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巡回考编路

2023-05-17 06:10: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赶场

  在过去几个月里,刘晓豪都无法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为了获得一份有编制的工作,这位应届毕业生从去年12月开始参加了7场考试。他总是临时接到考试通知,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里,因此习惯了只购买出发前往考场的车票,先不考虑后面的行程。

  最紧张的时候是在今年2月中下旬,刘晓豪在两周的时间里,乘坐高铁和飞机辗转于武汉、郑州、北京,参加4场考试。还有3场考试,因为时间冲突,他只能放弃。

  2月25日那天,他报名的河南、广东、山东的公务员招录和浙江省烟草公司招聘都安排了考试。最终他选择了家乡河南的省考。

  近年来,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一份有编制的工作吸引力不言而喻。不少人会在全省甚至全国“巡回”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各种事业编制考试。

  他们被称为“巡考”者,成功被录取才算“上岸”。一名考生说,他在半年时间里,在湖南省内报考了26个事业编岗位。

  很多考试因为报名者众多,考试前考场周围酒店价格会成倍上涨。平日里刚过百元的房间,价格会变成两三百元。

  为了省钱,考生们需要尽早预订酒店。有人甚至在考试安排出来前,根据以往的经验预测考场范围,并在附近选取不同的地方,预订几个房间。如果最终安排有变化,再把不需要的房间退订或转让出去。

  真遇到酒店价格上涨,有人会去七八十元一晚的招待所将就一下。考生胡舒有一次选择一家招待所。入住后才发现,房间陈旧木门上的密码锁已经轻微破损。她不敢熟睡,将卫生间的灯开了整整一夜。外出买晚饭的途中,她还被陌生的男人尾随。

  在10万人加入的豆瓣“国考省考公务员上岸吧”小组里,有网友发帖问第一次巡考应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一位去浙江巡考的考生留言,“巡考党做好一次考试至少消费五百,三千也得去的心理准备”。

  胡舒去年从山东一所沿海城市的大学毕业,已经参加了十几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其中,有3场考试的笔试部分、资格复审部分、面试部分交叉进行。刚参加完第一场考试的资格复审,她就接到了第三场笔试和第二场的线上面试通知。为此她不得不从山东的东北到西南,在两个相距300公里的城市之间奔波。

  为了控制成本,她只乘坐火车。有时,七八个小时的卧铺也有好处,可以省去一晚上的住宿费。

  某培训机构的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及,他看到有巡考大军,尽可能多的参加全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每年,苏浙沪的省考都成为他们“考前模拟”,为了最后参加家乡的省考作准备。

  2023年,有超过250万人参加国考,创近10年报考人数的纪录。对于应届生刘晓豪而言,考公务员只是他求职路上的一环,除此之外,他还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作为即将毕业于北京一所211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晓豪在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开始了公务员考试的基础复习阶段,开始了自己的求职路。

  他每天至少保证12个小时的备考时间。身边很多人从三四月开始上的考公网课,他为了节约时间,用两倍速学完课程。

  然而,他参加的7场公务员考试,都没有成功上岸。

  他没有停止巡考的脚步,目前他重心都放在了中国烟草各地分公司的巡考之中,为此他又去了浙江、陕西、云南、湖南参加招聘考试。

  同时,其他的事业编制考试他也没有放弃。上个月10号,他临时接到两天后的一个郑州的考试通知,当时他在杭州刚刚结束一场面试。路途中,他又在线上完成了一场银行的面试,利用打印准考证的间隙做了两套真题模拟,之后,他又飞去了云南的考场。

  他准备努力到今年6月。遇到好的工作机会还要继续争取,他不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后悔因为自己没有尝试而错失发展更好、工资待遇更好的机会。

  密集的考试安排对他而言,已经麻木,“从小到大的考试太多了”。在2016年刘晓豪参加高考那年,河南有82万人和他一起考试。“对这些(报考)人数、竞争其实已经司空见惯了”。

  在考场上崩溃的人

  对于巡考者来说,安排行程只是第一步,上了考场,考验才是真正的开始。争分夺秒的笔试中,考生孙意静会把难题留到最后。但在参加江苏的一次省考时,等她把一道道题目跳过,发现自己已经无题可做。之后在家乡山东的一次考试中,她紧张到看试卷都出现了重影,身上一直冒冷汗。结果,那是她求职中考试成绩最差的一次。

  她从本科毕业就开始了考公,第一次考试她早上6点和家人们出发,开车去连云港考试。上次去这里,她和一家人开车是去看海。

  那一年,她刚刚通过了司法考试,正等待研究生考试的结果,并没有把这场公务员考试放在心上。在考场上,她才第一次知道了公务员考试的具体题型。

  但这时,她已坚定了考公的决心。那年7月,她去律所实习,见识了那里的繁忙,还有同事之间的竞争和压力。而且,她的工作需要不停地跑法院、检察院这些地方,配合别人的时间。

