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我是中国中亚友好的见证者

2023-05-17 15:58:5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邓洁、刘宁、张文捷、彭昱凯)“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希望你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回信的消息让中亚留学生开心不已!

  “太高兴了!”得知这一消息,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若贺曼难掩心中的激动,“我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时候心里虽有所期待,但是没想到真的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

  若贺曼说,自己来中国留学得益于中土联合招生项目。正如习主席回信中所言,“我本人就是中国与中亚友好关系的受益者。”

  一直以来,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土库曼斯坦保持着良好的油气合作。为履行社会责任,2009年起,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推出合作项目,在土库曼斯坦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到中国石油大学留学,希望帮助该国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每年派专人去土库曼斯坦开展招生工作,选拔当地优质生源。其中不乏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2010年,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英语等学科的笔试、口试,有15名土库曼斯坦高中毕业生被选拔到中国留学,若贺曼就是其中之一。

  来中国之前,若贺曼不懂汉语, “只听说过孔子、成龙,还有长城、兵马俑、中国茶”。到中国之后,他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开始不断钻研。

  汉语预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企业管理硕士……一路走来,若贺曼在中国已经生活13年了,他也从16岁的少年变成新生眼中的“过来人”。

  因为中文过硬且熟悉学校管理体系,若贺曼还承担了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走在校园里,不时有熟人和他打招呼。“这里的留学生基本都认识我。”

  然而很难想象,13年前初到中国时, 若贺曼还有些“社恐”。“小时候我很内向,不像现在这么开朗,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在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下,若贺曼开始学会自我调整,逐渐融入新的环境。

  若贺曼很热心学生工作大概也源于此,他说:“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刚到一个陌生环境会遇到哪些困难,所以也希望别人通过我的帮助,能避免我曾经遭遇过的难处。”

  提起中国菜,若贺曼赞不绝口。“中国的美食太多了,口味多样。”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他的口味变得无辣不欢。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学习的节奏。若贺曼暂时回到祖国,但内心却一直惦记着学校。当他看到同学们在微信朋友圈不时分享北京的动态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次,他在一家超市发现了中国方便面,随即在微信上拍照分享:“离开中国两年多了,突然发现了这种方便面。肯定要买,肯定要吃,想念中国。”

  今年,若贺曼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临近毕业,他开始着手毕业博士论文答辩。他的博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选择不免让身边很多人感到意外,认为他的专业跨度很大。

  而在若贺曼看来,马克思主义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他解释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很多问题在当今社会也是现实和有效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值得研究和借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发展路径。其他国家未必要复制,但是至少可以将中国模式作为一个案例。”

  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的商品经由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欧洲。而今,“一带一路”倡议,让若贺曼感受到了它为两国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些年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额不断提升,很多土库曼斯坦物流公司都希望和中国做生意。小到手机、电脑、电器,大到工厂炼油设备,我们周边的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说。

  在中国生活了13年,若贺曼走过很多地方,其中西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秦始皇兵马俑很神奇,因为每个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相同。”但是要问哪个地方是他最喜欢的,他却很难回答。因为在他眼中,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今年夏天,若贺曼即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当人民网记者问道,北京的校园对于他意味着什么时?他沉默了片晌。“我在这里度过了13年时光,对中石大的感情太深了。虽然还没有离开,但心中的想念已经开始蔓延。”

  若贺曼说,无论今后身在何处,“习主席的回信,都将会成为我在中国留学岁月中最难忘的经历,也将是最珍贵的回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为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全文)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于2023年5月17日至1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务实的氛围中举行会谈,高度评价建交31年来中哈关系发展成果,表示愿进一步提升中哈关系水平、深化各领域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

    时间:05-17
  • 桂台陶艺交流“连亲”: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港澳台专线】桂台陶艺交流“连亲”: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中新社钦州5月17日电 (翟李强)“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正在广西参访的台湾花莲县秀林乡陶朴阁美学才艺发展协会理事长连美惠一边哼着歌,一边向记者介绍花莲陶瓷与广西钦州坭兴陶“连亲”的故事,她很开心再次来到广西“再续前缘”...

    时间:05-17
  • 中国全国滨湖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榜单发布

      中新社湖州5月17日电 (童笑雨)2023滨湖度假大会暨第二届长三角度假博览会17日在浙江湖州举行,“2023年全国滨湖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榜单”发布,浙江杭州千岛湖、西湖以及湖北武汉东湖、江苏扬州瘦西湖等10个中国滨湖旅游目的地榜上有名。  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是发展旅游最宝贵的资源,大力发展滨湖...

    时间:05-17
  • 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海岸卫士”全球红树林生境破碎

      中新社长春5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联合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生境较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红树林斑块约有33.7万个,其中95%以上斑块的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红树林生长在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上,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

    时间:05-17
  • 国际疫苗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中新社天津5月17日电 (孙玲玲 蓝芳)记者1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16日,“国际疫苗研究所南开联合研究中心规划和运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南开大学举行。这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议成立的国际疫苗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共建“国际疫苗研究所南开联合研究...

    时间:05-17
  • 2023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共倡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中新社宁波5月17日电 (项菁)2023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17日在浙江宁波开幕,32个中国城市代表与22个中东欧国家城市代表齐聚一堂,共倡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鄢东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尤其是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开启了双方地方合...

    时间:05-17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一座博物馆,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运城博物馆,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他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

    时间:05-17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在这里,看见古老而奋进的中国

      黄河北来,奔腾东流。这里演绎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浪漫,书写了“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的豪情,更记录下“非有神祖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工”的奋斗。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在这里孕育的文明上承刀耕火种,下启伦理教化,走过汉风唐雨,历经宋韵元风,绽放出中华文明的一路光华。  16日下午,在前...

    时间:05-17
  •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中新社西安5月17日电 (记者 郭金超 黄钰钦)5月17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哈是彼此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哈萨克斯坦正在建设快速发...

    时间:05-17
  • 东盟青年:一朵茉莉花开出大产业 中国减贫经验值得学习

      【东盟专线】东盟青年:一朵茉莉花开出大产业 中国减贫经验值得学习  中新社南宁5月17日电 (陈秋霞)“中国乡村发展有很多创新做法,比如直播助农带货、农副产品加工等,横州市小小的茉莉花能开发出多样产品、衍生出多个产业,真的很新奇。”来自新加坡的青年陈琦韵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月15日...

    时间:05-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