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2023-05-13 17:54:09

来源:新华社

  提起养老行业从业者,不少人尚有“年龄大、学历低、待遇低”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然改变:随着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投身养老行业,“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正在温情上演。更具活力、更高素质年轻人的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成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养老行业迎来更多年轻人

  “爷爷,水温正好吧”“要是觉得舒服您就张张嘴、眨眨眼”……“90后”助浴师晏杨俊祺服务的是一位居住在成都市、患有帕金森病的92岁老人。老人已经无法言语,晏杨俊祺怕他在洗澡时睡着而发生意外,一直和他说话,观察他的身体状态。

  这样的助浴服务,晏杨俊祺已经完成了200多次,每一次都是磨人的“大工程”。身为四川福乐家综合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助浴师,上门服务前,他都要初步掌握老人病史、皮肤情况、血压血糖、是否有自主活动能力等基本信息,据此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发给老人家属一些有关助浴流程和内容的视频。服务时,对于失能老人,助浴师还需分工协作,通常一人主要负责洗澡,一人负责陪老人说话并观察身体状态,还有一人负责换水、帮忙抬抱老人等,整个服务过程大约1个小时。

  “助浴是个专业活,也是体力活,虽然累,但每次看到老人沐浴后身心愉悦,我都觉得很欣慰。”晏杨俊祺说。

  晏杨俊祺从事助浴师的工作,有其儿时经历的影响:“我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到初中毕业,印象中他们70岁的时候就很少洗澡了,原因是浴室地滑,光线昏暗,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洗,而是不敢洗。”之后,他看到许多老人面临更严重的窘境,又了解到助浴师这个新职业,便下定决心:“我希望成为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守护者。”

  近年来,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待遇保障、技能等级评定等方面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在养老行业干事创业的发展空间。

  入职5年,今年27岁的王程已是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护理主管。凭借自身过硬的技能,搭乘扶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发展的东风,王程成为上海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也是上海首批21名养老护理高级技师中的一员。近日,王程荣获了“202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高考后,王程就主动填报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他看中的是这个行业的前景。“中国老龄化程度还在加深,养老行业人力缺口大,肯定需要年轻人的加入。”王程说,最近5年间,单位里“90后”养老护理员已增至近3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两成,“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养老行业有了信心”。

  在为老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些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的“内驱力”。去年10月,晏杨俊祺的同事、助浴师刘福鑫上门服务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服务过程中,老人突然大便失禁,刘福鑫很自然地进行处理,以缓解老人的尴尬。一个月后,刘福鑫再次上门,老人一眼认出他:“你是福鑫!”

  被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叫出名字,刘福鑫心里“咯噔”一下。“老人忘记了很多事,却在他的记忆碎片里记住了我。这样的瞬间,让我更加坚定我的职业选择。”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催生养老服务新需求。传统养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让“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增量。银发经济释放的发展潜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不久前,有媒体开设微博话题#年轻人愿意从事养老行业吗#并发起投票,参与投票的4万余名网友中,超过60%选择“可以试试,有发展前景”。根据2019年至2021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在我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年轻人给养老服务带来新气象

  青年和老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气象。

  “朝气!”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乔毅皓看来,这是年轻人给行业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我们福利院里很多年轻护理员在‘421’结构的家庭里长大,跟家里老人感情深,他们发自内心地把对祖辈的爱倾注到日常工作中,和老人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而面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人也有天然的亲近愿望,这些都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打下了基础。”

  “养老院+电竞室”的“混搭”,让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福瑞园养老院的老人们变得更加开朗时尚。“开始听着像天方夜谭,我连‘装备’这个游戏词都没听过。结果我们养老院的年轻人3天就教会了我基本操作。现在我们老年战队每天玩得很开心,很久都没这么经常放松大笑了。”退休教师樊花蕾说。

  26岁的樊金林是许昌当地包括福瑞园在内5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设立电竞室,是樊金林的大胆尝试。他和团队成员在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的同时,不断尝试把他们带进年轻人的世界

  “我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希望在养老院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努力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变为‘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樊金林带着老人们拍短视频、做游戏、玩电竞。他发布的180多条以养老院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短视频,收获了全网300多万粉丝。老人们充满活力的样子,也改变了许多人对养老院的传统认知。

  日趋多元的需求,对养老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善于学习新知、敢于在实践中创新的年轻人的加入,正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性。

  把老人从床上扶进轮椅里,是养老护理员日常工作中的“高频动作”。惯常的操作方法,是护理员让老人搂住自己的肩膀,然后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护理员是使力的主体。年轻的护理员则依据科学理论,探索出新的方式:让老人利用自己功能较好一侧的躯体作支撑,护理员同时支撑其另一侧,使其依靠自身力量站起来,这可以帮助老人训练自身躯体的功能。

  “动作上细小的改变,能避免发力动作对护理员腰部可能造成的损伤,同时对老人也是一种积极鼓励。”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青年护理员滕丽丽曾在市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她说,过去行业着重考核护理员的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现在更加注重考察护理员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各类专业知识,在提升照护科学性的同时,维护老人的尊严和体面。

