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百多年了,美国童工问题为何依然是“灯下黑”

2023-05-12 15:56:3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在《纽约时报》最新一期关于美国童工问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张照片:芝加哥一家小快餐店里,一名15岁移民少年低头看手机,双手满是污渍,他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上夜班。童工问题在当今世界人人喊打,但在美国社会依然触目惊心。

  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22年有数百万美国青少年受雇于农业、食品服务、零售、娱乐和建筑行业,其中大多数是移民儿童。路透社报道说,自2018年以来,美国被非法雇佣的童工激增了近70%。

  美国不是自诩为“人权灯塔”吗?为何一直照不到那些被迫劳动的未成年人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法律体系存在漏洞。

  在美国国内,关于童工的几条法律——《基廷-欧文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都是上世纪早期美国政府迫于社会进步的压力推出的。它们没有禁止使用童工,只是做出一些限制,这就为部分行业雇佣童工披上了合法外衣。

  比如,关于童工年龄的限定。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从事危险工作。但美国1938年出台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非危险行业可以雇佣14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因此,像《纽约时报》照片中的这名15岁童工,本身就处于法律的盲区。

  再有,关于童工的工作领域。美国相关法律禁止14岁及以下儿童在大多数行业工作,但农业劳动等除外,年龄也可以更低。根据非盈利组织“美国农场工人健康中心”的数据,美国有30万至80万名未成年人在农场工作,有些还不到十岁。他们长时间辛苦劳作,工资微薄,还需要操作锋利工具或沉重机械,生命安全面临威胁。美国政府报告显示,每年有10万名农场童工因工受伤。

  此外,违法成本低、罚款不痛不痒,也让美国不少企业钻了空子。根据美国现行法律,非法雇佣一名童工的最高民事罚款仅为1.5万美元。而且这里受保护的童工还是指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未成年人,并不包括没有取得正式身份的“黑户”。对于多数美国企业来说,小钱一交就能了事,也就不把法律规定放在眼里了。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为缓解就业人手不足,美国企业纷纷发布广告招聘未成年人。威斯康星州等还出台法案,允许童工加班到深夜23点,导致雇佣童工的现象激增。

  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关于童工的法律体系漏洞百出呢?这要从这个国家的历史说起。

  美国是一个移民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移民儿童普遍参加劳动。特别是在南方奴隶制盛行时期,童工现象更是普遍,那些被贩卖的非裔儿童占了相当比例。1791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声称,儿童可以成为廉价劳动力来源。美国的矿井、农场等纷纷雇佣童工。此后两百多年来,美国童工遭到广泛剥削和压榨,从根本上说是奴隶制的原罪,是美国系统性种族歧视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美国两党制以及党争权斗也令童工问题久拖不决。《纽约时报》分析说,虽然关于移民儿童遭压榨剥削的报道引发了关注,但两党在移民政策上的斗争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美国会就解决童工问题陷入了党派斗争的泥潭”。拉美南方电视台曾发表评论指出,“童工没有投票权,因此无法自行推动改革,也无法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更没有利益代表替他们说话”。这从体制层面解释了为何童工问题饱受外界批评、美国政府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重大措施。

  儿童是希望,是未来,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保护的弱势群体。但在资本至上的美国,显然把他们当成了廉价劳动力。时至今日,美国仍是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唯一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连儿童权利都保护不了,算什么“文明国家”,谈什么“人权”呢?当美国政客一边消费童工被迫劳动的产品,一边对其他国家人权状况指手画脚,其实是展露了美式人权的虚伪、双标与“灯下黑”。(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学者通过人骨同位素数据制作“食物地图” 粟类作物最早“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胡耀武12日介绍,其团队根据纵贯欧亚大陆考古遗址中人骨的同位素数据,制作了一张“食物地图”:中国黄河流域的人群,皆主要以粟类作物为食;新疆和中亚则呈现麦粟混食的情形;欧洲人群也时有对粟类作物的摄取。  这位学者...

    时间:05-12
  • 西藏“莲花秘境”的门巴族护师:最大欣慰是母婴安康

      中新社西藏墨脱5月12日电 题:西藏“莲花秘境”的门巴族护师:最大欣慰是母婴安康  作者 李林  “护理工作平凡又伟大,琐碎又不易。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会特别有成就感。”从事护理工作9年,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师(助产士)梅朵曲珍很庆幸自己实现了初中时的理想。  喜马...

    时间:05-12
  • 中国-太平洋地区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开幕

      中新社福州5月12日电 (记者 闫旭)中国-太平洋地区民间友好论坛12日在福州开幕。论坛以“架人民友谊之桥,走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旨在深化中国同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传统友谊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岛国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表示,中方真诚期待本次论坛能实现分享经验、增进...

    时间:05-12
  • 福建印尼务实合作走“新”走深

      (经济观察)福建印尼务实合作走“新”走深  中新社福州5月12日电 (记者 龙敏)时值中国与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省,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印尼的交流合作不断升温。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5月8日到1...

    时间:05-12
  • 全球风暴潮、海啸监测预警系统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2日消息,经过历时两年的试运行,全球风暴潮、海啸监测预警系统12日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预报实现了“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风暴潮、海啸灾害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灾害,西...

    时间:05-12
  • 李家超:访问重庆达成4项成果 助力两地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中新社香港5月12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结束为期3天的访渝行程于12日返港。他在香港国际机场会见媒体时表示,此次访问共达成4项成果,今后两地各界会加强互访、增进了解,让两地发展迈向更高台阶,也让香港更好把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来的机遇。  李家超介绍说,此次访问中香港与重...

    时间:05-12
  • 7名中国护士荣获2023年南丁格尔奖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日内瓦消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2日公布2023年南丁格尔奖(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奖名单。来自22个国家的37名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7人来自中国。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每两年一届,旨在表彰全世界范围内为人道主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护...

    时间:05-12
  •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防范自然灾害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日本石川县、千叶县等地地震频发,据日本气象厅预报,今后仍有可能发生较强余震。此外,总领馆领区预计自6月起将进入梅雨季节,持续降水易造成道路湿滑,引发交通事故,雨季也是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雷电等灾害高发期,要加强防范意识。  总领馆...

    时间:05-12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级巡视员赖泽华“落马”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南粤清风网”12日通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级巡视员赖泽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赖泽华,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广东紫金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肇庆市...

    时间:05-12
  • 渝港澳三地科学家齐聚重庆展开交流

      中新网重庆5月12日电 (记者 钟旖)“创新驱动发展·携手共创未来”2023渝港澳科学家圆桌论坛12日在重庆举行。  来自重庆、香港、澳门的科学家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以及重庆与港澳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内容展开交流,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李雷霆在致辞...

    时间:05-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