  那种繁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从她上学以来,妈妈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妈妈怎么还不回来”这个问题,贯穿了她整个童年。

  去一个工作节奏稳定的地方,是她职业规划当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她羡慕本科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国考就进入面试、第二次省考就上岸的姐姐,也听说过身边放弃工作专心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哥哥,五六年了都没有上岸。身边亲戚家的小孩,甚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开始考虑哪个专业更有利于考公务员。

  那场成绩最差的考试,是要考她非常心仪的岗位,就在家乡那个地级市工作。她的身体比内心提前感知到了压力。备考前一个月,她在安静的环境中,突然听到了嘈杂的“咚咚咚”声,和心跳声差不多。一开始,她只是以为是耳朵出了问题,直到检查后才被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耳鸣”。

  相比于研究生考试,秦雪原本以为考公容易得多。

  去年7月,第二次考研失败之后,她选择了新的“赛道”。她第一次考公就进入了面试。

  在面试名单上,她是最后一名,还没进入考场,她就崩溃了。之前考研的时候,她爸爸会专程到学校,陪她考试,她既不用担心睡过头,也不会因为粗心忘带准考证。考公是她一个人参加的。抵达考场城市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哭着给家里打电话,把酒店房间的纸巾都用光了。

  考试当天,由于太紧张,秦雪在化妆时把早餐吃的馄饨吐了出来。而考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她多想,甚至同考场男生洪亮的嗓音,都会让她愈发慌张。

  最后一个问题,是她从未准备过的题目,走出考场还没等到面试分数张贴出来,她就从门口等候的人群中逃走了。她没有通过面试,这次失败让她在家颓废了半个月。

  寻找最优解

  对于巡考者来说,热门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一些人把家乡或回家方便的城市定为巡考的目的地,他们已经不再盲目追求一线城市。

  孙意静不想离家太远。她巡考中去过很多城市,但那些地方几乎没有带给她新鲜感。如今,线上购物已经可以满足她大多数的生活需求,而城市建筑物大同小异,“看上去都差不多”“每个地方都有肯德基”。

  她也参加了北京的考试,但她并没有见证首都的繁华。前往酒店的路上,她看见的是管道还在滴水、破烂的旧楼房。

  刘晓豪在今年年初放弃了北京一个不错的工作,重点在郑州和发展潜力不错的二线城市中巡考。他放弃的那份工作年薪20万元,还有北京户口,但他明确地知道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都无法支持他在北京安家立业。

  秦雪还是会重点关注一线城市的岗位。她想要继续深造,当地的高校教育资源是她重要的考虑因素。

  大二暑假之前,秦雪一直都是想当律师的。一个参观当地的律所、法院、检察院的夏令营让她改变了求职的方向。在一家知名律所她发现,电视剧里能看到高楼大厦,江河美景的豪华办公室,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拥有的。更多律师只有一张桌子,一排排绿植给格子间增加一些生活气息。她想着,在繁华的大都市里,那个小桌子上的自己太微不足道了。

  毕业于一个法学领域著名高校的她,只有本科文凭,也没有丰富的律所和公司的实习经历。她对自己的竞争力并没有信心,“反而一直考试能给我一点安稳感”。

  秦雪偶尔也会想,如果考研成功了,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规划社会实践和实习,弥补以前的遗憾,也许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但目前,对她而言,“考公是个最优解”。

  一场胜仗

  公务员考试中,没有绝对上岸的方法论。

  在秦雪巡考中参加的最后一场无领导小组面试中,她打了一场“守擂战”。

  这种面试形式,需要考生们同时对特定情景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最终做出处理事件的最优方案。谁能在一群人里充分展现个人才能和人格特征,往往就会脱颖而出。

  笔试成绩排名第一的她,为了保险起见,并没有表现得过于积极,她担心那样会引起考官的不满。而和秦雪一个面试班的同学,则遇到了另一种复杂的局面,组里出现了被他们看来是“杠精”的角色,而她的同学则作为调和者的身份出现,好几次站出来解决组内矛盾,最终取得了面试第一名的成绩。

  第四次进入面试之后,相比第一次的落荒而逃,秦雪已经不再害怕紧张。每一次参加考试真实的紧张感,她都清楚地记得。只有记得这种感觉,她才可以学会如何去克服它。

  当把上岸作为目的地之后,考生们只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无限接近。

  孙意静的13场公务员巡考历经5年,贯穿了她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读研期间,她也会强迫自己参加一些比赛,锻炼自己的面试能力。最后几次面试中,她的分数都在稳定上升。

