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盐碱地污水库→绿水青山!一起来看生态智慧之城十年蝶变

2023-05-15 11:02:4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曾经,有这样一片地方:三分之一是污水库,有专家认为“没法治理,只能填了”;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碱地,“没法种树,只能荒着”;三分之一是荒地,“守着前面两块地方,无法住人”。如今,这片地方已满目苍翠、楼宇林立、产业兴旺、百姓安居。这里就是位于蓟运河畔、渤海之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在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历经建设发展,方兴未艾。

  中新天津生态城:盐碱地污水库变绿水青山

  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内的景观湖叫做静湖。这里湖水清澈,风光秀丽,是居民观花、观景、亲水,体验户外野趣的好去处。

  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生态城开发建设之初,这里还是一处占地2.56平方公里、积存40年的污水库。历经多年修复和治理,静湖实现华丽转身,这个曾经重度污染的“臭水坑”变成了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水域面积117万平方米,环湖带景观全长达到7.6公里,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

  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盐碱荒地,如今也已经被改造成了绿树成荫的花园城市。累计绿化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50%以上,40座公园建成投用,居民走出家门就可到达公园散步休憩,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从最初的臭水沟、盐碱滩到现在的“最美河湖”、花园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如何演绎绿色蝶变?

  一座“生态之城”如何演绎绿色蝶变?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中新天津生态城内的文旅景区、商业及酒店游客接待量超125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66.8%。国家海洋博物馆等三个景区跻身天津热门景区前10名。就是这片生机勃勃的游客打卡地曾经却是一处积存了40年的污水库。这里曾经生态功能完全丧失,存在极高的污染物外排入海的风险。历经3年治理,10年持续修复与建设,从当年的营城污水库华丽转身为如今的静湖,这里不仅形成了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美丽景象,更延长了特色产业开发以及模式复制推广的链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修复技术如今已经推广到全国。

  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局局长 刘旭:整个污水库治理,本着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重度的污泥经过这个脱水蓄凝稳定之后,运到区外进行安全填埋和烧制陶粒;中度污泥脱水之后,结合整个区域的开发进行了堆倒处理,轻度污泥原位治理之后,挖掘出来做了路基填土,整个污染治理过程,进行了资源化的利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我们乐队成员都是生态城本地的居民,因为爱好,因为音乐走在了一起。我们生态城周边的公园非常多,环境又特别的好,给我们乐队这样一个特别好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

  总台记者 王晓沛:来一杯自己手冲的咖啡,听一段现场的音乐会,约上家人或者好友来享受田园的生活,这是不是就是您梦想当中“诗和远方”的样子呢?而在中心生态城的居民,其实不用去很远,整个生态城有将近40座像这样的花园,居民们出门之后,五到十分钟就能找到他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中新生态城成功破解了北方滨海盐碱地改良和大规模绿化的难题,将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改造成如今的全域花园城市,累计绿化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而串联起这一座座“生态绿宝石”的依然是生态城最具特色的水资源。如今这里不仅实现了各区域水系的自循环,而且做到了区域内水系勾连畅通,形成“两湖、三环、五湾”互为保障的水系格局。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 付鹏:43公里长的水系全部连通后。将围绕在生态城已经建设完成的40多座各色主题鲜明的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周边,打造更好的自然基底,使水系与景观,和人民的生活浑然天成。

  从水变清,到水变活,生态城作为拥有36公里海岸线的海滨小镇,让海变蓝成为这里长期的目标与愿景。十年间生态城完成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实现了海岸防潮防汛、生态建设、海绵城市等多元功能的开发,国家海洋博物馆在内的东堤、南堤、观澜角等工程,已经形成人与自然共生的海岸韧性廊道。

  此外要呵护这“可持续的美”,生态城近两年也在持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严格落实绿色建筑100%标准,出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在3500平方米的实际办公建筑中融合绿色信息技术,打造了天津首座实用型零能耗智慧建筑。同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绿色低碳发展持续赋能。

  走进中新天津生态城 感受智慧新生活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也是世界智能大会的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不断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每年都有新的智能科技落地应用。比如说,智慧城市大脑应用平台、智能公交、智慧图书馆、智慧垃圾分类、智慧气象……智慧“新风”完全覆盖城市生活。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科技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

  智慧城市大脑

  总台记者 王晓沛:智慧生活到底有多智慧呢?那就要来问智慧大脑了。在中新生态城的智能运营中心的这168块屏幕,目前是搭载着17个智慧模块,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的养老、医疗、交通等方方面面内容。

  这些数据汇聚到智慧大脑当中,智慧大脑就会进行运算、分拨,然后给到相应的部门进行处理。比如说像无人机巡查,现在生态城一共是有六台无人机在上空进行巡查,可以用语音呼叫一下这个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工具箱。