  为了胜任养老行业相关工作,樊金林考取了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资格证。他把所学用于实践,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性,在他开办的养老院里,由护理员、营养师、社工、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等构成的团队,创设了多种适老游戏和活动,并根据老人需求,定制个性化的照护方案。

  “我和同事还将继续升级服务理念、精进专业技能,以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助力老年人‘养老’变‘享老’。”樊金林说。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去年7月,晏杨俊祺上门为一位失能老人助浴。当他完成服务,老人的家属拉着他的手说:“像我们这种需求肯定有很多,你们应该多多推广,扩大业务。”

  这种期盼,正是当下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个缩影。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10亿。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过30%。相比庞大的需求,养老服务人才规模远远不足,年轻人才更是稀缺。

  近年来各地积极在人才“引、用、育、留”上出新招、实招。

  拿到户口本那天,王程盯着看了许久,以养老护理员身份落户上海,是他入行时不曾想到的。2021年出台的《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等政策为他落户开辟了通路。根据政策,像王程这样获得特定职业技能竞赛奖项、为区域养老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后由区域自主审批落户。

  杨浦区还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抓住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协同发展契机,深化上海与外省市院校合作交流,以开设“杨浦区养老订单班”等形式,向区内承担“保基本”职能的公建养老机构输送养老护理、老年服务管理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订单班”学生在委托培养期间的学费全部减免。同时,杨浦区着力构建“待遇留人”激励体系,从薪酬、住房保障、人员补贴、工会福利等方面,提升护理员生活质量,让他们愿意留在上海、留在养老行业。

  为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褒扬机制,成都市从2020年起连续3年举办养老服务技能竞赛,授予第一名选手“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和“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为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分别颁发金、银、铜牌奖章;同时,对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给予奖励。成都市还出台养老服务人才奖励政策,明确对在同一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并与养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且参加社会保险、仍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发放从业奖励。

  近年来,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推动专业设置、加强培养培训、强化激励引导等方式,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蓬勃动力。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出台保障养老服务人才薪酬待遇、完善支持政策等措施,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随着薪酬待遇的提高、岗位技术含量的提升、新科技在行业内的应用,养老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必将推动我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乔毅皓说。

  文字记者:吴振东、张海磊、张浩然、李安、许东远

  编辑:徐曼、魏冠宇、陈海通、胡碧霞、王浩程

  统筹:黄小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0到1”,上海这个“特区”不简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0到1”,上海这个“特区”不简单!  中新网上海5月14日电 (记者 庞无忌 刘文文)谈及基础研究,许多专家都曾提醒:“要坐住坐稳冷板凳”。其原因在于基础研究耗时长、风险高、难度大。  但基础研究又极其重要。从历史上来看,真正的产业的转型和发展都是由基础科学的突破引起的...

    时间:05-14
  • 【地评线】中安时评: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深入雄安新区的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就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指引着全体党...

    时间:05-14
  •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青春之声)

      “看完预告片,说说《望道》这部电影的关键词”“近代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做过哪些尝试”“陈望道本名陈融,这样改名有什么寓意”……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正在上映的电影,为入团积极分子讲...

    时间:05-14
  • 时政微观察丨在这个港口,总书记为何关注能源安全?

      渤海畔,黄骅港,沧海潮涌。  5月11日,正在河北沧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骅港,了解煤炭港区生产经营及发展规划等情况。  2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零星几个小渔村的渔民,在这片土地上艰难谋生。党中央决定建设国家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战略决策让其迎来历史性的转机——作为陕西、内蒙古...

    时间:05-14
  • 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新篇章(聚焦中国—中亚峰会)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报记者在中亚国家采访时感受到,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相信此次峰会将赓续友谊,推进...

    时间:05-14
  • “促进更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将助力中亚五国与中国共同把握发展机遇,释放地区发展潜能。”《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科尔茹姆巴耶夫表示,哈中建交31年来,两国不断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为两国...

    时间:05-14
  • 浙江召开统一战线“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动员会

      中新网嘉善5月14日电(王潇婧)5月13日,浙江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动员会在嘉兴市嘉善县召开。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邱启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中...

    时间:05-14
  • 十年实施助推举措220项 浙江统一战线助推嘉善“双示范”建设

      中新网嘉善5月14日电(郭其钰)5月13日,浙江省统一战线助推嘉善“双示范”建设推进会在嘉兴市嘉善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3年以来,浙江统一战线累计实施助推举措220项,先后牵线引进富通集团“工业4.0”光通信全产业链等项目20余个,为嘉善“双示范”建设汇聚资源力量、注入发展动能。  今年是长...

    时间:05-14
  • 沈阳:市民购买鲜花迎母亲节

    2023年5月13日,沈阳,母亲节到来之际,和平区中山公园旁鲜花市场,一片忙碌景象。视觉中国原标题:沈阳:市民购买鲜花迎母亲节...

    时间:05-14
  • 永不负 “娘的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69年1月,不满16周岁的习近平背起行囊,远赴陕北梁家河插队。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齐心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齐心为习近平缝制的针线包,上面绣着“娘的心”三个字。  一个比手掌心略大的针线包,见证母子连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时间:05-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