  通过一次次巡考,她会在备忘录里记着每次的反思:语速慢一点,回答多联系基层的工作,说“第一、第二、第三”会比“首先、其次、最后”显得更有逻辑……她不再是刚开始面试时,被培训班老师称为“胆小如鼠”的人。

  胡舒还在继续巡考,她把对考公、求职的困惑发在豆瓣的“考试失败垂头丧气互相安慰联合会”和“大学后悔学会计专业”小组里。10多场考试下来,她不再盲目地考试了,也明确了一些地方是她不会选择的。

  上个月,巡考一年后,秦雪终于如愿在广东省上岸了。回想起第一次报名的考公面试班,是她毕业之后难得的快乐时光。

  两年的备考研究生考试期间,她曾关闭了朋友圈,与外界切除了不必要的联系。在面试班上,她遇到了工作几年之后辞职来考公的人。和她一样考研失败的人。

  因为考研一直待业,秦雪时常会有年龄焦虑,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看着那些比自己年长、经历过更多社会历练的人,看上去既云淡风轻,又格外认真。她觉得自己眼界开阔了,自己也还年轻,生活不该被一场场考试困住。

  当时和她住一个房间的女孩,准备出国留学提高学历,回来之后继续考公务员。秦雪想着,如果大家最后都选择这条路,那自己先走走也没什么不好。

  (应采访对象要求,胡舒、秦雪、孙意静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同比增加91.8% 前4月甘肃自中亚进口铜精矿106万吨

    原标题:同比增加91.8%前4月甘肃自中亚五国进口铜精矿106万吨据兰州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甘肃自中亚五国进口铜精矿106万吨,同比增加91.8%。同时,甘肃向中亚五国出口鲜苹果、鲜梨约1700吨,货值超过1400万元。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亚五国的铜矿砂及其精...

    时间:05-17
  • 我国启动5G异网漫游试商用

    原标题:我国启动5G异网漫游试商用在工信部的统筹组织协调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今天(17日)在合肥举行的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正式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异网漫游是指,当所属运营商无5G网络覆盖时,用户可接入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继续使用5G服务。工信部在2021年印发...

    时间:05-17
  • 甬城潮涌 共向未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拉开帷幕

      【特别关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初夏的宁波生意盎然,宾客云集。5月16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开幕,这座城市又一次进入“中东欧时间”。  本届博览会设立中东欧展、国际消费品展和中东欧商品常年展三大展区,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以经贸活动为主线,辅...

    时间:05-17
  • 法国总统马克龙致函感谢中山大学

      中新社广州5月17日电 (记者 许青青)记者17日从中山大学了解到,该校16日收到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转交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致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的信函。  今年4月7日,马克龙访问中山大学,并在该校演讲和回答学生提问。马克龙在信中感谢了中山大学的盛情接待,并有机会参观校园与学生进行交流。  马...

    时间:05-17
  • 国台办吁民进党当局“给大陆台商台胞一条便利的回乡路”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郑巧 陈建新)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7日在北京指出,民进党当局应顺应民意,撤除种种不合理障碍,尽快恢复两岸原有客运航点,恢复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给大陆台商台胞一条便利的回乡路。  当天举行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新社记者问,2022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期间,...

    时间:05-17
  • 介绍李延贺案 国台办透露已安排其与妻子通话通信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郑巧 陈建新)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7日在北京答问时介绍李延贺案件进展并指出,办案单位已安排李延贺妻子在上海与其进行通话和通信,并将继续依法保障李延贺的各项合法权益。  当天举行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马晓光说,2023年3月21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涉嫌从...

    时间:05-17
  • 第11届警博会警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超1000项 涉及金额逾12亿元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郭超凯)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日前圆满落幕。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本届警博会共有16.8万名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观展出,各地公安机关与参展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超1000项,涉及金额逾12亿元。  本届警博会共有659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汇聚了前沿警用装备及尖...

    时间:05-17
  • 国民党征召侯友宜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国民党17日召开中常会,党主席朱立伦正式宣布,征召侯友宜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  侯友宜,1957年6月出生,学历为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现任新北市市长。从政治履历来看,其长期在台湾警界和市府工作。曾任台“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长、“警政署署...

    时间:05-17
  • 新华全媒+丨携手中东欧 共享新机遇——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展现开放合作新气象

      新华社宁波5月16日电 题:携手中东欧 共享新机遇——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展现开放合作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  风从海上来,潮涌三江口。中国港口城市宁波,正以开放之姿展现蓬勃生机。  5月16日,主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携手共向未来”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

    时间:05-17
  • 围绕促进健康消费 农工党中央开展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李晗雪 岳依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常务副主席杨震率调研组在北京、四川,围绕“稳增长 惠民生 促进健康消费”主题,开展2023年度重点...

    时间:05-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