  当无人机要执行环境巡查监测任务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搭载气体检测仪,此时我们从屏幕上就能看到整个城市的环境指数。当它要执行交通巡查任务的时候,就会自动搭载高清摄像头,喊话器等设备,自动搜索、自动回传、自动处理路面的状况。今年,城市大脑还将交通和气象信息相结合,建立了交通气象一体化服务平台,大脑通过气象平台的潮汐潮位,旅游平台的景区地理等数据相结合,分析建立起了算法模型。比如气象系统研判出涨潮时间,无人机就会自动飞到海边,通过喊话器通知游客尽快撤离。如果有还未离开的游客,此时大脑立即启动城市事件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请求相应部门派人员赶往现场处置。

  智能网联车

  总台记者 王晓沛:在中新生态城有这样一段道路,全长16.6公里,每天都会有自动驾驶的公交车来进行往返的接驳。

  路面上,自动巡查车可以做到24小时巡航,如果发现路面上有任何状况,它就会第一时间把信息传到智慧大脑里,而智慧大脑就会自动派单到相应所属的部门来进行处理。

  除了车辆外,整个路段,还搭载了5G和北斗等技术,建设了智慧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慧基础设施。而从去年开始,这段路被国家批复为全域开放的智能网联车测试区域。只要你有测试的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应用场景,也把智能做到了可复制、可推广。

  智慧图书馆

  总台记者 王晓沛:整个中新友好图书馆一共是6.7万平方米,只有不到十个一线工作人员,其他的服务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的。

  比如智能分拣图书系统,如果要还一本书,就把书放到自动的还书口里。接下来就由上层的分拣机器人进行分类,智能分拣机器人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完成1500册书籍的分拣工作。然后,由下层的搬运机器人再把已经分好类的书籍分别放到还书箱里。

  整理好的书籍已经放到了移动还书箱里面,这个还书箱也搭载了一台智能机器人,把这些整理好的书籍送到指定的区域内。在这里,还能看到盘点机器人,帮助查找放错的书籍。多媒体影音区的智能化设备和儿童图书区内的伴读机器人都是通过智慧赋能,增强了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体验。

  生态城:生态“高颜值” 发展“高质量”

  十年演绎精彩蝶变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用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高端先进的“智慧大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新样本。现在,城市人口由建设初期的5000人增长到如今的13万,一大批智能科技领域龙头企业纷至沓来,生态城吸引力不断凸显,智慧城市建设持续跑出“加速度”。

  去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增长了近一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2016年的33%提升到100%,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中新天津生态城赫然在列。有如此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游客也纷至沓来,如今生态城年均接待游客超700万人,“美丽资源”正在变成“美丽经济”。中新天津生态城十年蝶变之路,如何交出了这样的一份答卷?它的成功转型对中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一起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中新天津生态城在三个方面很有特色,分别是生态、智慧、宜居。生态优先,擦亮城市高质量发展底色;高端智能,促进城市产业体系持续升级;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市。(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王亚平、付卓、李国胜、张宏、韩淑秀、肖春、张克成、何文国、陈静、加米哈·达吾来提等10户家庭光荣入选。  他们中有的飞天圆梦,用爱与奉献...

    时间:05-15
  • 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在即 西安扮靓街景喜迎中亚朋友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峰会召开在即,西安喜迎盛会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西安从昨天(14日)开始,在27个不同地点设置中国—中亚峰会美术陈列装置,不少地方的户外大屏也滚动播放...

    时间:05-15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 天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  天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款3月底面市的360吨重载自动导引运输车打破了我们保持3年的负载最重国内纪录,主要应用于海上风电。”厂房里,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勇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去年我们营收突破1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已达去年的一半...

    时间:05-15
  • 深化务实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期待中国-中亚峰会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深化务实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期待中国-中亚峰会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总统将应邀与会。  这是...

    时间:05-15
  •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中亚国家务实合作持续深化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 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陕西西安:新开两条中亚航线 “空中丝路”不断织密  昨天陕西西安至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国际航线首飞。5月18日西安还将首开至塔吉克斯坦首...

    时间:05-15
  • 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聚焦中国—中亚峰会)

      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中国同中亚五国30余年合作的成功密码。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减贫、教育、物流等领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交流减贫经验  促进共同发展  ...

    时间:05-15
  • 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清理一批仿冒“新闻主播”

      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全面清理违规采编、违规转载、炮制虚假新闻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信息,全面排查处置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坚决守住网上新闻信息规范有序传播重要关卡。4月6日以来,各...

    时间:05-15
  • “这意味着公正”“我们受益匪浅”——厄立特里亚四位部长眼中的厄中合作

      【记者连线】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厄立特里亚国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于5月14日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厄立特里亚(简称“厄特”)独立以后就立即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中厄在战略、农业、矿业、卫生、基建、新闻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在中国驻厄特使馆帮助下,记者日前在阿斯马拉采访了厄...

    时间:05-15
  • 高原上的宇宙守望者

      放眼望去,那像是1188座土岗子,奇异地出现在四川稻城平均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  但那又不像是一般的土岗子。它们的体格过于庞大,每一个都足足占地36平方米。它们周身荒草杂生,两两之间却均匀地保持着30米间距,以品字形有规律地散布在1.36平方公里的高原上。它们身上都有一抹红——扎着“红头绳”...

    时间:05-15
  • 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友谊深厚,命运与共。2013年,我在中亚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国中亚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驶入快车道,给双方人民带来...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