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上海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两年来:科研大厦 地基越发牢固

2023-05-15 11:25:44

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两年来

  科研大厦 地基越发牢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入选学校“基础研究特区”项目时,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刘春森只有29岁,当时他就获得数百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现在,他带领11人团队,在芯片基础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刘春森回顾这段经历时说:“我们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坐稳‘冷板凳’,得益于上海设立的‘基础研究特区’。”

  基础研究的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2021年,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营造鼓励潜心研究、长期攻关的科研环境,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升上海基础研究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基础研究特区”,“特”在哪里?

  “特”在资助力度和周期。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宋扬说,上海依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6家机构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市政府每年向每家“特区”投入1000万至2000万元,持续5年,试点单位以不少于1∶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目前,已立项单个项目专项经费在100万至1000万元不等。

  “前沿基础研究耗时长、风险高。时间短、资金少,肯定难出成果。”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严大鹏说:“‘特区’设立后,资金难题得到解决,我们就少了许多顾虑,坐稳‘冷板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更足了。”

  “特”在为科研松绑放权。

  基础研究领域,没有特别清晰的路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聂明说,越是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往往越高,“从既往的经验看,一些科研项目限制条件多。因为害怕失败,科研人员的‘胆子’也会变小。”

  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包容试错、允许失败的科研环境,上海鼓励“基础研究特区”大胆探索合适的科研管理和成果评价制度。各试点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自由选题、自行选人、自主使用经费。

  各试点单位也加快建立以质量、绩效、能力为导向的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复旦大学在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及结题考核等环节,不简单以科研成败为导向,赋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科研路线自主权。同济大学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在项目执行期间,根据入选人员类型,取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硬性指标束缚少了,科研人员顾虑少了,更为发散、更具前瞻性的科研项目就多了。当前,复旦大学的37个项目重点聚焦基础数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环境气候、信息智能等研究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举全校之力,支持第一批9项面向碳中和的化学、材料、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学科方向的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

  “特”在对人才团队的支持。

  基础研究,关键在人。如何遴选一批敢啃“硬骨头”、敢闯“无人区”的青年优秀科研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

  在科技评价方面,各试点单位注重“人的创新潜力”,通过邀请全国范围的顶尖科学家参与评审,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研究积累、具有高成长性的优秀青年负责人脱颖而出。以复旦大学为例,其“特区”计划实施第一年,17个入选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仅37岁。

  为支持这些科研团队扎实开展基础研究,试点单位提供的相关配套支持也很充足。中科院上海分院组建超级导师团,实施项目专员制;华东师范大学依托全国领域内专家,结合校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向开展多轮遴选,并对非共识项目单独加以考虑,采取“阶梯式”弹性资助支持;华东理工大学设立领军企业联合支持的“揭榜挂帅”基础研究项目,对项目负责人开设博导绿色通道,减少职称职级晋升压力……

  “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实施两年来,得到了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的普遍认可。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在‘特’字上下功夫,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人民日报 记者 方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影像中国”: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摄影沟通古今世界

      中新网宁波5月15日电(傅飞扬)摄影,是历史生动的注脚。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照片中的苏炳添全身肌肉紧绷,专注冲刺;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创造了中国一次...

    时间:05-15
  • 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中新网西安5月15日电 题: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杨英琦  “来到中国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西安。这里的历史、人文、城市风貌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窗口。”哈萨克斯坦博士索菲亚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难舍得离开。  身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索...

    时间:05-15
  •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王亚平、付卓、李国胜、张宏、韩淑秀、肖春、张克成、何文国、陈静、加米哈·达吾来提等10户家庭光荣入选。  他们中有的飞天圆梦,用爱与奉献...

    时间:05-15
  • 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在即 西安扮靓街景喜迎中亚朋友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峰会召开在即,西安喜迎盛会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西安从昨天(14日)开始,在27个不同地点设置中国—中亚峰会美术陈列装置,不少地方的户外大屏也滚动播放...

    时间:05-15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 天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  天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款3月底面市的360吨重载自动导引运输车打破了我们保持3年的负载最重国内纪录,主要应用于海上风电。”厂房里,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勇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去年我们营收突破1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已达去年的一半...

    时间:05-15
  • 深化务实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期待中国-中亚峰会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深化务实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期待中国-中亚峰会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总统将应邀与会。  这是...

    时间:05-15
  •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中亚国家务实合作持续深化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 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陕西西安:新开两条中亚航线 “空中丝路”不断织密  昨天陕西西安至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国际航线首飞。5月18日西安还将首开至塔吉克斯坦首...

    时间:05-15
  • 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聚焦中国—中亚峰会)

      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中国同中亚五国30余年合作的成功密码。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减贫、教育、物流等领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交流减贫经验  促进共同发展  ...

    时间:05-15
  • 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清理一批仿冒“新闻主播”

      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全面清理违规采编、违规转载、炮制虚假新闻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信息,全面排查处置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坚决守住网上新闻信息规范有序传播重要关卡。4月6日以来,各...

    时间:05-15
  • “这意味着公正”“我们受益匪浅”——厄立特里亚四位部长眼中的厄中合作

      【记者连线】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厄立特里亚国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于5月14日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厄立特里亚(简称“厄特”)独立以后就立即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中厄在战略、农业、矿业、卫生、基建、新闻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在中国驻厄特使馆帮助下,记者日前在阿斯马拉采访了厄...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