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答记者问

2023-05-16 20:22:58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以下简称《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处罚办法》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处罚办法》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处罚办法》修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二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具体举措。《处罚办法》作为行政处罚法的下位法,需要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严格遵循行政处罚法的修订情况,在处罚种类、时限、权限、程序、执法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避免法律适用的矛盾和冲突,确保依法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

  三是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等取得显著进展。《处罚办法》修订对于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新变化、地方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做出回应,确保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严格规范依法开展执法活动。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正文明执法的有力保障。《处罚办法》修订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行政的新要求,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程序、规范行政裁量权、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问:请问《处罚办法》修订中有哪些考虑?

  答:《处罚办法》修订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是妥善处理《处罚办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作为行政处罚法的下位法,《处罚办法》原则上对行政处罚法已明确的事项不作重复规定。但考虑到《处罚办法》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便利基层执法人员学习使用,日常执法中实现“一本在手、应有尽有”,《处罚办法》修订中适当引用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执法常用事项作出细致全面的规定。如处罚工作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案件管辖、调查取证、听证、法制审核等程序规定、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等行政裁量权等规定。对执法中较少涉及的事项,则仅作简要引述,不展开规定。

  二是妥善处理《处罚办法》与执法实践需求的关系。作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的专门规章,《处罚办法》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尽可能作出细化明确的规定,呼应基层执法实践中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执法处罚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根据各地执法实践情况,科学细化关于立案时限和条件、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信息公开等规定。

  问:请问《处罚办法》的主要修订内容有哪些?

  答:《处罚办法》在文件名称、适用范围、框架结构、具体内容上都进行了修改。

  在文件名称上,由《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改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在适用范围上,新增了核与辐射领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行政处罚,按照国家有关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执行。”此次修订删除了该条,《处罚办法》生效后,适用范围也包含核与辐射领域的行政处罚。

  在框架结构上,修订后《处罚办法》条款数目由原来的82条增加至92条,整体框架不变,仍为八个章节。其中遵照行政处罚法的修改将第三章“一般程序”改为“普通程序”,同时依据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按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告知和听证、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信息公开的顺序进行分节规定。

  在具体内容上,一是修改完善处罚种类。依据行政处罚法对于行政处罚定义和种类的规定,同时梳理了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完善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二是修改完善调查取证的相关规定。细化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求,突出标记规则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调查中止和调查终止的情形规定,将其与调查终结情形加以区分。三是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完善了不予处罚的情形,增加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四是规范和细化行政处罚的程序。新增应当组织听证的条件和听证的程序要求,明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范围、审核内容以及审核意见,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的范围进行细化。五是补充增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内容。在第三章“普通程序”中单独增加“信息公开”一节,对公开的主体、公开的内容、不予公开的情形、隐私保护、公开的期限、公开撤回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六是修改相关时限和罚款数额。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综合考虑现行法律法规有关罚款数额的规定以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对立案时限、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金额、较大数额罚款等时限和数额作出了调整。

  问:请问如何做好《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答: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释义解读、专题培训、宣传普法等工作,为《处罚办法》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做好解读培训。确保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准确理解和把握《处罚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依法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二是加强普法宣传。组织指导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送法入企”,积极宣传《处罚办法》修订情况,让企业和广大群众深刻体会生态环境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梳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现有的配套文件和制度规定,结合《处罚办法》的修订实施,深入研究执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修改听证程序规定、文书制作指南等配套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以《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为重要契机和有效抓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全面约束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强化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依法实施轻微免罚,强化说理式执法,营造推动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主动防范化解风险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时间:05-17
  • 【光明论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光明论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建设思政课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供给方,其专业能力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的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起来的关键。  加强政治引导,让课程“有棱有角”。当前,面对“两个大...

    时间:05-17
  • 【光明论坛】将主题教育成果展现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上

      【光明论坛】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05-17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才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5月1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提问:蔡英文日前称,大陆通过军演刻意升高对台“威胁”,影响“印太区域”稳定与和平。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马晓光指出,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倒果为因。正是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持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不断...

    时间:05-17
  • 美方“强烈鼓励”世卫组织邀台参加世卫大会 国台办回应

      中新网5月17日电 针对美方“强烈鼓励”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今年世卫大会,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7日表示,对于美方的行径,有关部门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当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美国务卿布林肯...

    时间:05-17
  • 台湾社会对战争担忧进一步升高 国台办回应

      中新网5月17日电 国台办1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美国会议员再次扬言,若台海发生冲突要炸毁台积电。民进党当局配合渲染“全民防卫”气氛,在“汉光演习”中搞所谓“藏兵于民”,首次征召女性参加“教召训练”。这些导致台湾社会对战...

    时间:05-17
  • 在丝路起点,中国与中亚将开启合作新时代

      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据俄罗斯《独立报》5月15日报道,中亚国家元首即将访问中国,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中亚各国领导人希望获得新的一揽子投资,中方也预告将共同签署重要政治文件。  报道称,中国-中亚峰会将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西安举行,它是中国的古都,也是...

    时间:05-17
  • 首次使用新场馆、超5000种展品亮相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亮点多多

      5月16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本届博览会首次使用新场馆,超5000种展品亮相。  本届博览会为期五天,首次使用新场馆,400多家境外展商参展,展品涵盖六大品类,展品数量超过5000种,重点聚焦中东欧国家农产品、食品和特色消费品。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在本届博...

    时间:05-17
  • 海外网评:中东欧博览会再次证明中欧合作“是机遇不是风险”

      5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举行,主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携手共向未来”。此次博览会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广泛邀请中国—中东欧国家工商界代表线下来华参会,其中中东欧企业超过400家。通过面对面有温度的交流,共叙友谊、共话合作...

    时间:05-17
  • 【光明时评】多措并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光明时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断进一步凸显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人口...

    时间:05-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