。史雪燕认为,两岸民间在长期隔阂的时间里曾对彼此抱持着淳朴、美好的想象。开放交流后,差异和矛盾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媒体也时常聚焦、放大两岸婚姻因社会差异而出现的矛盾。

  “两岸恋情、婚姻,有的因分歧不欢而散,也有很多白头偕老。”她谈道,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婚姻更是亲上加亲,婚姻家庭的命运前途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连。“希望现在正考虑结婚或新婚的两岸情侣们都能白头偕老,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磨合,相濡以沫。”

  第十届大江论坛于17日在北京举行,今次主题为“促融合发展·谋和平统一”。在当天上午的“新时代筑未来”主题分享会上,史雪燕、裴仁骏等人进行了发言。(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健全完善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

      【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一、全面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人口...

    时间:05-18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研究报告】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强调,“‘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时间:05-18
  • 多措并举 探索高质量发展育人之路

      完善招考机制 提升生源质量  西安培华学院高度重视招考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严肃工作纪律,深入落实“阳光招生”。一是构建高效的组织机构、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完善协调配合机制;二是严格招生计划管理、严格进行新生资格复查;三是实施招生业务工作制度、规范招生考试管理监督制度...

    时间:05-18
  • 数字时代,法律如何回应劳动者新期待

      阅读提示  数字时代背景下,算法歧视、个人信息保护、隐形加班等劳动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新型劳动用工问题使现行劳动法律出现了不适应。专家学者表示,应塑造数字时代的法治秩序,调和多元的社会关系,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  眼下,我们正大踏步地迈入...

    时间:05-18
  • 破解葡萄驯化的百年谜题

      【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 写:本报记者 赵汉斌  策 划:赵英淑 滕继濮 林莉君  中国科学家董扬等联合“一带一路”沿线为主的17个国家的79位科学家,把葡萄的栽培史提到了11000年以前,解决了学术界对葡萄起源长达百余年的争议,构建了几乎覆盖所有栽培葡萄遗传资源高...

    时间:05-18
  • 时隔千日“北斗”上新

      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该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

    时间:05-18
  • 扎根火箭发射落区,他们见证着北斗腾飞

      ◎本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沈长海 吴本科  北斗,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星辰名字。如今“北斗”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承载了更多的荣誉。  5月17日10时49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2000年到2023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将56颗北斗...

    时间:05-18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物联网助力中国“银发族”探索自由年轻式“享老”

      中新社无锡5月18日电 (记者 周兆军 申冉 朱晓颖)闲暇时,可作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积攒“时间货币”,等自己需要帮助了,再从“银行”兑换物品或“跑腿”服务;不管是居家,还是在养老院、社区中心颐养天年,都能通过所在地的大数据平台发单,由最近的对口机构派遣专业人士解决所需……中新社记者17日在位...

    时间:05-18
  • 北京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

      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为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日前,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本市初步建立新污染...

    时间:05-18
  • 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在珠峰地区再现真容

      记者5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乘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东风,科考人员在“世界屋脊”的珠峰地区再次发现昔日三叠纪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为了解地壳板块运动和生命演化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