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2023-05-16 07:28:19

来源:人民日报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②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最大支撑。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因素的能动作用,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首先要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如今,越来越多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勇挑重担、发挥作用,成为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生动缩影。今天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提高人口素质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新征程上,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人们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持续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提升人口发展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民日报 仲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通讯:中国医生以医者仁心架起中厄友谊桥梁

      新华社阿斯马拉5月15日电 通讯:中国医生以医者仁心架起中厄友谊桥梁  新华社记者刘万利 汪平  “每个人都会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只有长满茧子的双手才能为伴奏歌曲的吉他调音定调……我们的细胞仿佛在演奏一曲交响乐,从出生的欢歌到离去的低吟。”选择成为医生,源于塞莉姆·基达尼·沃尔杜...

    时间:05-16
  • 中国-中亚峰会|特稿:丝路之光耀古今——中国与中亚国家共绘人文交流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特稿:丝路之光耀古今——中国与中亚国家共绘人文交流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邱夏  千年丝路,沧桑辉煌。一个个文明交融的印迹定格在历史画卷中,不为时间所抹去。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  200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守望相助,为...

    时间:05-16
  • 汲古润今 与时偕行 江苏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新华社记者刘亢、蒋芳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乡愁;运河、长江、黄海,奔涌力量。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拉开帷幕,海内外游子齐聚,人文与经济荟萃,水脉与血脉交融。  作为江河湖海齐全的省份,自然伟力造就繁盛千年的鱼米之乡,更孕育出百水百态、一城一诗,化作深隽厚重的人文江河。  文脉贯千...

    时间:05-16
  • 数说中亚丨吉尔吉斯斯坦:对华关系积极健康稳步发展

      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吉尔吉斯斯坦人口约达700万。其中吉尔吉斯族占七成多,此外,这里还生活着80多个民族。1992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2018年,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北和东北部接哈萨克斯坦,南邻塔吉克斯坦,西南毗连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和东面与...

    时间:05-16
  • 这场峰会将启幕,三个“特别”之处值得关注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张素)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应邀与会。  本届峰会有何...

    时间:05-16
  • 国际观察:继往开来 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中亚峰会专家谈  国际观察:继往开来 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与中亚五国将于西安举行首次元首会晤。此次会晤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多边外交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与中亚五国外交合作机制迎来发展的新阶段。  中亚五国自与我建交以来,始终在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定...

    时间:05-16
  • 科技出力,帮农产品涨了“身价”

      在数字化之外,山东还广泛推广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减垄增地、小麦宽幅精播、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同时,该省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6%。如今,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6.32%。  “五一”假期过后,山东省日照市茶农袁...

    时间:05-16
  • 中外科研团队捕获快速射电暴关键信息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星辉 实习生付菁)世界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被中国天眼发现后,中外科研团队联手对其进行了17个月的长期监测,发现重复快速射电暴(以下简称重复暴)周边存在磁场反转,向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环境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科研成果5月12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作为...

    时间:05-16
  •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超620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陈晨14日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20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直接受益人口超1.5亿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

    时间:05-16
  • 常扫政治灰尘,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金台潮声)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打扫灰尘”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