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首批冬小麦收获了!产自哪里?产量如何?

2023-05-10 09:23: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的1/5。作为夏粮最早成熟的麦区,西南麦区迎来大面积开镰收获。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西南冬小麦收获过三成。西南麦区都涵盖哪里,我国的冬小麦分布又是怎样的,先来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继续稳定在3.3亿亩以上。按照地区划分,我国冬小麦种植可分为西南、西北、华北和黄淮海、长江中下游4个区域。其中,西南麦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冬小麦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4.5%。西北麦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冬小麦面积3500万亩左右、占10.5%;华北和黄淮海麦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冬小麦面积2.67亿亩左右、占79.6%;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冬小麦面积1817万亩、占5.4%;

  西南地区积温足光照好 率先迎来收获

  在收割时间上,西南麦区在每年5月上旬开始陆续收获了。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收获,持续到6月上旬结束。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以及西北麦区从6月上旬开始收获,持续到6月下旬基本结束。

  由于西南地区积温足、光照好,小麦生育期相对比其他麦区要短一些,因此每年率先迎来收获。

  四川:耕地改造升级 打开丘陵山地增产空间

  四川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小麦产区,今年,这里对耕地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进一步打开了丘陵山地的增产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这里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千亩高标准农田的核心示范区,您看,这里的小麦一片金黄,麦穗颗粒饱满。大型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加紧抢收小麦。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种粮大户 张泽:今年天气好,雨水足,小麦丰收了,像这样一亩地产量500公斤,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0公斤左右,这对于我们山区来说,非常不容易。

  巴州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地多,平地少。为了打开增产空间,当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等措施,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

  巴中市巴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映德:目前,全区20多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收割期,我们组织了700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全力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在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2300亩小麦已经成熟。去年,茶坝镇通过撂荒地治理,把零散地、边坡地改造为连片耕地,耕地面积增加了1200亩。

  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镇长 张一民:全镇新增小麦面积800多亩,再加上选用良种、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确保小麦稳产增产。

  今年,四川小麦总面积约880.5万亩,比去年稳中略增。预计“三夏”期间,四川全省将有4.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小麦机收。

  贵州:山区推广小麦密植技术 收割实现机械化

  贵州省的170多万亩小麦也正在大面积收割,这里今年通过推广新技术、改良新品种,来向有限的耕地面积要更高的产量。

  总台央视记者 刘成:我现在是在贵州纳雍县百兴镇的一片麦田里,眼下这里的小麦已经开始收割,与平原地块所不同,我身后的这一片近二十亩的小麦田,在贵州已经算是连片种植小麦面积比较大的地块了。因此,挖技术、选良种是当地提高粮食产量重要的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这是当地种小麦以来,首次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收割。

  纳雍县百兴镇坐脚社区村民 尚金付:感觉很好,非常好。像我们这边这块地有四亩左右,用人工来收割,可能要四个人一天,而且还非常累。但是用这个小麦收割机来割,只需要十多分钟就把它收割了,效果非常好,非常省事。

  改变正是得益于小麦种植新技术的推广。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受地形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当地农户一般采取小麦、玉米套种的模式进行种植。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作物产量不高,而且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2021年开始,百兴镇联合贵州省农科院建设示范田,精选优质小麦品种,在当地试推小麦密植的种植新技术。

  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就是通过适宜的播种量,把我们小麦每亩的种植密度从原来的17万到18万穗,增加到了24万到25万的有效穗,从而提高了我们小麦的单产,每亩能增产200斤左右。

  王伟告诉记者,通过推广小麦密植技术,不仅单产提高了,耕种收作业也更加便捷。

  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过去因为有玉米在麦地里,机器没法下地,种植模式改变后,小麦收割实现了机械化。

  今年,贵州省持续推进科技助农,通过揭牌挂帅的方式,目前已派出19871名农技人员组成1829个团队,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力争让粮食单产平均提升2%以上。(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关注】2023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2023年对台工作会议9日至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时间:05-10
  • 黄锦生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

      黄锦生同志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  2023年5月10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黄锦生同志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免去黄玉治同志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职务。...

    时间:05-10
  • 中国星辰|瞄准今天21时22分 天舟六号任务将实现双“首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目前,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瞄准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  从“一年两艘”到“两年三艘”节约成本 提升能力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副总指挥李志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货运飞船从原来的...

    时间:05-10
  • 安徽省政协副秘书长孔晓宏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安徽省政协副秘书长孔晓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安徽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安徽省纪委监委)...

    时间:05-10
  • 台当局被曝2年前阻挡疫苗入岛 “大小姐”被控“杀人罪”

      中新网5月10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鸿海创办人郭台铭近日重提2年前台当局阻挡购买BNT疫苗一事,更爆料蔡英文办公室前秘书长李大维曾打电话告知“大小姐说,你还是不要买了”,所谓的大小姐被认为就是在指蔡英文。  此事引发岛内舆论发酵,蔡英文脸书账号遭到岛内网友“出征”,国民党“立委”郑丽文10日更是...

    时间:05-10
  •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560亿元 支持落实好“两免一补”等政策

      本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汪文正)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资金1560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好“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等政策,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

    时间:05-10
  • 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出席欧洲日招待会

      2023年5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出席欧盟驻华代表团举行的欧洲日招待会。邓励在致辞中表示,中欧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共同发展。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庹尧诲表示,欧盟愿与中国构建积极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双方应在所有领域保持沟通与对话,取得更...

    时间:05-10
  •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苏克拉尔

      2023年5月8日,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马朝旭会见访华的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苏克拉尔。  马朝旭表示,南非作为今年金砖主席国,推动金砖合作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方愿同南方及其他金砖伙伴共同努力,推动金砖国家高质量发展。  苏克拉尔表示,金砖“中国年”取...

    时间:05-10
  • 这对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 最新化石研究发现相距不足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次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和之前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

    时间:05-10
  • 沿海省份推动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共护海岸带生态系统

      沿海省份推动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共护海岸带生态系统  防控外来物种 保护海洋生态(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物种,耐盐耐淹、繁殖力极强。它的迅速扩散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我国启动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时间:05-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